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效果

2018-08-31刘宏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1期

刘宏飞

【摘要】 目的:探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50例普外科手术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依手术日期为序分成对照组(72例)和试验组(78例),对照组腹腔引流管固定时使用传统方法,试验组则通过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进行腹腔引流管的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改变体位时有无牵拉痛及有无感觉活动不便,以及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胶布更换间隔时间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9.72%),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无牵拉痛率(89.74%)远超于对照组(43.06%),患者自我感觉无活动不便率(92.31%)远超于对照组(34.72%),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平均胶布更换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普外科手术后的腹腔引流管,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率,并能有效降低患者改变体位时的牵拉痛及活动不便的感觉,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并且延长管道固定胶布更换的间隔时间,达到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工作质量的效果,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荐应用。

【关键词】 高举平台; 腹腔引流管; 固定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1-0100-02

腹腔引流管是一种腹部外科重要、常用的技术之一。腹部手術后,患者常需要对腹腔引流管进行留置,其可以使得患者更好将体内渗液有效排出,临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腔渗血的情况,或判断其是否存在腹腔腹水、感染、出血等,为其并发症的合理干预提供依据[1-2]。常规情况下,患者接受引流管的留置,则会增加不适感,对其正常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早期离床活动,而且部分患者甚至会私自拔管,或出现护理不当所致脱管等意外事件,影响手术效果,对患者腹腔镜术后的健康恢复造成影响。同时,在引流管固定的过程中,其胶布黏性降低、患者活动、患者不耐受、皮肤油脂分泌等所致管道出现固定不牢的情况,也会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3-4]。因此,有效固定术后腹腔引流管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很重要的意义。自2014年1月起笔者所在科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术后腹腔引流管后,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腹部手术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50例,时间为2014年6月-2016年1月,患者共留置引流管186例次,依手术日期为序,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其中试验组的患者男54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57.6±0.8)岁,胃大部分切除术18例,脾切除术15例,胃肠穿孔修补术18例,阑尾切除术24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对照组的患者男44例,女28例,年龄18~70岁,平均(60.6±1.2)岁,胃大部分切除术12例,脾切除术10例,胃肠穿孔修补术22例,阑尾切除术21例,肠粘连松解术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置管患者和患者家属均处于知情和同意的状态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医生均用缝线将腹腔引流管固定于皮肤,患者返回病房后:(1)对照组通过传统固定方法来对其腹腔引流管进行固定,于患者置管处,将普通医用胶布(宽1~2 cm)固定于患者皮肤上。(2)试验组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选择用3M公司的弹力固定胶布,根据引流管的粗细大小裁剪胶布,宽3~4 cm和长6~8 cm,于引流管管口附近3~5 cm,在胶布表面的中央处放置引流管,并实施包绕(360°),使得引流管适当高出患者的皮肤,约0.5 cm,并使用胶布进行粘连,将此作为中心,逐渐将两边的胶布抹平,并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2)对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以查房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解,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并鼓励患者将内心所想及身体感觉说出,询问其体位改变时的牵拉痛情况,并询问其是否感觉活动不便,从而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3)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48 h内早期离床活动的情况。(4)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越高)及胶布平均更换间隔时间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反馈情况

试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0)、改变体位时无牵拉痛率(89.74%)、无感觉活动不便率(92.31%)、术后48 h内离床活动率(88.46%)与对照组(9.72%、43.06%、34.72%、41.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胶布平均更换间隔时间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胶布平均更换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腔引流管留置患者多数疾病较为严重,其疾病变化较快,护理风险较高。患者在腹部手术之后,若其腹腔引流管出现脱出的情况,则并不可回纳,因此,应加强患者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固定不妥当或不牢,是导致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一种主要因素[5]。在患者腹腔引流管留置的过程中,若其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则会增加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对其疾病的恢复造成影响,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则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增加医疗纠纷的概率。

引流管是患者接受外科术后的生命管,加强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有效护理,对患者外科术后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6]。管路固定是管路护理的基础环节,良好的管路固定,不仅防止管路滑脱、移位,达到良好的引流效能,同时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7]。

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之后,需要留置一定数量的引流管,加强患者的有效引流对其术后早期活动及健康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普外科手术后腹腔引流管的存在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患者不愿离床活动。本文试验组中的患者在腹腔引流管有效固定后,患者术后48 h离床活动的例数(69例)远超对照组中的患者的例数(30例),较高的舒适度让患者克服了由于引流管给行动活动带来的阻碍,提高了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有研究显示,患者在腹部手术之后,适当增加活动量,能够降低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传统的管道固定上,使用普通胶布固定,其黏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及时更换,如未及时更换,引起固定不牢致管道非计划性拔管。和传统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法相比,本文试验组中的患者采用的是3M公司的弹力固定胶布,3M弹力胶布的黏性好,固定比较牢固[8-9]。采用3M弹力胶布,并实施高举平台进行腹腔引流管的固定,能够适当将弹力胶布与患者皮肤粘连接触范围扩大,使得粘连后,胶布分开的部分能够与患者的表面皮肤紧密的黏合,从而患者在翻身或活动的牵拉时,能够保证弹力胶布的均匀受力,这样固定腹腔引流管时更为牢固,降低了管道脱出的发生率,也减轻了因患者改变体位时引起的牵拉疼痛,提高了留置引流管患者的舒适度[10-12],从而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因此,在普外科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给予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法固定管道,管道牢固、不易脱落,降低了管道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患者改变体位时的牵拉痛及活动不便的感觉,将其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以及外科手术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依从性提高。且3M弹力胶布的粘连性较好,舒适性较高,这样能够将胶布更换的间隔时间延长,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促使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妙贤,夏菊兰,卢彩霞.腹腔引流管意外脱落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2(6):57-58.

[2]刘让红.1例复合性外伤的管道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23):5291-5291.

[3]朱胜春,金钰梅.住院患者意外拔(脱)管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6-258.

[4]张晓芹.3M胶带在外科手术后留置引流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89.

[5]唐红娟,唐笑青.NICU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81-182.

[6]张菊芳,贾丽华,方向华.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送手术病人时间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15-316.

[7]黄秋霞,王瑞兰,韩湘华,等.3种固定腹腔引流管方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37-39.

[8]严容容,郑旺珠.固定腹腔引流管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19):302-303.

[9]刘焕,罗湘玉,陈西梅,等.優力舒弹力绷带在拔除胸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4.

[10]恽菊香,裴维英.3M伤口敷料加药瓶橡胶塞预防腹腔拔管后腹水外渗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51-652.

[11]张丽平.护理干预对腹腔引流管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179-181.

[12]王丽芳,杨晶,卢嘉渝,等.改良固定方法在早期微创治疗SAP腹腔穿刺引流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6):596-599.

(收稿日期: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