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中国绿色发展的现代启示
2018-08-31周炜杰
周炜杰
摘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时代实践中的新情况,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要求,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当前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容乐观,这需要我们从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上做出积极应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异化理论和可持续性的思想三个方面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对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启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现代化的后来者,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将面临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以实践为出发点 ,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 既肯定自然界的客观性、对人的优先性 , 又重视它的属人特性和历史发展 , 主张人与自然在社会中的统一,人和自然协调一致,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绿色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向。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形成并伴随人类科技水平、认识水平的提高及生产工具的改进而在实践中逐渐展开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工业文明的出现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业文明在加快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的同时,还使人类产生了主宰自然、奴役自然、征服自然的行为哲学。然而当人类在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时,却忽视了自己受动的一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1]545马克思主义从最初的意义上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了社会历史之中,同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还强调我们要关注人类世界,关注现存世界。在现存世界中,自然界拥有“优先地位”,而非人类,但这个自然界已不是原生态的自然界,而是“人类学的自然界”。在现存的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人类不仅改造自然的存在,而且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之中,使社会成为人与自然的完整的统一体。
二、异化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用异化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是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态危机的深层表现是自然的异化,而自然的异化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实质是人与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异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其具体表现形式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科技异化、异化劳动、异化消费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类社会出现了普遍的异化状态。马克思不仅仅指出劳动的异化,还指明了解决科技异化的正确途径。科技异化是私有制统治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間的矛盾的现实体现,要消除科技异化,解放人本身,就要消灭私有财产。自然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资料,更不是供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追逐利润和资本的工具资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告诉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是主导力量,企业是重要力量,社会公众则是最为广泛的基础力量。
三、可持续性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直观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生态问题。恩格斯说:“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以为木灰作为肥料足够能够赢利的咖啡树利用一个世纪之久,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保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2]562“关于这种惊人的经济变化必然带来的一些现象,你说的完全正确,不过所有已经或者正在经历这种过程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情况。地力损耗—如美国;森林消失—如在英国和法国,目前在德国和美国也是如此;气候变化、江河干涸在俄国大概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厉害。”[3]627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见于各个时期的著作当中。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行了分析,不仅是对认识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对我国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以往“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实现绿色产业体系,构筑完整的生态体系更是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中心内容。
习近平指出:“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4]可持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进一步贯彻和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5]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对经济发展的合理管控,注重对绿水青山的保护,提倡全民环保、全民节能和建立合理的消费观是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更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545.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27.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人民日报,2017-10-29(2)
[5] 习近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人民日报,2017-0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