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心理指导对策分析

2018-08-30裘军辉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对策

裘军辉

【摘 要】当前,“回乡就业”从政府层面已经给出了一些支持與政策,但是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回乡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大学生只要心有志向、只要努力奋斗,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一样可以谱写华丽的人生乐章。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心理指导;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人口的外流务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农村长住人口普遍老龄化,新农村建设中急需的时有文化的中青年人员。为此,国家开始出台政策,扶持青年大学生返向创业。据统计,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可达近七百万,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全社会关注热点,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有观点认为,总量过大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然而,很多专家认为,专业、地域、行业的相对过剩也是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大学生普遍对回乡就业存在心理障碍

长期以来,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宁愿选择在大城市里漂泊,也不愿返回生养自己的故乡就业。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回乡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具体表现在:

(一)从众心理

大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由于对社会现状缺乏清晰的认识,择业时到处投简历,参与所有的招聘会,认为只要多多参与,就业成功率就会很高,但最后的结果常常是由于专业不符或能力欠缺而适得其反,如此一来,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还大大磨灭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疲惫感。此外,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多数大学生都将重心放在了国企、事业单位等认为是铁饭碗的岗位上,觉得这些单位有保障,蜂拥参加公务员考试,“使出全身力气”挤进国企、事业单位。

(二)依赖心理

还有部分大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在填报中考与高考志愿时常常会按照家人的意思填写,更有甚者完全听教师的,独立性、自主性严重缺乏。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身边常常会有家人的陪伴,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质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全消除了以往针对大学生实施的毕业分配制。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难以紧跟这一重大变革,想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又不愿意跑腿。

(三)逃避心理

有不少大学生对自己毕业进入社会存在强烈的畏惧感,不敢直面将自己推向就业市场,有的在择业时遭受几次碰壁后出现了畏惧心理,一味逃避现实,产生退缩的逃避情绪,毕业后一事无成,在家待业。

二、大学生回乡就业需要心理指导

(一)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受几千年“读书做状元”封建观念的影响,一般人都认为只有进了城,有了稳定的工作才算是成功,回乡务农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其实现在在乡下专业搞养殖的农大毕业生也为数不少,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收入丰盈。而进城去公司打拼,往往也只能找些普通工作做做,收入也并不稳定。

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急切盼望孩子早早成家。中国人注重面子,如果不早点结婚就会有异样目光。特别是男性,房子是结婚的必备条件。而为了买房,父母希望孩子尽早找到一份收入高又稳定的工作。这名男生说:“从找工作开始父母给我的压力就很大。”即使如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甚少有兄弟姐妹的中国大学生们在今天依然面临着孤独的苦恼。

(二)看淡专业性

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毕业生们都在忙着找心仪的工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抛弃自己的专业选择转行或者考取公务员,也有些人认为对口的专业才能利于工作中的发挥。

已经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了两个月的小吴说,自己本来是英语专业,找工作时发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好找,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现在的职业,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工资不低,自己很满意。“如果不是专业性要求特别高的职位,只要自身能胜任,其实都可以考虑。”小吴说,现在应届毕业生很难就业,自己的不少同学都被迫改行,也有一小部分循环于各种考试中。

数学专业毕业的周女士已经在派出所上班近一年时间了。她说,刚毕业的时候她在一所私立小学当了一年老师,后来觉得工作不稳定就又参加了事业单位考试,被分配到派出所工作。“之前,我对分配到的这个工作完全不了解,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无从下手,好在同事都比较包容也一直教我东西。”周女士说,虽然她现在的工作已经逐渐进入了状态,但是还是没她当老师的时候对干好工作的自信大。

(三)终身学习观

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频率和新技术的应用,新知识层出不穷,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据统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生毕业五年以后, 就有一半知识陈旧。在高新技术领域,知识衰减的速度达到每年15% -20%。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据预测,我国将来平均每个人一生也要更换5-6次岗位。因此,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小学到大学一次性获取知识以后,不可能一劳永逸,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不能包打天下。“一次性学习管用一辈子”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终身职业”也成为“明日黄花”,只有终身不停地吸收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增长新本领,才能迎接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学习型社会的挑战。

当城市的就业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时,果断地选择到农村发展,恰恰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到农村发展,有着很多机遇,可以充分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到创业当中。无论是选择规模种植,还是选择养殖创业,或者选择其他产业,政府既能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也能够在技术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学生只要心有志向、只要努力奋斗,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一样可以谱写华丽的人生乐章。

参考文献:

[1]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J].陈风春,蔡文娟,张娜,汪雪梅.大理学院学报.2012(05).

[2]应届生认同低薪是一种明智选择[J].皮海洲.就业与保障.2011(05).

[3]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中的违约问题[J].刘阳,王国利.系统工程.2012(09).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