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为魂领风骚
2018-08-30刘昌慧
刘昌慧
平均每天诞生46件发明专利,平均每63人拥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深圳速度”正一步步推动“创造之城”的诞生。
2017年年底,一篇名为《深圳,中国下一个10年的风口,打破中国阶层固化的窗口!》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所言:“深圳曾提前10年出发,如今已经遥遥领先20年!”2016年,深圳GDP首次超过2万亿元,并一举超过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深圳的故事,虽不悠久,却充满传奇……
骨子里的创新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已经发展或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
2017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共同发布《2017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城市创新指数前3名为北京、深圳和上海。其中,2001-2016年间,深圳的平均增速最快,过去16年提高了550倍。增速远快于其他一线城市。
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早已深入深圳的血液与骨髓。
游客眼中的深圳,是大梅沙,是世界之窗,是充满浪漫情调的林荫小道;而创业者眼中的深圳,是福田CBD,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是工作日早晨忙碌的地铁线。每天清晨,叫醒深圳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在这个创业者的天堂,深圳与香港联手共建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创新人才的“栖息地”。
“北京看央企,上海靠國企。深圳靠民营”,在深圳,企业是创新的主力。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六个90%”成就中国“硅谷”。
华强文化科技出品的“光头强”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华为的芯片自主化、大疆的无人机领先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独树一帜;物流园区内,顺丰、怡亚通等现代物流业有序运行;金融业,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不断创造惊喜。深圳依托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四大支柱产业,着眼于智能装备产业、机器人产业、可穿戴设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产业、生命健康业六大未来产业,不断发挥创新潜力。
平均每天诞生46件发明专利,平均每63人拥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深圳速度”正一步步推动“创造之城”的诞生。
下一个风口
2002年,《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在深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当时,深圳的政策优势正渐渐失去,面对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竞争,深圳的下一步发展值得思索。
“只要深圳人自己不抛弃深圳,谁也抛弃不了深圳!”离开了政策红利,深圳开始靠真本事、真功夫去打拼。深圳结合自身实际,依靠骨子里流淌着的创新创造精神,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转型道路。华为、中兴、大疆这些品牌,就是深圳转型的最好证明。
关于深圳,间或听到质疑的声音。而深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质疑一个一个击破。
有人说,深圳是教育沙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吉大昆士兰大学、清华伯克利分院……合作高校的进驻开辟出另一种高等教育的升级之路。
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没有胡同四合院、没有弄堂石库门,在深圳,找不到其他城市的传统文化表现。但深圳的“土著”以及怀揣梦想来到深圳的每一个人,都把本土和外来的各种文化相互糅合,扎成城市文化的骨骼。自2003年确立“文化立市”以来,深圳把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再到“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深圳的城市文化愿景日渐清晰。
与千年古都相比,深圳还是一个略显年轻的城市。而对37岁的深圳而言,其实早已步入而立之年。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全国创新科研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全国产业聚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这一个个标签,是对深圳发展的肯定,更是深圳迎接下一个风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