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战略探讨

2018-08-31薛月光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必要性

摘 要:伴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在国家战略地位提高,陆续出台各类惠农政策,以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立足以“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简单阐释了“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互联网+”大背景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经济 必要性 意义 发展路径

1 “互联网 + 农业”的概述

“互联网 + 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变革的一大步。首先,“互联网+农业”是发展趋势。“互联网+农业”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快速和便捷,为农业生产以及销售环节提供帮助。其次,“互联网+农业”是产业升级。“互联网+农业”表面上看是一种新的销售模式,为农户增加了很多销售渠道,但本质上是一种理念的变化。最后,“互联网+农业”是生态系统。“互联网+农业”增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沟通。

2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经济作为基础性经济,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一系列有效针对的战略政策,积极提高农业发展。将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优化整合农业资源,实施专业化、技术化、一体化的管理手段促進农业发展。把互联网发展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化发展,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强有力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改革进程。

3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

3.1依靠资源转变为依靠技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农业发展与信息网络紧密结合,有利于农业跨越式发展和资源型农业向科技型农业转变。近年来,农业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经济等更新能力上,这也是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目前的农业发展阶段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程度较低。应用“互联网+农业”结构模式,可以增快农业经济发展模型及方式的改革,加速农业经济和生产方式的改革进程。

3.2 减少发展成本,提高经济涨幅。首先,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是效率高、方便、信息传递同步。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可以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更快的信息渠道。二是卓有成效的减少农业交易的成本。依据互联网的贸易平台优化了与之前不同的运作程序,提高了农产品运输交易的速率;三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生产者和销售者优化了生产和销售技巧,提供了更高效率的路径,增快了产品和销售的更新换代,卓有成效地提高了生产和销售、购买全线程的效率。

3.3 培养了综合型农民人才。“互联网+农业”模式的科学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对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农民了解了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现代信息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将更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改善农民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依靠“互联网+”发展农业经济探讨

4.1 通过互联网有效地整合农业发展资源。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牢牢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通过互联网有效整合农业发展资源。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区的气候,水文,土壤肥力和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分析。的解决方案。此外,为了加强市场有效整合农业资源,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的价格,结构和趋势,及时有效地评估预期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实现农业发展目标。

4.2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农业应以互联网为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各国为农业发展和鼓励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以及一系列支持和相应措施,我们将大力支持和培育相应的农业电子商务公司,积极借鉴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先进管理经验。 。鼓励建立以农业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的专业性。二,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建立自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其他物流公司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和范围,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精细化管理,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管理,包装和营销中的综合应用。最后,加快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施模块化管理,建立完整的网络体系,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4.3依托互联网培养新技术型农民。首先,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对农民进行快速教育和培训,规范管理,形成全面的教育体系。二是注重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再教育培训,以公益性农民为核心。培训制度确保了农民教育制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了农民继续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最后,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农业”专家组,有效解决农民生产经营问题,提高农民互联网应用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 大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空间及趋势——借鉴美国的经验[J]. 世界农业, 2015(10):15-20.

[2] 赵芝俊, 陈耀. 互联网+农业:理论、实践与政策——2015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年会综述[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11):126-128.

[3] 黄艳红, 陈梦倩. 浅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 商, 2015(38):271-271.

作者简介:薛月光(196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青岛市。职务/职称: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中级经济师,学历:本科,单位: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单位省市及邮编:山东省青岛市266555.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海洋经济。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发展路径必要性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