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下合唱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8-08-31张静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教学模式

张静

摘要:合唱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人们的音乐音乐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社区合唱是群众性业余合唱的一个分支,社区合唱教育是社区教育系统下各类教育项目之一。本文从社区合唱教育教学实践出发,重点通过对社区合唱队的组建、培养合唱队员对“合唱”“合声”的正确认识、注重分“声部”练习、注重合唱与“指挥”及“伴奏”的配合等的研究,希望能给更多的音乐教育同仁一点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区教育 合唱教育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133-03

一、社区合唱教育的定位

社区合唱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属于专业要求更高更精的歌咏形式。群众合唱是合唱大概念下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群众文化活动,立足于基层群众文化,组织者多为基层文化组织,如社区、单位工会、基层文化站、基层文化馆等。它有别于专业类合唱。社区合唱是群众合唱的一个分支,人员组成为普通社区群众,且素质参差不齐,组成人员年龄性别等构成不均衡,合唱理念意识不强,合唱基础薄弱等问题成为阻碍社区合唱发展的瓶颈。本文社区合唱教育就是在以上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希望找到更好的发展社区合唱的途径与办法,为推动社区合唱的健康蓬勃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方法。

二、社区合唱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社区合唱队的组建

1.兴趣是纪律的保证。队员的兴趣和爱好为挑选的第一要素,同时转变观念,将兴趣与爱好转变为组织纪律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不像专业团队人员那么可丁可卯,但一定不能像街心公园那样只是为了放松娱乐,也不能像有些单位为了某个合唱比赛,阶段性的临时成立个合唱队进行培训。

2.初选基本测试。选拔队员要测试其音准、节奏和音色。五音不全或低八度的情况会影响合唱整体效果,一般不要挑选,具体要先通过试听他们自选进行测试。

3.合唱队人数安排。初步选拔后,对学员进行声部划分、队形编排,要考虑到队员的身高、声音的和谐与平衡等因素,以保证团队整体规范性。按照以上原则,最后队员确定在40-60人为好。人数太少则各声部声音效果就显得单薄,人数太多则给合唱组织管理和技术提高增加难度。

4.合唱队队形编排。一般来说,男女比例均衡,中间为界,左手方为高声部,右手方为低声部,扇形圆弧居多,以便两边的队员与声部形成整体感。个高站中间,矮的站两边。编排队形考虑到将音准与节奏感好的队员均匀安排在各声部相邻处和后方,以便给声部其他人提供音准支持。

只要连续不间隔的组好队伍,持之以恒把合唱继续下去,让队伍稳定延续,合唱团才能够稳步提升,充满活力。

(二)社区合唱教育的教学安排

1.强调合唱队员对“合声”的正确认识与练习

一个合唱队音色统一是演唱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要让合唱队员对“合声”有个正确的认识,要服从于声部的整体效果,不突出个性只强调共性,通俗的讲就是许多人合唱的音色听起来就像一个人独唱的音色,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合唱”音色。“发声练习”很关键,重点是声音和谐、音色统一、声部平衡。对待社区的成人合唱团教师不能照搬高校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训练,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帮助队员体会正确的呼吸状态。例如可以让大家用“打哈欠”的状态,来理解并掌握在适当的松弛和气息对抗的基础上建立横膈膜控制。用“朗诵”的状态,在发声时加以巩固进行针对性练习,让他们感觉发声时喉、咽、鼻、口、胸、头腔保持打开舒展的放松状态,以达到由声带产生的基音通过这些共鸣体可以增大音量、改变音色,使其声音协调统一、音色优美动听的效果。另外,合声练习时正确的姿势很关键,坐着时上半身要自然直立,臀部坐一半凳子,双腿平放,头部端正,双眼平视。站立时双腿重心要稳,上胸打开,小腹微收。

2.培养合唱队员对“合唱”概念及其特征的正确认识

合唱主要以多声部的多人声演唱为特征,按其音色组成特点可分为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两大类,按其演唱形式可分为有伴奏和无伴奏两种形式,根据社区合唱人员组成的实际特点,应当以混声合唱的有伴奏合唱教学为主,所以首先要改正合唱队员对“合唱”概念认识的误区。合唱不是多数人合在一起齐唱,而是分声部歌唱,各声部之间要有相互合作的协调意识,这是合唱培训中最困难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考验声乐教师能力的地方。由于社区合唱团成员音乐素质良莠不齐,很大一部分人不识谱,所以教师在教唱的时候一定要对音准、节奏严格要求,不怕不识谱,就怕唱不准。一个声部唱不准,多声部音色就不和谐;一个声部节奏乱,多个声部就对不齐,这直接影响到合唱作品演唱的完整性。坚决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将音准音色较好的队员均匀分布在队列当中。主旋律声部一般由高声部担任,在音色和音量上要清晰通透;和声性声部一般由低声部担任,对主旋律起到和声烘托的作用,在音量上要丰满结实;节奏性的伴唱声部一般由中声部担任,在整个合唱中有点缀填充作用,音色音量适中统一。如果在调节合唱声音时能够遵循以上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注重引导合唱队员把握合唱作品的完整性

合唱排练之前一定要与大家多沟通,比如曲目选择、排练时间、声音掌握等方面,特别是曲目的选择,一首合唱曲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合唱队员的精神状态、风格和个性。所以选曲一定要务实,根据当前队伍实际水平“量体裁衣”。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口味,激发大家参与合唱的兴趣和热情,以普及社区合唱,更好的为社区建设服务为宗旨。比如可先选择经典作品《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再选择创新作品《前进吧中国共产党》《共筑中国梦》等。在选好作品的基础上,要引导合唱队员了解所选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建立起把握作品完整性的概念。比如作品《喀秋莎》曲目的安排,这是一首前苏联民歌,描绘了春回大地,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情人的思念,节奏简洁明快,旋律流畅优美。分二声部歌唱时旋律声部音色明亮,伴奏声部音色浑厚,速度活泼,情绪饱满,歌唱富有弹性。由于作品段落较多,可以采用领唱、轮唱、速度变化、俄文演唱等不同形式来加以区别,使得作品丰满生动。再比如对《黄水谣》曲目的安排,这首作品,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二声部表现黄河内外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幸福欢乐的景象,音色明亮,速度适中,情绪积极;第二部分表現战争使百姓家破人亡,苦不堪言的场面,音色圆润,速度稍慢,情绪悲愤,三个声部层层递进唱出痛苦和悲愤;第三部分分二声部变化再现第一部分,表现了往日热闹富有生机的生活被凄凉荒芜替代后百姓无助悲伤的画面,声音暗淡,速度更缓,情绪悲伤。只有让合唱队员对作品的完整性有所了解,才能调动他们的歌唱热情和表达能力。让大家按节奏去朗诵歌词,不但可以感受歌唱时词句的长短状态,还可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4.重视社区合唱教育中的分“声部”教学

声部是合唱的基本组织单位,声部统一就是要求合唱队员正确处理好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达到音准、音量、音色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因此,在合唱初期,要先分声部教唱,让大家把各自声部演唱部分用荧光笔划出来,并对其中技术技巧难点进行重点指导,教大家先慢速、反复熟悉旋律。特别是低声部,辅导教师要给与更多的关注和练习,避免合练的时候,由于大多数人对多声部合唱接触少而被高声部旋律带跑,让队员尽快适应合唱的感觉。由于大多数队员不识谱,发声方法不够正确科学,没有辅助音乐学具,辅导教师可以把声部演唱进行录音,让声部长通过建立声部微信群发给大家,让大家在业余时间继续反复练习,达到掌握音准、节奏,建立正确音响效果的目的。把有意识的学唱变成无意识歌唱,做到“张口就来”,加强音乐记忆。

合练时,应该先从二声部合起,且以其中一个声部为主,之后再进行声部互换,要充分利用好钢琴这个学具,引导队员在熟唱本声部旋律的同时,还要听着其它声部,注意音量均衡,声部间彼此关注衬托,做到速度、力度、音色的协调统一。等到两个声部合练成熟后,逐渐过渡到三声部和四声部合声。按照小乐段分部分合练,解决声部进行中音准、音色、节奏、强弱、进出、快慢等问题,合理安排处理声部关系,注意音乐整体效果。在此基础上,强调歌唱的姿势、呼吸、咬字、共鸣的运用。注意收集平时训练的录音录像,引导队员从观众角度鉴赏自己的演唱,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在演唱过程中来表达音乐情绪,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5.训练合唱队员与合唱指挥之间的默契配合

指挥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合唱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一个好的指挥是一个合唱表演成功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唱队员与指挥默契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指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通过右手去进行节拍掌握,左手负责各种表情提示,起拍、节奏、换气、强弱、收拍都要做到准确表达,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处理、表达等感觉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三者结合给队员传递信息,只有让队员明白指挥的意图,队员才能进行正确的歌唱。社区业余合唱队起初是看不懂指挥的手势的,认为其只是帮助打拍子,这就需要双方磨合沟通,互相熟悉,反复对指挥习惯进行训练。合练时,指挥要用分句、分段、分层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队员出现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辅导,及时调整声部整体的平衡关系,提示声部进出、结构对比、衔接,对歌曲进行逐字、逐句、逐段的精雕细琢,完善作品。而合唱队员则要在指挥的带领下,通过演唱以实际音响达到与其它声部旋律音色的融合,形成对词曲家音乐创作的最终理解和诠释。

6.培养合唱队员与合唱伴奏的互相适应

社区业余合唱队员对无伴奏作品的把握是很难的,要求非常专业,所以一般情况下,合唱作品都是需要钢伴、乐队或者是伴奏带来辅助完成的。伴奏对合唱效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音乐主题鲜明,音乐形象饱满。伴奏变成合唱训练中的重要部分,与合唱者、指挥亲密配合,对速度的变化、气口的处理、各声部主要层次的安排,特别是前奏、间奏等不同乐段间的情绪处理和衔接都要做到不能脱节。因此,在合唱作品排练后期,要使合唱队员反复多次与指挥、伴奏磨合,互相适应,达到音乐速度、节奏、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完整统一,共同塑造音乐形象。

7.适当利用现代远程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师借助微课、影像、声音多媒体多种形式让大家了解合唱的最新动态,对正确合唱音响概念确立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使队员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宽学习领域,可以选取公开学习网和相关网站,挑选出合唱学习内容或将信息推荐给大家,既提高大家对合唱的认识,提高水平,又普及了社区教育开放服务公益化,这样整合是合理无痕恰到好处的。所以理论课一定待作品排练成熟后,组织大家到学校云教室,利用远程教育音乐学科资源让大家观看著名合唱团演唱视频或讲座,再与自己排练视频作比较,深刻体会合唱的魅力,找出自身的不足,更好的表现作品。合唱艺术不仅是“唱”的艺术,还是“视”“听”的艺术,即听声部间的配合协调,看表演效果。这样调整教学安排既实现了教育多渠道,又体现出成人社区教育的人性化,显得更轻松自然。

(三)适时创造合唱队员实践表演的机会

练习和表演是两个概念,涉及到合唱队员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服装化妆、舞台表演、与观众交流、仪容仪表等方面的细节体验,这在合唱培训中必不可少。虽然社区合唱教育是以普及推广为主,但也要给大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若只是一味练习而无表演实践的机会,队员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变得没有生机,最终停滞不前。适当参加舞台实践是社区合唱教育的原动力,是发展的重要环节。社区间不定期举办合唱比赛或演出为社区合唱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动力,通过各团队之间的演出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团队先进经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差距不足,总结经验,开阔艺术视野,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

三、社区合唱教育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

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区合唱教育是社区教育系统下各类教育项目之一,要认识到发展社区合唱教育能弥补开放教育体系中社区教育项目的不足,有力促进社区教育思想的转变,可以将合唱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社区合唱教育不仅对提升社区群众合唱素质、传承音乐文化、全面贯彻终身学习教育方针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成人高校社区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起点较低,要实现发展社区合唱培训项目不容易,需要有专人负责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去摸索,期望早日能成立一个社区教育合唱团,为社会艺术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文胜.论合唱团排练艺术[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07).

[2]邓珊珊.浅谈群众性合唱的排練与指挥[J].科技致富向导,2014,(09).

[3]黄静波.浅谈群众业余合唱的声乐训练[J].音乐时空,2013,(16).

[4]吴逸灵.如何进行合唱队的建设[J].读写算:教师版,2014,(27).

[5]张本秀.业余合唱训练中的能力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03,(01).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