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泻白散加味治疗小儿肺热型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2018-08-31王海俊周鸿雲赵琼罗雅婷潜鸣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表里主症大肠

王海俊, 周鸿雲, 赵琼, 罗雅婷, 潜鸣

功能性便秘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调查,近年来小儿便秘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2006年发布的罗马Ⅲ标准中提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已高达0.3%~8.0%,占儿科综合性门诊的5%~10%,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25%,占小儿便秘95%以上[2-3]。便秘不仅引起排便困难甚至肛裂、肠绞痛等不适症状,反复日久还可导致小儿免疫力低下,继而可致生长滞后、智力低下等严重问题。中医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饮食不节、脾胃素虚或情志异常等。四川省名中医李秀亮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等工作近50年,其认为小儿便秘常常起于肺热移肠,并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提出了从肺论治小儿便秘的思想,临床以泻白散加味治疗小儿便秘(肺热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7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3.21±2.06)岁;病程1~17个月,平均(4.73±4.08)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3.05±2.81)岁;病程1~21个月,平均(5.93±5.17)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在美国制定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关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标准[1,4]。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012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以及《中医儿科学》[7]拟定。肺热型便秘诊断标准: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或如羊屎状,或身热,烦渴,咳嗽,腹痛或胀,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加强教育;清淡饮食,禁食辛辣炙煿,减少肥甘厚味,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年长儿结合适当运动;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1.3.2 观察组 予以中药汤剂泻白散加味(李秀亮教授验方)口服。组成: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知母、麦冬、瓜蒌仁各10 g,玄参、火麻仁、郁李仁各15 g,玄明粉、生甘草各5 g(药物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房提供)。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3次;其中玄明粉另包冲服,大便通畅后即去之,用于解便闭之急;6个月至1岁两日1剂,每次30 mL;>1~3岁一日半1剂,每次50 mL;>3~7岁一日1剂,每次80 mL;>7~15岁一日1剂,每次100 mL。疗程2周。

1.3.3 对照组 予以中成药麻仁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口服。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姜厚朴、炒白芍,辅料为蜂蜜。服用方法: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1岁每次1 g,1~3岁每次2 g,>3~7岁每次3 g,>7~15岁每次4 g。疗程2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主证及次症量化评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拟定。(1)临床痊愈:主症积分减少率>90%;(2)显效:主症积分减少率70%~90%;(3)有效:主症积分减少率30%~69%;(4)无效:主症积分减少率<3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Z=-3.152,P=0.002<0.01。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主症、次症量化积分比较 分别见表2、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t=-3.21,-6.80,-6.27,-4.42,-6.90,-11.19,-11.25,-9.28,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29,-2.21,-1.43,-0.52,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量化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t=-7.45,-11.88,-14.50,-16.46,P<0.05;与对照组比较,bt=-3.07,-2.49,P<0.05。

表2、3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证和次症量化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及次症量化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中排便间隔时间与大便干结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明确指出了便秘虽属大肠疾病,但与五脏均有相关。结合文献查阅及临床观感,历代医家论治便秘常从肝脾肾三脏着眼,而常常忽略肺脏的关键作用。肺主气机宣肃、通调水道,关乎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且“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肺脏功能的异常极易导滞肠腑濡润不利,传到失常,而见便秘。故曰“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血证论·便闭》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遗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现代在临床及科研方面亦对此进行了证实,如王雪峰教授[9]经过临床验证,证实小儿实证便秘,多因肺热下移大肠或胃肠积热,煎熬大肠津液,使其传导失司,燥屎内结。冯晓纯、史纪教授等多位医家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采用清肺导滞等法从肺论治小儿便秘,临床反应良好[10-11]。朱素有等[12]采用现代研究手段检测疾病大鼠肺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的含量有差异,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学者采用微生态检测方法发现呼吸道病变可改变肠道微环境,体现了“肺病及肠”理论[13]。

笔者有幸跟师李秀亮教授,学习观摩李教授临床经验。李教授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相关理论,通过临床观察论证,发现既往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肺中多有积热,肺热下行,肠腑燥结,导致小儿反复便秘,从而提出从肺论治小儿便秘的辨治思路。李教授依据小儿“肺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特点,认为小儿肺病,临床多见肺热津亏,加之四川地域特色,饮食多燥热,小儿热证相对更加多见。因此李教授指出此类便秘宜清解肺热,宣畅气机,濡润肠腑,上开下泄,则大便自通。故其以泻白散为基础清泻肺热,辅以黄芩、知母可清三焦火热,而以中上二焦为主。治疗前期加用玄明粉冲服,通腑治急,取自吴鞠通“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小儿用药理论,中病即止,避免过剂。玄参、麦冬、瓜蒌仁乃清润之品,肺肠合治,清上润下而不腻胃。火麻仁、郁李仁濡润滑肠,通利肠腑。全方合用,肺热得清,宣肃正常,气机通利,肠腑得润,推动及时,则大便通调,诸症自解。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瓜蒌仁提取成分具有祛痰、抗菌、泻下功能,玄参、麦冬、地骨皮等有抗炎、抗菌、提高免疫等功效[14-15]。本研究结果表明,泻白散加味及麻子仁丸均能有效治疗小儿肺热型便秘,泻白散加味治疗疗效明显优于麻子仁丸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小儿肺热型便秘在主、次症总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改善肺热型便秘患儿大便干结程度、排便间隔时间的能力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验方泻白散加味治疗小儿便秘(肺热型)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其临床辨治思路与方法值得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表里主症大肠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制度框架: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新维度
曹永华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