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传统节日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18-08-31李秀菊邹小宁
李秀菊 邹小宁
摘 要:区域传统节日是指一定地域环境中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值得纪念的节日,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养成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学中需要重视区域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结合四川地区的传统节日,分析区域传统节日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索如何有效的借助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区域传统节日文化 四川 思想政治 教学 价值 路径
前 言
区域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一定地域环境中的人们为适应生产的需要而创造的并被普遍认可的重要的值得纪念的节日,是一定地域的人群历史文化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承载着地方关于节日的各种知识,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哲学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就四川地区来说,区域传统节日非常多,如有表现少数民族风情的凉山彝族火把节、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展现传统艺术的自贡灯会、绵竹年画节,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彝族新年、羌历年、广汉保保节,带有祭祀或纪念意义的达州元九登高节、广元女儿节、都江堰放水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既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元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养成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深入挖掘这些地方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蕴含着较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要真正发挥区域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育意义,需要先了解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在四川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中,达州元九登高节,为纪念曾在达州“以清廉勤政为官”著称的唐代大诗人元稹,时日,数十万人倾城出游,登高望远,不达山顶决不罢休,祭天祈福,希望一扫去岁颓势,迎接新年万事顺畅;广汉保保节,源于川西民俗“游百病”和“拉保保”,特别流行于四川广汉市,每年正月十六,人们出行(城里人到野外游春,乡下人进城游玩),其中,最为有趣的是携带小孩于大柏树下现场拉保保(干爹),以期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同时表达迎祥纳福,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广元女儿节,是为纪念唐朝女皇帝武则天而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的地方传统节日。民间以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现为每年的九月一日)为会期,当日,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扬眉吐气以讨吉祥,以兹彰显女中豪杰武则天的文治武功及为天下妇女的楷模;都江堰放水节,每年清明时节,都江堰举行盛大隆重的放水节,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放水节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再现,将中华民族的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们最为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各村寨通过举行隆重的迎火——颂火、赞火——送火三大仪式及开展各种传统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以示众人团结奋斗,共同防御自然灾害,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凡此种种知识及文化内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有选择性地适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如通过广元女儿节,引导女生及身处逆境的学生积极奋斗,即使是女性,即使出身贫寒,只要努力,同样可建立伟大的功业;达州元九登高节,让学生深刻理解为官之道、执政之道及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心态,从而将这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都江堰放水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崇尚先贤,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广汉保保节,促进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彝族火把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与信仰、文化冲突与融合、民族团结等问题。
二、区域传统节日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区域传统节日与学生有地缘性、乡土性、情感性、接近性等优势,与学生的生活是贴近的,容易激发学生的乡音、乡情及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学生都了解熟悉各区域传统节日。教学中借助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如选取年画节的相关内容及图片、视频进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将传统年画的元素与当代年画的内容结合,能够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直观,可信度高,感召力强,将单一的老师主讲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为学生共同参与主讲、讨论的课堂。
(二)能拓宽理论课程的教学空间
区域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接近,教学中借助具有区域优势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拓宽理论课程的教学空间,使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接轨,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将节日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从而将理性的说教和感性的感染有机的融合起来。
(三)可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由于区域传统节日文化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地缘优势,与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共处一地,更能够拉进距离,学生在情感层面上更容易接受。地方高校可在分析研究区域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将区域传统节日文化纳入其中,发挥其存史,励志的育人功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改善现有的课程、教材、教学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的缺点,使机械说教式的教学局面得以较为有效的改善。
(四)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位的提升
区域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组成,更是区域人民群众的独有的生活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观念。促进区域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开发能够增强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自觉性,还能够促进大学文化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三、借助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区域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需要对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应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借助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需要通过以下几种路径实现。
(一)借助文本转化路径补充丰富教材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是国家教育机构编辑,高屋建瓴,对地域文化较少提及。教学中,可借助文本转化途径补充丰富教材。文本转化途径,指的是对于本区域内比较零散的文化内容进行集中性的收集、整理,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文本资料。在区域文化传播中,地域内的年轻人是文化传播推广的主力军,区域文化资源良好有效的开发最关键的是做好相应的收集、整理、筛选工作。各地方可以将许多零散的区域文化资料编辑成文本继而推广到地方高校,通过地方高校宣传推广区域文化。在区域文化中,地域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气息,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文化无疑是应该重视的,因此,可选择的区域文化资源中有代表意义的,影响比较广泛的,能够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的传统节日进入文本,并且注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二)借助学科进行有效的渗透
学科渗透,指的是借助文化资源的有效挖掘和整理,将其中的知识性质的元素和一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元素有效的总结起来,帮助其成为学科建设的有效资源和具体的教育形式。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将学科路径作为有效的途径进行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完善有效的开发,需要将传统节日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切不可单独开展教学。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不仅包括知识内容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如彝族火把节中蕴含的勇敢、进取、奋斗精神;都江堰放水节中蕴含的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乐于奉献精神和天人合一思想;广汉保保节蕴含的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辩证思想和尊纪守法的法制思想等。教学中,既有效传播知识性元素,又挖掘其中存在的思想性元素,能够使得学科教育变得更加系统化、逻辑化,还能够促进其中有价值元素的有效整合,使得这些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将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效的转化为学科资源。就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而言,要明确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优劣势,将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到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再到学生的认知体系,由理论到实际,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方式,让学生从区域传统节日文化中获得人生的借鉴、启迪和鼓舞。
(三)借助实践活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利用区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资源,借助实践活动开展教学。如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了解节日文化知识,开展实地参观、体验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感受节日氛围,思考节日蕴含的人文精神、哲学理念,撰写研究性报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活动,继而达到总体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区域传统节日文化有效的融入其中,充分認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四)借助网络开发路径拓展教学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区域文化资源的存在形态以及发展空间由现实向着虚拟领域方向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由于课程性质、社会环境、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教学的实(时)效性和内容等往往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而网络平台的有效建立和开发,可通过具体的规范的统一的设定,将在课堂上因为教学时间不够而不能向学生呈现的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源源不断地置于网络虚拟平台而实现资源共享以及数据库的互访、互动,从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顺利有效的展开。上文所提及的区域传统节日文化,都可通过网络开发路径以实现其价值。
结 语
众多的区域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蕴含着较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既要开发其应用价值,同时要开发实现价值的路径。将区域传统节日文化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有利于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空间,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将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既要重视自身理论知识结构的重构,还需要就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做好深入的了解,重视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区域传统文化的教学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晓彬.论区域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J].时代教育,2010(8):17-18.
[2] 刘芳.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思考[J].吕梁学院学报,2017,7(1):56-59.
作者简介:李秀菊(1966-),女,汉族,四川资阳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地方文化研究。
邹小宁:(1964-),男,汉族,四川资阳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师,讲师,学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