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8-08-30金颖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西西篱笆钉子

金颖

背景描述: 西西,从入学开始,就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孩子。现在,他已经是中年级的学生了,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不但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不愿意与他人沟通,而且有时候,他的做法也出人意料。面对他的这种情况,我在日常的教育中,就会更加用心与谨慎。

案例描述:正值期末复习阶段,课堂上,几乎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思路,争先恐后地发言。只有他——西西,将语文书打开立在桌子上,左手扶着其中的一边,右手放在腿上,低着头津津有味地读着什么。看到这儿,我严肃地说,“请把你手里的东西给我,如果你认真听讲,下课后我就还给你。”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谁知,这样一幕发生了。

我的话音刚落,只听“嗖”的一声,那本书蹭着我的脸“飞”到了讲台的地上,全班同学“唰”地将头转向了我,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班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知道孩子们都在等着我处理这件事,思考了片刻,我说:“你把记事本放到前面的讲台桌上吧,其他同学,咱们继续复习。”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但是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汹涌,脸上刚刚被蹭的地方阵阵发热,还在提醒着我刚刚发生的一幕。下课了,我默默地关注着那个孩子,想从他的言谈举止或者神情中发现点什么。可是,他仍然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和伙伴们玩耍着。但是这件事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思索……我觉得我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

晚上,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并利用第二天的课间偷偷地塞给了他。在信中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 颗钉子。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脾气,每天钉的钉子慢慢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有一天,一颗钉子都没有了,他高兴地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后来,篱笆上的钉子全部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或者闹别扭了,说了些难听的话,做了些让他伤心的事,你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就像这钉子洞一样,要明白,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都是需要时间来恢复的。

第三天的早自习,我刚刚进班,他就冲进了我的怀里,我也紧紧地搂住他。虽然没有语言,但我想我的信他已经看明白了。“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您的伤口好了吗?”多么简单、质朴的语言啊,此时的我哪还有什么伤口,即使有,也在这一刻愈合了。晚上,我打开手机,收了西西妈妈的短信:“金老师,您好!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还把您写给他的信给我们看了。谢謝您为了保护他小小的自尊心而做出的努力,您用智慧的语言教会了孩子应该如何尊重别人,作为家长我们很感动,也要向您学习。”

案例分析:

教育中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发生较突然,超出我们的预设。如果这堂课,我停止讲课来针对“西西”进行教育,可能当时用有气势压住“西西”可不见得让“西西”心服口服。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影响,因小失大,然后当我通过“观察”选择了恰当的方法和西西进行沟通后,引发“西西”的反思,让他懂得相互宽容,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让教育在沟通的无声的沟通中走进孩子的心灵,达到了教育的最佳效果。

作为老师,我们常常对孩子讲“尊重”。但有些时候,孩子未必能够明白什么是“尊重”。就像案例中的西西,虽然他的行为已经让对方感到不愉快,但是自己却并没有察觉。如果孩子从小不懂得尊重别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不会被众人所接受和喜欢。长大后,也就无法顺利地开展工作,立足于社会。所以,对于尊重的教育,我们还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才能奏效,必须细心观察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及时为“小树苗”施肥、浇水……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能够体现出对一个人的“尊重”。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只有我们读懂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才能收到超乎预期的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西西篱笆钉子
当钉子邂逅毛线
少了颗钉子
钉子
围篱笆
篱笆城
种子西西的烦恼
花篱笆
篱笆那边
误会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