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更新模式下的历史文化村镇形态研究

2018-08-30张红撒莹

价值工程 2018年20期
关键词:形态

张红 撒莹

摘要: 对比研究不同更新模式下的古村镇形态不仅在于激发社区活力提升,也在于通过关注区域尺度形态,增进中国古村镇居民健康活动和交往、提升生活品质和社会的多元融合。研究借鉴城市形态测度方法,比较分析光禄古镇不同更新模式下的片区形态,研究发现,以保持传统风貌更新的西关片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依然没有较大的改善,以现代化住宅模式更新的龙华片区物质环境形态因门禁化,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差,“修旧如旧”形式更新下的光河社区物质环境形态和社会环境形态相对较好。

Abstract: The contrast study under different renewal mode of ancient villages and towns is not only to stimulate the community vitality promotion,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health activities and communica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ancient villages and towns in China by focusing on the regional scale patter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diversity. Based on the method of urban morphology measure,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the area under different updating modes in Guanglu town. It is found that the materi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Xiguan district which is updated with traditional features are still not improved. The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Guanghe community under the renewal of the "old as old" form is relatively good.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形态;更新模式;光禄

Key words: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morphology;renewal patterns;Guanglu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0-0208-03

0 引言

在古村镇的更新中,由开发商主导的房地产项目出现了强调“修旧如旧”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也有保持“传统风格”的更新模式,部分区域更新成为现代化式住宅的形式,不管是什么样的更新模式,最终目的都聚焦在区域更细致、更深入、更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上,宜居、健康、可持续成了古村镇形态的发展方向,描述和历史文化村镇区域形态就显得尤为必要。

光禄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北部,距离县城12km,东与前场接壤,西毗邻左门乡,南接龙岗乡,北接大姚,东西最大横距17.5km南北最大纵距9.6km,占地面积为136.64km2。全镇属中亚热带冬干夏湿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光禄古镇历史悠久,有众多文物古迹,其中活佛寺至今已有上千余年。

1 区域划分及形态测度方法建立

1.1 区域划分

光禄古镇是以多元文化融合的传统风貌古镇,随着经济带动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历史地段建筑整治的推动,古镇规划范围的村镇片区出现了完全保持着传统风貌的文物保护区,整修改造以及拆除新建的强调“修旧如旧”仿古典风格更新模式区域以及现代新型的新农村生活区域,即西关片区、光华片区、龙华片区(图1)。通过选取该地区的三个区域进行分析,控制变量的同时进行对比分析。

1.2 区域特征

西关片区位于西关巷道内部,是保留着最多传统特色民居住宅的区域,还保留有唐代的路军民总管府以及多处传统院式住宅,院落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表1),除了表中所述的院落类型之外,特色的还有两房两壁、一房一廊等类型。这些住宅的屋脊、墙壁、壁画、屋架以及檐口的雕花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墙壁上的各种图案反应着宗式大院的历史与变迁,其中“有字瓦”是光禄的特色,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

光河片区位于光河路段,在长期历史发展下,街巷演变成回型,至今其街巷空间形态保持着传统的道路格局,部分住宅由于破旧大多被居民翻新,在光禄古镇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政治措施下,此回型街的光河社区建筑以传统的外观形式对建筑进行装饰或修缮,使整个区域与传统风貌区相协调,成为古典式建筑。

龙华片区位于龙华路段,随着政府给予农村拆除重建,地震恢復重建等一系列补贴,较多的村镇居民在龙华路段建起了新型的村镇住宅,龙华片区建起了幢幢楼房。

1.3 形态测度方法的建立

北美对社区形态研究包括街道网络可达性、用地构成和布局、社区社会融合性、居民健康等,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归根结底在于提升居民的生命品质,因此北美对城市形态研究的内容广泛应用于制定公共政策[1]。针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区域现状,借鉴北美对城市形态的测度方法时,从物质形态、社区环境形态两个维度来测度片区形态[2]。物质环境形态与社区建成的环境有关,社会环境形态以服务设施、社区公共空间、社会多样性来衡量(表1)。

2 社区形态分析

2.1 物质环境形态

物质环境形态与城市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通过城市形态用地紧凑度、城市足迹、用地功能及连通性做物质环境形态指标,四项指标能更好的反应三个片区土地利用及交通情况。

2.1.1 用地紧凑度与城市足迹

用地紧凑度常常用来反应城市空间形态,是社区形态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里把用地紧凑度用来测度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足迹与人口密度相似,低度的城市足迹被认为区域形态的发展不良[3]。通过计算三个片区的用地紧凑度和城市足迹得出以下数据(表2)。三个区域中,新型村镇住宅区域龙华片区的用地紧凑度和城市足迹的计算结果均低于西关片区和光河片区,值分别为0.110和1.42 ,表明三个片区中光河片区的土地利用相对紧凑,龙华片区还有较多可利用空间,而传统风貌区居住密度较大。

2.1.2 用地功能分隔化

村镇和郊区相对城市而言通常土地划分明确,采取用地斑块种类与数量的乘积作为指标衡量混合度。三个地区在土地利用强度的程度上分区相对明确,具体的来看,光河片区商业用地在用地斑块的面积最优,总地块数也较多,其中,商业用地大多为社区居民和游客服务,客栈、古董店小型超市、杂货店占多数。传统建筑群的西关片大多为居住区(图2)。

2.1.3 内部连通性

良好的社区形态在本文看来通常意味着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方式更多,社区感也更强,而交通发生量更少,通过街道交叉口和尽端节点的数衡量社区内部连通性。分析显示,光河片区路网结构呈网格状,片区内没有尽端路,交叉口数量为16,在西关片区,呈现道路交叉口与尽端路组合的“口袋”型结构,龙华片区居住区多为居民自建,缺少一定的规划(图3)。

2.2 环境形态

在城市更新中,通常较为关注物质空间层面,在村镇中,物质空间层面相对简单,对光禄不同更新模式下的历史文化村镇的区域环境形态测度依然采用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社会多样性测度。

2.2.1 公共空间私有化

在传统的历史文化村镇社区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良好的片区环境与社会公共空间密不可分,半开放的院落便成了历史文化村镇最重要的公共空间,通过公共空间在区域中所占比例能有效衡量开放度。经过分析,三个片区中,公共空间所占比例较大的是龙华片区,为29%,西关片区和光河片区开放度差异不大(表3)。

2.2.2 设施单一化和完备化

服务设施数量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完善的服务设施能够带来便利的生活,村镇的社区服务与城市比较相对缺乏,在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下,设施正在集中式发展,但仍然比较畸形,通过分析,保持传统风貌的西关片区服务设施较单一,建筑多为居民四合院、走马转角楼等住宅,位于传统街道的光河片区和新建的龙华片区设施相对完备,传统街道片区多为商住混合用地,生活比较便利,但绿地相对缺乏(图2)。

2.2.3 人流多样化

社会环境形态的一个重要测度指标是社会多样性,而收入多样性或人流多样性都是社会多样性的一种,在这里采用人流多样性、根据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S值)作为人流多样化测度,A=N(N-1)/∑ini(ni-1) 其中ni为个体数,N为总固体数[4]。分别以外来迁居户和光禄镇户计算,通过计算值比较分析得出,位于龙华路段的龙华片区的辛普森指数S值相对较低,为0.78,说明人流的混合度低,保持传统风貌区的西关社区有较多的历史建筑,是古镇旅游的重要地段,因此吸引着较多的外来商人,S值为1.36。光河片区多为商业用地,人流混合度较高,S值为2.25(表4)。

3 结论

通过对三个不同更新模式下的区域形态测度分析,结果显示出在不同的更新模式下,物质环境形态、社会环境形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保持着传统风貌的位于西关巷道的区域有较多历史文物,经修缮和保护,区域环境较好,用地较紧凑,但缺乏一定的公共空间,服务设施配套较差;以“修旧如旧”更新的“回型街巷”片区位于镇区中心,多为商业用地,在土地利用混合度及服务设施方面都较好,但该区域由于游客和居民较多,环境友好度较差。新型村镇住宅龙华片区公共空间开放性较强,但由于该区域建筑大多为本地及搬迁居民自建,用地不够紧凑。(表5)

在对传统风貌区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改善了区域环境,使得历史文化气息得以保留,但相对缺乏服务设施,外来人员利用旅游产业与当地居民发生了置换,导致传统特色的古镇区域被商业化取代,场所认同感逐渐散失。利用现代技术以“修旧如旧”模式更新的区域使得区域能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环境得到改善,也保留着传统的气息,但难免给人“假古董”的感觉,在新农村的建设趋势下,新型的村镇住宅以商住一体的形式建设,社区连通性较差,在邻里之间交往的频度更低,而光禄古镇龙华片区为了与传统区域相协调,龙华片区将进行相应的整改。

现如今的古城镇变得商业化,场所认同感逐渐消失,古城镇原住居民大多迁移,而历史文化村镇目前正在遭受着老龄化、空心化,逐渐失去生机,在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保护时更应该关注村镇社区形态,从营造社区层面对居民进行人员汇集,在更新下使历史文化村镇的产生活力。

参考文献:

[1]Miles, R., Y. Song, et al. (2010). Social diversity and construction era of neighborhoods with traditional design features: Portland and Atlanta compared. Journal of Urbanism.

[2]Talen, E. (2006). Neighborhood-Level Social Diversity: Insights from Chicag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72(4): 431-446.

[3]王慧芳,周愷.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5):689-701.

[4]朱厚宁.地域性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5]袁媛,肖大威.社区激活——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方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5(12).

猜你喜欢

形态
解析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浅谈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