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肥美
2018-08-31陈柏清
陈柏清
30年前的一天,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母亲便用猪肥肉渣混上葱花烙了葱油饼招待。黄昏时分,母亲站在胡同里,冲我们姐妹大声喊:“大小二丫回家吃肉!”我和姐姐虽然玩儿得正高兴,但听到母亲这一声喊,立刻就往家跑。夕阳下我们姐俩儿的影子拖得老長,只留下背影让其他小朋友羡慕。您别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肉的确香,尤其是肥肉。
中国人重亲情、好面子,亲朋好友来了,餐桌上至少也得备上些鸡蛋、鸭蛋,日子过得富余一点的就得割上二斤肉回来撑场面。乡下没有鲜肉,但有咸肉。我二伯家的柜子上就有一个黑褐色的大坛子,神秘、威严地蒙着厚白纱布,盖着木盖子。来客人了,二娘爬上柜子,很庄严地拿开盖子,揭开纱布,手伸进去摸。我第一次见她这样,简直看得痴了。因为从没看见二娘表情如此严肃,简直像穆桂英挂帅,提刀天门阵。她摸来摸去,大概在用手诊断肥瘦、大小。她抓出来一块肉,那是用盐渍好的咸肉。肥肉失了雪白,像是经过多年把玩的玉器,又像迟暮的美人,虽然昏暗但却油润。二娘摸出的肉,是肥是瘦,要看来的客人是亲是疏。亲近的人来,她摸出的是“环肥”,生疏点的客人,她则奉上“燕瘦”。
也许不少年轻读者看到这里会困惑,谁吃肥肉啊?肥肉算得上什么好东西啊?殊不知几十年前,肉可是以肥为贵。主妇端肥肉上餐桌,才是待客之道。
我二哥至今念念不忘一道菜,是新鲜豆角炖咸肉。即使在已经可以随便吃肉的今天,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肉——牛、羊,鸡、鸭、鹅,甚至是兔、驴、马,统统不能令他的味蕾满意。对他而言,世上最好吃的莫过于新鲜豆角炖咸猪肉。
从豆角架上摘下的新鲜豆角,腌了半年以上的咸肉,二者组合出的味道,依二哥所说,能令人神魂颠倒,吃到不知饱为何物。为啥见过世面的二哥对这道菜念念不忘?原来,那年二哥去参加高考,母亲看见他累得脸色蜡黄,从不求借的她一咬牙一跺脚,到隔壁二娘家借了一块咸猪肉,在菜园里摘了点豆角,做了一顿美食为二哥践行。
风萧萧兮六股河水寒,咸肉豆角兮金榜把名题。从此后,二哥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也许,那时二哥的确需要猪肉支撑脆弱的体力,或者在他的记忆里,咸肉炖豆角带来了好运……总之,即使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改善,二哥也总是让二嫂腌点咸肉。偶尔老家来人,他也总是嘱咐带点咸肉来,那样子就如孩子盼年。
如今上了年纪的人总是感叹,现在的肉吃起来怎么就没有以前的香呢?物以稀为贵。以前食品供给不充分,人们的收入低,肉不是想吃就能吃的。莫言曾说,他年轻时回家过端午节,有肉的饺子每个人只能分到12个,不可能尽兴吃。可见,肉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意味着改善,而非日常。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观念也随之更新,这些都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好吃的肉,上能安抚齿颊肠胃,下能慰藉心肺脾肝,却被人们一概打上会增重、不利健康的标签,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
关于肉,我觉得我祖母说得对——能吃肉时别喝汤。某年春节晚宴,母亲给祖母碗里夹了许多肉,她抿着没牙的嘴,一边细细地用牙床磨着一小块红烧五花肉,一边说出了这句至理名言。我觉得她老人家说得对,餐桌上有肉的日子才让人过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