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恋蓉城竟忘归
2018-08-30刘昌慧
刘昌慧
经济、科技、文创、金融、综合交通……一个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正向世界招手。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2017年春天,在赵雷的歌声中,成都再一次惊艳亮相。
古语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这座张艺谋镜头中的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有着太多让人眷恋的东西。美食、美女、景色、历史、文化、棋牌、茶艺、夜场……凝结成丝丝缕缕的牵挂,勾住每一颗身在成都的心。而现在,少必入蜀,“蓉漂”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从历史中走来的成都,用一颗包容的心容纳着新生力量,让现代与传统完美交融。
打造新经济高地
2017年,罗永浩宣布锤子科技整体“搬家”到成都,此举得到了公司年轻人的一致欢迎。成都,这座对年轻人包容得有点“偏爱”的城市,用“人才新政12条”,为成都发展不断积蓄着新鲜血液。据成都市就业局统计,新政实施仅2个月。就有超过7万人的各类人才来到成都。这些人才,正是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最好力量。
2017年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小米投资生态年会、香奈儿2018早春发布会、第七届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中国国际科幻大会……密集的高规格盛会之下,成都的新经济热度不断攀升。
目前,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指数已分别排在全国第四、第六和第七位,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科技型企业、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异军突起。
“成都在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现代金融方面有足够的体量基础和优势。”据成都市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介绍,成都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发展新经济,需要一种决心;站上新经济的风口,则需要一种底气。成都拥有源远流长的创新文化,世界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和纸币“交子”等发明创造都诞生在成都这片土地上,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和接受度将成为新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创意源泉。
国家中心城市的崛起
成都,被水创造出来的城市。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造就了成都这座“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自古至今,成都一直是连接中部和西部、沟通南方与北方的经济走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中西部极为罕见的自然条件相叠加,捍卫着成都不可替代的西部经济中心地位。
走出历史的長河,成都依旧星光璀璨。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都正式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支撑点……国家战略也在不断为成都发展“加码”。2016年,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2170亿,在副省级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7年,全球最大商用无人机研制项目在成都启动,引领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水平。近年来,成都实施服务业提升、新经济培育行动和先进制造业载体建设等工程,依托汽车装备、智能制造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经济中心建设;推出系列人才新政,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助力科技能力提升;建设资本市场大厦、现代支付产业园、西部财富管理中心、新金融中心四大金融产业集群,完善金融中心的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投融资等五大核心功能;468文创中心项目启动,iF(成都)设计中心揭牌……文创产业在成都遍地开花;双流机场第二航站楼建成投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获批建设,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建设让“蜀道”不再难。
经济、科技、文创、金融、综合交通……一个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正向世界招手。
有人说,成都将是下一个深圳。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今日的成都将迎来和深圳类似的历史机遇。而成都跃迁式的发展轨迹,也像极了以创新、梦想、活力著称的深圳。而对成都而言,这个2300多年来“城名未改”的历史名城,在十九大之后以“世界眼光”重新定位城市发展战略。
今天的成都,未来将成为全球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