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朝圣和唱片行

2018-08-30宋宇南方周末实习生黄飞

南方周末 2018-08-30
关键词:哈罗德广播剧弗莱

南方周末记者 宋宇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飞

南方周末记者 宋宇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飞

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第一次来中国,因为语言不通,她只能保持微笑,或者通过一些手势表达自己的感受,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她出版过四本小说和一部故事集,非常畅销,现在正在写新的小说。她讲法语、德语,懂意大利语和一点西班牙语,平时大多在欧洲旅行。

2012年,蕾秋出版了第一本小说《一个人的朝圣》(注:直译为《哈罗德·弗莱不可能的朝圣》),并以此成名。主角哈罗德·弗莱是60岁的酿酒厂销售代表,刚刚退休。因为缺乏父母的爱,弗莱不懂得爱下一代,与儿子的隔阂很深,造成了家庭悲剧。某天早上,他收到奎妮的信件,这位多年未见的前同事罹患癌症,即将去世。

弗莱对外界漠然,起初只是打算礼貌性地回信鼓劲,但受到他人启发后,决定做点什么让奎妮活下去。一种不同寻常的信念在驱动他——他花了87天行走627英里,斜穿了整个英格兰,完成这次“朝圣”。沿途,他吸引到许多人跟随,但朝圣终究只是他自己的。他相信只要行走,老友就能活下去。这个类似阿甘的故事,在蕾秋看来却是关于传统朝圣者的。

蕾秋曾经在著名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当演员,后来撰写广播剧剧本,为BBC广播四台服务多年。哈罗德的故事原来是一部由三个人演出的广播剧,蕾秋原本想把这部剧献给父亲,但父亲因癌症去世,未能及时听到。后来,她把这部广播剧写成了小说。

写广播剧非常严格,结构必须精确,故事不吸引人,听众就顺手关掉收音机。对节奏感和故事性的注意,影响了蕾秋的小说风格。她喜欢短章节,故事简明易懂,往往有疗伤、和解等情节。她曾形容,《一个人的朝圣》是“关于平凡的人以平凡的方式去面对不平凡的事情的故事”,或者“关于为了对抗逆境而做出点什么的故事”。

写作时,她一直有“我能写这部书,它值得写下去”的信念。结束这次中国之旅,她会藏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家里,不参加什么活动,安安静静地写作。写作期间,她有时凌晨三点起床,那时灵感比较充沛,而且她还有许多事做。写作过程缓慢而悠长,她每天都写,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她时常去散步,想象自己就是作品中的角色。

蕾秋相信自己不会放弃写作。在2018年8月21日的专访末尾,她郑重地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一定要把它当回事。”

“生活给予我们快乐, 也带给我们心碎”

在2017年的新书《奇迹唱片行》(注:直译为《唱片行》)里,位于“联合街”上一家日渐衰败的唱片行,仍在坚持卖黑胶唱片。老板弗兰克耐心聆听客人的倾诉,并找出能提供帮助的唱片。

《奇迹唱片行》的创作灵感来自蕾秋的真实经历。举家搬离伦敦后,丈夫突然持续失眠。某天,他们经过附近城市的一家叫“听上去不错”的音像店,听到客人随口说自己晚上睡不着,老板就挑选了一张法国巴洛克音乐CD——佩罗坦的《祈祷》。

过了一段时间,蕾秋和丈夫正打算告诉老板音乐的疗效,却发现音像店关门了,只剩下百叶窗、昆虫遗体和如同棺材的小提琴盒。蕾秋想通过自己的笔让它复活。她真诚相信自己所写的那些人性闪光。

每年平安夜,蕾秋都在家里举行圣诞晚会。客人会带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享,大家一同聆听,再由这位客人分享为什么会喜欢那首歌。

有一年,蕾秋的父亲分享了美国爵士歌手艾灵顿公爵的歌曲《绸缎娃娃》。父亲是爵士乐队的鼓手,常在餐桌上敲击乐曲的旋律。当时父亲已经病重,仍坚持参加晚会,他可能认为那首歌可以表达“一些关于他的重要的事情”。

蕾秋记得,在SOHO区一家拥挤的中国面馆,她正和妹妹吃饭。父母一起赶来,父亲向女儿宣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餐后,父母坐巴士回家,姐妹俩不知所措,一起去了一间酒吧,开始策划最后的家庭旅行。她的父亲是个精力充沛和骄傲的男人,不愿离开人间。他几个月后去世,其间共动了四次大手术,容貌被疾病一点点摧毁。

在《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瞟了一眼老友头上硕大的肿瘤。“那是一个闪着光的球状突起,上面布满了网状的血管和淤青。奎妮唯一睁着的眼睛朝他眨了眨,眼角滑下一滴晶莹的泪水,一下子落到枕头上。”蕾秋始终没有告诉父亲,哈罗德的故事是为他而写,“他会觉得尴尬的”。

“生活给予我们快乐,也带给我们心碎。”说起父亲,蕾秋的神情变得凝重。父亲做完最后一次手术,蕾秋去探望,看到他穿着外套,打着领带坐在床边的一张塑料椅上。那正是她心里的哈罗德·弗莱。

蕾秋用大约半年时间完成《一个人的朝圣》,加入了许多广播剧中没写到的内容。故事从英格兰南部开始,一直到北方边界,背景一直是“路”,以及咖啡馆之类人们停留的地方,展示了英国的风光。蕾秋希望能有更广阔的风景,以及更普遍的意义——哈罗德是每一个男人,背景是任何一个地方。

“我很容易被陌生人感动。”蕾秋说。她想写那些更积极的故事,主角有缺点,却被某段经历改变。

“坚持走下去, 你就会得到 一些东西”

放弃BBC的工作开始全职写作并不容易,蕾秋经历了经济上的困顿和不断的自我怀疑。某天她发现自己的账户只剩下4镑33便士,她发现了自己与哈罗德的共通之处,即便发现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如此平凡”,几乎哭出来,也要把它写完,她坚信他们都在朝圣。

蕾秋在家人睡觉后写作,或者在去学校的路上停车在纸条上记东西,甚至让孩子们帮她记录只言片语。她会突然在手提袋里发现女儿的笔记,上面很多错字,非常可爱。

“我要读者认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最后却发现并没有抵达那里。我想要写关于那些的渺小、平凡、美好、幽默和悲伤。”她曾经说道。她经常经过哈罗德第一晚露宿的那个谷仓,周围也是他看到的风景。

蕾秋童年时期就开始写。她安静、害羞,不擅长与别人交谈,认为书写能更好地展现自己。写《一个人的朝圣》时,她问自己:书写完会有人去看吗?她发现,自己笔下的哈罗德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漫长的旅途,跟自己很像。

“我们像是一条平行线,当你写的也是这样的人,就能与你的角色互相给予安慰。这就像走路,如果你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得到一些东西。”蕾秋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一个人的朝圣》出版之后,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蕾秋记得,代理打来电话,告诉她三四十个国家买了这本书的版权。激动之余,她也惊讶,因为这是个非常“英国”的故事。某天,二十位西班牙记者突然出现在她家的院子里要采访她。

一位女士写信告诉她,她很生气,因为她像哈罗德那样失去了儿子,蕾秋并不了解这种伤痛,没有资格写这种故事。但也有读者告诉她,他们为哈罗德的故事落泪。

《一个人的朝圣》入围了2012年布克奖长名单。那一年,希拉里·曼特尔凭“托马斯·克伦威尔三部曲”的第二部《提堂》第二次获奖,三年前她凭第一部《狼厅》拿到了布克奖。

写第二本书的时候,蕾秋遇到了困难。所有人都说,她的第一本书卖得那么好,她应该写一本类似的书。她试着写过有缺陷的中产阶级家庭,以及哈罗德记挂的老友奎妮,直到第四本书《奇迹唱片行》出现。

在蕾秋的作品中,社区总是主人公的催化剂或救世主,涉及居民和房地产商的对抗。她写《奇迹唱片行》时,就因“脱欧”而沮丧。

“我看着孩子,心想‘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做了什么?所有去年发生的事情促使我想写一本书,告诉人们,你要谨慎对待你将要失去的东西。”蕾秋认为,这就是《奇迹唱片行》的重点所在。

战后的困难时期,社区还洋溢着乐观气氛。蕾秋熟悉那种互相亲近的气氛。英国人时常举行“街头派对”。王室婚礼或普通夏日,整条街上的居民敞开自家房门,在门口摆下餐桌和食物。到圣诞节,大家再藏到屋子里面,回归家庭。但政治撕裂了英国社会,从前的温情更快地隐退了,在蕾秋看来,“脱欧”对英国是巨大的分裂。

蕾秋这代人在政治上很懒惰,但年轻一代更积极,会因此激愤或气恼。

近年来,蕾秋发现社会并没变得对女性更加友好。女儿去纽约念大学,性别观念变得更开放。“这需要一定时间,我希望能逐渐变好。”蕾秋说,“但愿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生活的改变。”她预计新书能在今年圣诞节写完,主角是一对女性好朋友,“书中的关键人物总是男性,或是被男性所领导,我觉得我是时候写一本关于女性的书了。”

小说关于珍稀动物学,主题是友谊。蕾秋对那些遗失或失落的物品很感兴趣,小说主人公就在寻找一只稀有的甲虫。她不想失去男性读者,但“让他们了解女性的内心也很有意思。”她笑着说道。

猜你喜欢

哈罗德广播剧弗莱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
哈罗德的帽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广播剧音乐研究成果简介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无法逃避的良心谴责
难怪我那些难以驾驭的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于今将往何处飞?
中魔法的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