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08-30陈利丽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德育渗透

陈利丽

【摘 要】本篇文章针对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题展开了研究,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建议,其中包括全面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明确德育目标,列举德育案例、引入历史人物,塑造德育榜样以及积极改进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等等。

【关键词】中职历史;历史教育;德育渗透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构成,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意识不强,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德育教育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此,本文以中职历史教学为切入点,总结了开展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了几点性质有效的教学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中职历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中职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课标的德育要求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德育目标的培养内容,即为树立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等等。因此,通过在中职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将有效帮助中职学生找到正确的进步方向,从而促进新课标中德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改善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由于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养等都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大多中职生都刚刚经历过中考的失败和择校的失意,因此在思想与情感上会受到较大的打击,表现的比较脆弱。为此,中职历史教育者可通过德育渗透来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以此来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弥补德育课程中的缺陷

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会優先考虑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对德育教育抱有负面的畏难情绪。而通过在教学内容丰富且教学形式有趣的中职历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会有效弥补原有德育教育体系中的弊端,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之上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全面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中职院校的历史课程中,很多教育者都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新时代背景下的中职历史课程需要作出创新和调整,教育者也要尽快转变以往的教育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的全方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此,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中职历史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面向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艺术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让教学内容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二)明确德育目标,列举德育案例

为了能够确保德育在中职历史课程中的渗透效果,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树立起正确的德育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制定出符合课程要求的德育渗透方案。

首先,教育者要从历史课程的角度入手来设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将抽象化的德育教育内容具象化的展示给学生。由于在以往的中职德育教育中,教育者总是用一些大道理来教育学生,由于缺少教学基础,会让学生觉得十分虚无缥缈,根本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育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育者要学会化整为零,将那些宏观的大道理进行微观化处理,将德育教育细化成多个小目标,巧妙的融入到历史课堂里,将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其次,教育者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处着手来开展德育渗透,在设置德育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优先选择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思想与情感共鸣的切入点。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科学家刻苦钻研、艰苦奋斗、虚心学习的德育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闪光点。

(三)引入历史人物,塑造德育榜样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同时也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育者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出模拟的历史教学场景,让学生可以进入到场景中扮演历史人物,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理解历史课程中的教育意义。例如在教授《戊戌六君子》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贝扮演谭嗣同这一角色,结合课文内容来体会谭嗣同的内容情感,通过刻画谭嗣同的动作、表情以及语言等方式,切身的体会谭嗣同在变法维新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过人胆量。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一方面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历史中伟大人物身上的爱国情操,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历史课程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起优秀的意志品质。

(四)积极改进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

在以往中职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评价一直占据着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全盘接受由教育者所给出的教学评价结果,这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中职历史课程与德育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在日后的历史课程中,教育者要尽快改进传统的单一式评价模式,在课堂中引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新模式,教育者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化表现,及时的调整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在日后仍然有非常漫长的发展道路。中职历史教育者要肩负起自身的德育重任,将德育教育与历史教学紧密的结合到一起,从而为学生的日后成长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秋.浅谈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老区建设,2015.

[2]单丹.中职学校德育渗透的研究——以语文教学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5.

[3]卢浩琴,黄维,彭茂青.中职校德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4.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德育渗透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困难原因及转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