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乐玉:志愿精神贵在传递
2018-08-30吴佳
吴佳
很多市民和游客并不知道宋乐玉是谁,甚至不太清楚什么是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可当他们被志愿者热心对待时,感到的是来自社会的温暖以及城市的热情。
宋乐玉做志愿者已经十多年了。
2006年,刚从单位退休的宋乐玉得知,正在举行的青岛--国际帆船赛需要社会志愿者,而之前几年的国外生活让她熟练掌握了西班牙语,于是她申请加入了帆船赛志愿服务队。刚开始宋乐玉有点儿不太适应:“我戴着蓝帽子,帽子上写着‘志愿者三个大字,栈桥那么多人,我都不太敢抬头,怕万一同学看见。”
有位外地游客向她问路,热心的宋乐玉说了半天,还画了个路线图。感动得游客回家后又给她致电感谢。宋乐玉很有感触:“原来做好事这么简单,行善积德这么容易。”自此,从事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就融入了宋乐玉的日常生活。2007年奥帆测试赛、2008年奥帆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等志愿服务中,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宋乐玉就与5位志愿者一起精心护理震区伤员42天。2009年起,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同时,她在青岛市老年服务中心助老服务部做了4年中老年婚介志愿服务,促成90多对有情人成为眷属。
2013年,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成立,宋乐玉凭借其出色的表现、极强的感召力与组织能力,使她“当仁不让”地担任了引导队大队长的职务。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等一会再过马路!”从2013年春天起,市南区的交通路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色冲锋衣,头戴红色志愿帽、手持文明出行小红旗,引导着来往的行人遵循交通秩序,他们就是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执勤岗位覆盖了市南区50多个重要交通路口,西到团岛车站,东到台湾路,南到东海路,北至江西路。
为了更科学地分配工作,宋乐玉都是一早出门,从东到西近十公里的路上一路步行,站在每个志愿点路口观察来往行人及车辆的流量,“对市南区各个交通路口、景点就像自己家门口一样熟悉,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引导队的队员们来自社会各个层面,为了将有不同生活经历的数百人拧成一股绳,宋乐玉主动去了解每位队员的家庭情况、子女情况、身体状况和性格,遇到问题设身处地地去和他们谈心、帮他们解决。在宋乐玉的引领下,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大家用无私的信任、良好的心态和素质组建成一支“作风良好、纪律严格、团结快乐”的队伍。
队员们每天服务最少4个小时,从上午7点到9点,下午4点到6点半,周六周日轮流换班到晚上6点半。“只要有任务,大家接到电话,都会在几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不管跑步还是打车,这是我们的使命。”这种集合速度让交警都为之惊叹。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也是屡见不鲜。目前,这支队伍中已有5人获得过山东省优秀志愿者荣誉并获得三等功奖励,1人获得感动青岛十佳人物提名奖,1人获得全国“老有所为”典型人物奖;1人获得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1人获得青岛市最佳热心人荣誉称号;2人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80人先后获得过市、区优秀志愿者荣誉。“很多队员加入后变得更加文明,他们凡事先考虑别人,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他们的亲朋好友也纷纷要求加入我们的队伍。”宋乐玉介绍,引导队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
很多市民和游客并不知道宋乐玉是谁,甚至不太清楚什么是市南区公共文明引導志愿服务队,可当他们被志愿者热心对待时,感到的是来自社会的温暖以及城市的热情。
“一个人带动十个人,十个人就能带动一百个人。”正如宋乐玉所说的,只要真诚地去奉献与付出,那么志愿精神就会产生奇迹般的感染力,在这座城市传递开去。宋乐玉的奉献精神唤起了身边人的爱心,日益增长的爱心燃起了整个市南区的志愿热情,就这样,奉献社会、传递爱心的精神文明在这座时尚之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