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剧《北京女子图鉴》中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

2018-08-30孙晓魅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媒介

孙晓魅

摘 要 女性媒介研究的聚焦点在于女性在媒介中的地位及角色,即媒介是怎么描述女性形象的。网络新媒体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对女性特质和女性性别角色进行描绘,以此来影响媒介受众的价值观念,文章以网剧《北京女子图鉴》为例,浅谈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提出目前女性媒介形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 女性主义;女性形象;媒介;消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2-0127-02

中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女性意识觉醒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使得传播语境下的女性形象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传媒与女性的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网剧《北京女子图鉴》的开播,引发社会热议,女性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倍受人们关注。网络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对于传播社会性别意识,树立良好的女性媒介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1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女性形象

《北京女子图鉴》是2018年由优酷出品的都市热播剧,讲述了在北京打拼的职业女性的故事。这部网剧自开播以来就争议不断,时不时地出现在新浪微博的热搜上,微信公众号也不断推送相关文章,引发公众热议,它以10年为时间轴,主要讲述的是都市女性们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故事。

1)独立的职业女性形象。网剧《北京女子图鉴》中的女主角陈可,10年时间,她从刚进大城市的小心翼翼的女孩,蜕变成了深谙职场生存法则,直视自己的欲望,干脆利落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都市职场女性。与以往电视剧中的“家庭妇女”的女性形象不同的是,这部网剧中塑造的女主角是有上进心、不甘于平凡安定的生活、有自己主见、有理想、聪明且有能力的独立新女性形象。女主角陈可的角色定位是能力突出的职场女性,她情商高,具有较强的工作处理能力和领导力。陈可在剧中从主动离职吐槽,谋求更高的工作职位到最后朋友们的创业合作,客观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女性职业选择现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2)婚恋自由的女性形象。在婚恋方面,陈可多次换男朋友,敢于追求爱,更敢于放弃爱,甚至最后选择离婚,在自己的幸福和社会的眼光中,她选择了前者,她有自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新女性形象,这种现象是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2018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这一客观因素仍然是女性区别于男性在晋升路上最大的绊脚石,35.9%的被访女性将上下班方便作为选择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仅5%被访女性认为“嫁得好”是成功标志①。现实社会中,时代在变化,社会转型期的女性,学历提高,女性意识被唤起,女性逐渐懂得运用并维护自己的权力,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婚姻生活,而不仅仅是做男性的附属品和观赏对象。

3)观赏性消费的女性形象。在“看”与“被看”方面,陈可等女性处于被动位置,沦为男性的观赏对象,剧中的陈可外形靓丽,被多次带到生意场合来辅佐男性谈生意,在外表和服装搭配上迎合男性审美。商业文化对消费女性的过度强调,女性的观赏价值被夸大,媒介对女性符号赋予了商业消费色彩,这种通过“暴露女性”来谋取商业利润的父权式的性别意识,对受众的影响是很大的。陈可对LV包狂热的迷恋和张超的被分手让她被自然而然地贴上了“物质”和“拜金”的标签,这种以父权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观来审视和批判女性消费动机和消费活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女性消费需求的合理化和日常化,在大众消费文化狂欢的历史语境下,现代女性被集体物化和丑化,这部剧一味的强调并夸大女性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对女性的媒介形象构建并没有突破性的进步,对女性形象的构建产生了消极影响。

4)家庭妇女的女性形象。“有欲望的女人,男人不喜欢”是《北京女子图鉴》中的台词,与追求事业、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陈可不同的是,剧中的李晓芸选择在家乡过安逸悠闲的“留乡”生活,早早地嫁人,相夫教子,做起了全职太太。在媒介中,家庭妇女的女性形象是主流,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男权父权的影响,媒介中的女性通常被塑造成为家庭成员服务的形象,多定义为妻子或者母亲,她们大多作为依附于男性生命周期中的抚育者和家庭的牺牲者的身份出现,自身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他人,剧中李晓芸就是这样的女性形象。

2 女性媒介形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媒介在塑造女性媒介形象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女性媒介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歧视问题。在媒介中,我们常常看到“女强人”的字眼,却很少看到“男强人”,女性工作能力突出就被说成“女强人”,而男性只要事业强大就会被描述成事业有成的成功男性。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她们在恋爱婚姻中逐渐成为被挑剔的对象,相比之下,男性在这方面的影响就很小。这些问题都是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是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意识缺失,应该受到重视。

2)女性消费物化问题。在媒介中,女性被定义为消费动物,她们消费化妆品、衣服、配饰品等,女性消费主义倾向明显,无论是在广告还是在电影电视中,女性消费被过度解读,女性媒介形象被物质化,“拜金女”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大众媒介中,女性成为大众消费文化中的一种消费符号。

3)性别意识缺失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受父系血緣和家庭私有制的影响,我国建立起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体制,“男尊女卑”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模式根深蒂固,传统的伦理道德和风俗礼仪压制着女性的性别意识,社会成员缺乏性别意识,仅停留在传统的性别模式中。

4)传播角度单一问题。在媒介传播中,女性的传播角度较为单一,多集中在家庭和消费问题上,女性的事业、政治、教育等方面传播较少,媒介是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的,在家庭和消费上过度传播女性形象会影响受众对女性的认知,导致大家忽略女性的多元化需求。

“今天,由于大众传媒到处都有,人们除了工作和睡觉外,用于大众传媒的时间超过了其他任何活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的这段论述,强调了大众传媒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女性媒介形象的塑造,需要媒介的积极配合。

首先,积极引导舆论,传播正确的传媒性别意识。媒介把关人要做好自身的工作,遵从职业道德操守,不能为了博取高关注度、赢得高点击率就发布轻视女性的报道,同时,媒介工作者还要加强自身的性别平等意识,客观分析女性形象,要从性别公正和性别平等的角度反映女性问题,严格要求自己,为受众传播正确的性别意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新女性媒介形象。

其次,多角度传播报道,彰显女性形象。媒介从业人员要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多角度的进行信息输出,而不只是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从女性的现实需求入手,积极拓宽女性新的价值维度,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女性信息,营造社会关注的女性话题,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彰显新时期的女性形象。

最后,树立女性主体意识,维护女性社会地位。尽管现代的女性地位得到提升,女性意识被唤醒,但受男权社会的长期影响,现实中仍有很多女性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女性要不断进取,认识到自己作为树立良好的女性媒介形象的主体意识,发展多元化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严格要求自己,加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良好的女性媒介形象。与此同时,社会要用包容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女性地位的提升,维护女性权力,不贬低和歧视女性,共同塑造正确的女性媒介形象。

3 结束语

在现代的传播语境下,女性媒介形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虽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不尽如人意,女性的真实形象尚未被充分的呈现给大众。媒介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力量,有责任和义务呈现给受众真实的女性形象,传播平等的性别意识,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女性媒介形象,构筑和谐的社会性别空间,以此推动社会进步。

注释

①《2017年中国女性职业现状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林姗.中国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探析[J].东南传播,2007(1):52-53.

[3]刘立群.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媒介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何志钧,秦凤珍.數字化语境中新世纪文化审美现象解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5]李敏.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媒介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2):56-63.

[6]李娜.新时期女性媒介形象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6(5).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