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比分析

2018-08-31李欣颖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中美建议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美竞技篮球的兴起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概况,比较了中美后备人才培养的差异,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法等对中美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并就我国与美国相比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国情,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中美 竞技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 建议

1 中美竞技篮球的兴起及后备人才培养概况

2017年12月6日,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首届国际(中美)青少年篮球友谊赛在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比赛,参赛双方球队基本代表了中美青少年球队的最高水平。虽然中方已经派出了全国顶尖水平的篮球队但与美国的差距仍然很大,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弗洛里达州MONTVER ACADEMY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在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上付出了很多心血,但仍需向美国借鉴学习。

1.1中美竞技篮球的兴起

篮球作为奥运会的核心比赛项目,是一种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最早在1891年起源于美国。美籍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发明了篮球这项运动。而后,在1895年美国各大学开始把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1898年成立了第一个职业联盟。自下而上遍布到社区的篮球体系结合上美国本身在竞技体育上的综合优势,美国的竞技体育在世界上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从1896年开始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也有此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后,在各大城市的大、中学开始兴起。2002年,姚明以冠军的身份入选NBA,这在国内掀起了篮球的狂潮,中国的竞技篮球之路就此正式拉开帷幕。而后,篮球作为一项家喻户晓的休闲活动开始盛行,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热爱篮球,也有不少有志青年致力于在竞技篮球的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

1.2中美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况

1.2.1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百废待兴,到如今,在奥运会、残奥会、冬奥会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与计划经济时的我国借鉴苏联的举国体制密不可分。举国体制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始形成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我国的三级训练网是从基层到重点再到专业。虽然后期“体教结合”使后备人才向着多元化培养的渠道迈进。发展新的背景下受“奥运战略”“全运战略”指导思想影响,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冲击。一味求胜,有些部门甚至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导致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储备不足以为上一层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在实际中,“三级训练网”运用比较广泛,一方面,其体制相对而言更为牢固,应用广泛;另一方面,其也为我国发展竞技体育事业作铺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级训练网”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产生了很多弊端,。基层的经费不足导致基层的教练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均不达标,数量不足且学历与中层和高层的教练相比,学历偏低,专业技能也不出彩。此外,“三级训练网”中还存在人才输送混乱的问题,一些家长想让孩子从起初就能接受顶级的训练,不惜花费大代价让孩子直接到重点,但是这样也就导致了一些真正有天赋的孩子不能接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训练。

1.2.2 美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况

以学校体育为中心是美国竞技体育最为显著的特点,大致可以将美国后备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期、发展期和上升期。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均有公平地参与体育运动地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蒙阶段,美国政府会定时投入资金给小学阶段的孩子,用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篮球起源于美国,很多儿童从小在父母的鼓励下,加上培养了其对篮球的热爱,所以才会有大量出众的篮球人才出现在美国。在中学阶段,广泛的资源应用在篮球上,学校也会组织各种竞赛,这个时期是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期,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基本掌握,对战术也会更加熟悉。大学阶段是上升期,美国会有球探去学校挖掘一些有潜力的篮球选手,并给予奖学金,也为NBA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此外还有篮球俱乐部也招收有天赋的孩子,投入时间和精力重点栽培。

2 中美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差异比较

美国是一个崇尚民主的国家,不会去束缚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学习。加上美国文化两大支柱分别为宗教和体育,这样就慢慢形成了美国全民崇尚体育的氛围。不论老幼,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体育明星的FANS,这也给孩子们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小就开始对体育的爱好,幼时渴望成体育明星,很好地将“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年纪稍大时若发现自己没有成为体育健将的天赋就向经济人之类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美国后备人才的数量就有了一定的保证。而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制约下,很多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孩子必须以学业为主,体育运动等都是不务正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不愿意让孩子成为专职的体育运动员。他们认为运动员是吃青春饭,退役后甚至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导致很多天赋高的孩子,因为家长的种种顾虑而被埋没。

2.1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体制

美国管理体制是分权型即社会管理型,主要是依靠民间和社会力量来管理体育事业,美国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大部分经济支持源自非政府组织,遵循经济性的原则,此举不会增加政府的经济压力。同时,民间组织出于自发性的动机,相对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办事效率也会更高,会依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些篮球俱乐部更是聚集了大量的职业选手,他们的实战经验和经历是值得青少年学习的。这些都为培养优质的篮球后备人才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体育场馆为开展专业和业余训练以及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平台,在美国不管是何种场馆通过何种方式(租赁或职业主场),都为青少年业余训练提供了便利。

而中国应用较多的则是“三级训练网”,能够最大程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展体育。学校体育也是政府行为,各级体育系统对应的是体校行使的是“管”“办”的权利,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各种资源的调配。竞技篮球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再加上这种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会比较僵化,政府对竞技篮球的投入会很大,且没有明显的成效。

2.2与美国相比中国更重视竞技的结果

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在培养竞技篮球后备人才时,注重培养对篮球的兴趣培养,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主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兴趣使然,而后可以有其他的变化,既可原路前行,也可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不会局限于篮球运动员上。中国则是着眼于是否能成为专业人才,功利心太强,一方面,从开始选择人才上,对孩子的先天要求过高,将一些身体条件没有明显优势却热爱篮球的孩子拒之门外。虽然,篮球运动员先天的身体条件占很大的优势,但是注重战术也很重要。在美国,身高缺乏优势,但后天能力出众的球星很多如美国NBA球星特雷尔虽然身高仅有180,但在长人林立的NBA球星中也创出自己的天他是NBA历史上最出色的小个子球员之一,运球速度极佳,在场上以速度见长。另一方面,因为中国重视竞技结果,导致一些教练为了让运动员获胜不惜铤而走险,让他们使用违禁药物,使其可以提高训练质量或者加快恢复能力。这些丑闻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全部被曝光在大众的视线之内,这也使家长更加不愿意让孩子朝着职业运动员的方向去发展。

2.3处理学训问题的态度

篮球运动员受训的黄金年纪与受教育的年纪重合,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而繁重的训练加上繁重的学业就力不从心。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学习和训练这两者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而美国在处理问题时主张学习为主、训练为辅。他们在教学中执行“共同学习”制度,普通小学在入学时为了能够给予那些有体育天赋的孩子一定的优待,但在毕业上没有捷径。为了确保青少年后备人才应有的文化课学习及实践,尽量在节假日安排后备人才参加比赛,若因为特殊的比赛耽误正常上学,学校会专门安排老师补课,后备人才和普通同龄学生一样在学校接受文化课学习,且后备人才和普通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是一致,如果考试成绩不能达标,则该学生就不能去参加比赛。并且,不允许教练为了学生能够去参加比赛而篡改成绩,一旦发现,必严惩。美国很注重诚信,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时,不仅将体教结合,且重视对体育人才的形象塑造和道德品质。众所周知,美国的大学教育是宽进严出,想要获得学位证就得协调好学习与训练,把握好度。

在中国,表面看似是主张学训结合,实质上,训练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我国在严进松出,运动员在入学时凭借自己的运动特长以及所获得的荣誉会给予优待,在考试成绩上老师也会适当予以放松。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在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化水平却得不到提高。所以学训矛盾在我国各级体校中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美国篮球运动员不论是优秀的学习成绩、运动成绩还是战绩都会予以一定量的奖励。在中国是将文化成绩排除在外,对于竞技篮球的奖励制度导致我国教练员默许可以不计手段提高运动成绩,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训练上。这种激励机制也在无形中助长了运动员只重视训练的想法。

在举国体制施行的初期,很多家庭迫于经济压力,将孩子送入体校让其学习专业技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能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加上我国在学训矛盾上处理不当,家长的顾虑开始变多,担心孩子在退役后的生活得不到保证,这样也导致了我国后备人才的流失。

2.4后备人才教练员的任用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练不仅是后备人才指导技术的良师,而且也是学生思想的摆渡人,所以教练的任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中国教练员主要出自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其中出自教育系统的教练主要负责学生教学兼顾学生的训练,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擅长篮球技能,可能只是纸上谈兵。且我国,教练的考评、考核及升迁制度主要是看科研,高校中的教练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这样不利于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出自体育系统的教练可能多为专职,同时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的竞技经历的教练人数甚少。且国家在基层投入较少,基层的教练不论在学历还是经历均不达标。美国有明确的教练任用系统和考核制度,对篮球教练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样聘用的教练均为拥有高。学历和高经济水平的人才。加上美国注重学训结合,这样的人才在美国并不少见。并且支付给这些教练高额的薪水,对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有明确的要求,和教练签订合约没有确切的时间限制,一旦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教练就会面临被解雇的危机。

3 中國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

中国在培养篮球竞技后备人才上付出了很多心力,但与美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相比仍相距甚远,在竞技人才培养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我国后备人才的实力通过上文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在培养后备人才上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以下是笔者就上文的分析对比提出的建议。

首先,在变革后备人才管理体制上,我国政府应该适度放权,将权利给予一部分给民间组织,让民间组织也能为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以非行政的手段来整合和弥补单一政府主导所导致的弊端。此外还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建造适合篮球训练的场馆及场地,不论是公共还是私营体育场所均应开辟时间和空间给喜爱篮球的青少年练习。管理体制做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要遵循“人际关系论”,鼓励人的积极性,不能让僵化的制度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其次,要根据后备人才所处的阶段适度调整竞赛制度,运用好竞赛这个“指南针”来激发青少年对篮球的兴趣。让后备人才是因为复次,处理好学训之间的矛盾,美国虽然看似头绪很多,但是其主线明确,是教育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竞技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文课,不仅要做到“体教结合”,更要向“寓体于教”深化。此外,关注后备人才的道德教育,让德育、体育和智育全面发展。这样也能打消家长的疑虑和不安,也能为国家培养竞技技能和文化水平双高的人才。为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心力。再次,在竞技篮球后备人才教练员的任用问题上,应该借鉴美国,有明确的任用考核制度,抵制以往的“铁饭碗”,采用合同制,依据后备人才的竞技和文化水平来考核教练,一旦不合格就终止合同,给教练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在培养学生能够尽心,同时在报酬上要遵循“公平理论”。最后,要建立适当的保障机制,在奖励后备人才时,不能仅考虑竞技成绩还要将文化成绩也考虑在内,这样能激励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也会退役后的生计也多了层保障;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篮球后备人才在训练和比赛时不可避免会有身体的损伤,要保障他们的就医;建立完善的退役保障,特别是三线篮球运动员,我国的运动员分布呈金字塔形,底层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应该加大力度保证底层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通过吸引赞助和捐助、联合办学等措施来扩大资源来源渠道,以此方法来缓解政府在后备人才培养上的财政压力。只有建立好完善的保障体系,才能保证我国竞技篮球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林春丽.公共组织绩效案例分析[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1).

[2] 强振乾.美国体育体制研究综述[J].2016,(9).

[3] 刘聘聘.关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构想[J].2018,(1).

[4] 周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研究[J].2016,(8).

[5] 陈肖,李恩荆.湖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发展研究[J].2015,(12).

[6] 胡乔.中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的比较分析[J].2007,(11).

[7] 冯涛,雷玉莉.中美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训练差异性比较研究[J].2016.

[8] 濮凯.中美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对比[J].2018.(2).

[9] 费瑛.中美中学阶段优秀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对比研究[J].2014.(4).

[10] 崔振宇.论我国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的发展[J].2013.(1).

作者简介:李欣颖,女 , 湖北襄阳 人,广西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中美建议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