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8-31阙帆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互联网+

阙帆

1 “互联网+”的概述

1.1“互联网+”的提出及内涵。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从此“互联网+”开始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指的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通过应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催生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

1.2“互联网+”的传播特征。“互联网+”的传播特征主要有1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民主化,表现在网络传播的主体是多元的,所带来了传播的民主与平等。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信息传递海量递增,内容与类型非常丰富。3传播过程的开放性,在时间上,全天候发布、即使发布、全程跟踪、滚动报道。在空间上,整个网络格局开放,任何用户都可以参加。4传播形态与方式的多样性,形态上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等等,方式上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等。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机遇。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终端产品正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全天候、全时段接受培育内容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能大大增强培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自我学习。

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互联网+”背景下相比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它不仅可以处理文字和数据,也能够传递声音、图像。视频等,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互联网这种图文并茂、声色并绘的教育形式能够更好地被人民所接受,拓宽了教育内容与形式。

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互联网+”时代,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充分注重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开设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使教师同时与多个学生的一对一交流成为可能,一方面提高了培育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能主动通过互联网找到解决问题。使培育不再仅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而是师生共同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易导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倾斜:互联网环境下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非常大,网络信息更替交换,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考验。尤其是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的文化输出和价值冲击,对大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这种对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冲击,让大学生们处于一种迷茫的境地,不知如何取舍。自然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容易产生怀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易导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倾斜。

易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网络的快速发展无疑加快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把整个世界连在了一起。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这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肯定有所不同,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网络当作他们向中国青少年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的重要场所,通过网络向学生宣扬资本主义人权高于主权、自由至上、个人享乐主义等观念,易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性。

易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效果: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生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网络成为影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网络环境虚拟性、开放性、广容性、交互性以及内容的复杂性和监管的滞后性等特点,大大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教育环境和网络环境一起构成了影响着教育的环境系统,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3.1健全法规,加强监管。必须加快完善网络立法、执法工作,整治网络乱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国家应该针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做到网络问题有法可依,以法治网。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网络运营机构的运营规则、细化网民具体的网络行为责任和义务、准确界定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相应的法律惩罚措施。

3.2加强学校思想教育。网络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手段,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必备,熟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是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并傳授给学生。与此同时,教育者者在工作后仍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网络教学和线上交流。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动态,这就要求其必须接收网络等新事物,学习各种网络基本技能以此来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

3.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属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的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的行为。在当今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培育孩子的爱国情怀,就是改变因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对自身、对家庭、对民族,对国家有眷恋、有热爱、有责任的不变质的大写的中国人。将价值观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3.4切实优化自我管理。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教育,启发和引导他们在口常网络行为中增强自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严格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网络道德规范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结 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既拥有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利用网络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要进行创新,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对策与方法,也相信“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开展的更好。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互联网+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