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8-31宋晓雪刘小艳
宋晓雪 刘小艳 陈 妮 高 苗 姜 琦
肝硬化临床患病率较高,主要系由不同病因导致的肝脏弥漫性病变,依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是肝功能损害、减退,通常伴随出现内分泌紊乱、门静脉高压、脾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1],疗效及预后比较差,治疗费用偏高,给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因此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2]。本研究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5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 42~77岁,平均(59.5±6.7)岁;病程 7~23年,平均病程(14.3± 3.6)年;肝脏功能 Child-Pugh 分级:A 级 35 例,B级40例。观察组77例,其中男39例,女38例;年龄43~78岁,平均(60.5±7.1)岁;病程 8~30年,平均病程(15.7±4.2)年;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8例,B级3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Child-Pugh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价值。
二、入选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所通过的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中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4]:①距本次治疗开始前的半年内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低蛋白血症、食道静脉曲张、腹水、黄疽等症状;②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戊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②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③患者存在智力及语言障碍、精神障碍、肝性脑病。本次研究经过陕西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三、护理方法
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观察患者病情、给予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关于肝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等。
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路径式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
(1)路径式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其相关情况、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而为其制定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表格内容主要包括:①在入院当天,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介绍住院须知,耐心解释家属与患者的各项疑问。向患者详细介绍各项检查注意事项、目的以及作用,叮嘱患者做好检查前相关准备。②在入院的第2~7 d,陪同并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生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各类药物作用、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充足的体息、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给予科学、合理、系统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重要性、记录尿量重要性,并向其讲解、示范正确记录方式。告知患者测量腹围、监测体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向其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式。向其讲解交叉感染的相关知识、正确的预防方法。告知患者家属亲情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日常注意事项。③入院的第7 d到出院前,告知患者较为常见并发症及其临床症状、诱发因素以及注意事项等;对已开展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反复地宣教。④患者出院当天,向患者仔细讲解出院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包括用药、饮食、休息等各方面;向患者强调按时复检的重要性,强调、明确检查的时间;告知患者出现哪些情况需及时回院接受治疗。
(2)心理护理
①在患者入院时给予热情的接待,向患者讲解住院环境以及主治医师等相关情况,以此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新环境的陌生感。②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状况,鼓励患者将内心中的恐惧、担心等情绪表达、宣泄出来,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引导,尽量使患者的情绪稳定。应采取一对一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③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减少其盲目感。鼓励、肯定患者主动提出疑问、倾诉内心情绪,帮助其树立治愈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④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体息环境,提升其舒适感;向患者家属讲解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其更好地理解、配合护理工作。多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理解其难处,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四、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n]×100%。生活质量:采用国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5]对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情况进行评定,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的评分,最后可得到总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五、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 t值 P值观察组 77 54.64±9.49 72.19±8.68 11.9743 0.0000对照组 75 55.23±9.57 59.46±9.72 2.6856 0.0089 t值 - 0.3816 8.5217 - -P值 - 0.7033 0.0000 - -
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9%,明显低于对照照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表3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讨 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肝功能损害,同时也常伴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此病症患者的病情经常反复发作,且有癌变的风险,再加上该疾病具有传染性,会对患者的人际交往造成很大的影响,治疗费用也偏高,患者的经济压力比较大。众多因素使患者身心都备受煎熬,常会出现抑郁、焦虑、害怕、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都产生影响,进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后,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由此加重患者的病情,而病情加重又会反过来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明显地下降[5-6]。
近年来,心理护理已成为医院各科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多项研究指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问题,并针对性的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其内心压力,增强其治愈的信心,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疗效,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7-9]。常规健康教育的内容大体一致,条理性比较差,患者难以全面地理解、掌握。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实际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内容制成表格,护理人员依据表格上的时间、内容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重复和遗忘,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比较容易掌握宣教的内容[10-11]。徐建华[12]通过研究指出心理护理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路径式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入院时差异不大 (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3%(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徐建华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的结论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路径式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