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视角下学校德育发展观转变的思考

2018-08-30李咏波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转变德育工作

李咏波

【摘 要】随着我国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传统德育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对学校德育发展观转变的要求日益增高。本文从生态系统发展理念出发,结合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探讨与优化,希望通过德育教育转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生态理念;德育工作;转变

一、生态理念概述

生态理念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包含城镇在内的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理念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强调生态个体之间彼此互动关联与良性发展,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热切人与人的和谐是自然和谐的前提。生态理念主要具有完整性、规则性和丰富性的特征。

二、学校德育发展运用生态理念的必要性

生态理念的丰富性和自由性,可以推动学校德育的管理模式转变,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生态理念中的多元互动,可以有效扩展学校德育工作的范围,融合社区、街道、家庭、学校等多方元素,共同加入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形成多元合力互动教育。生态学习理念还包含和谐共生发展,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发展及个人尊严加以正确引导,从学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接受转化,提高学习领悟能力,帮助学生寻找自信、充实和完美的自我[1]。另外,生态理念拥有一定的常态化与开放性,有利于学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出适合的教育策略,寓德育于生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校教学环境。

三、基于生态理念学校德育观转变方向

在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工作重心是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和尊严,学生成为了教师的附属,失去了其主题价值和主体地位。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要素,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实现学校德育观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而且需要落实到实际德育工作过程中。基于生态理念,学校德育观要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多元教育融合互补、促进师生和谐互动、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将德育理念转化为实践、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转变德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重心。新时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认清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改变重成绩轻能力、重知识轻体能的传统观念,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做好榜样。同时,教师应根据生态理念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依照学生当前阶段的身心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为学生组织多动口、勤动手的活动,在互动中接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技巧,并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从而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乐观人格、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学生。

(二)多元教育融合互补

教育专家提出,将学生的精力聚集在课堂与书本,把学生的自由固定在校园与课堂,教条式的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灌输价值观念的行为,是不被现代教育认同的教学模式,而且缺乏道德意义。从生态理念的多元性来说,将德育工作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运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融合多种德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协调统一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学生形成崇德上进的精神文化内涵。通过对德育工作进行生态理念的资源优化整合,不但能丰富德育工作的外延,更能形成社会网络与道德教育的合力,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多元教育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要求。

(三)促进师生和谐互动

德育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自身实现全面发展,增强生存能力和专业技能,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的目标是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学生群体,从生态理念的和谐共生发展来看,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促进个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生态整体间和谐互动是使整个生态朝着良性趋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突破命令式的传统教学思维,深入挖掘学生的个人情感,认同学生并尊重其主体地位,融入和亲近学生。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典范和榜样,将道德品质与道德规范规范具体化,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质[2]。这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也是构建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四)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传统刻板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容易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处于被动境地,难以创造“生态校园”。依照生态理念的常态化与开放性的要求,学校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主流文化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重要举措。文化環境的塑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校园整洁、干净的基础上,增添丰富的文化内容,多布置如宣传板、阅报栏、廊壁展示等蕴含文化气息的挂件,各个林荫小道也可适当加以利用,使学生在这种人文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领悟文化底蕴。处于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学校的德育教育,满足德育的生态发展需要,推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品格和灵魂的伟大工程,需要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在生态理念视角下,学校的德育发展观应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宗旨,对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转变教育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发挥德育工作的导向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云莲.“三自—三成”学校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审思[J].教师,2017,(26):13-15.

[2]侯敏.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4.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转变德育工作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