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材料抗静电整理的难题破解自有良策

2018-08-30李平舟

网印工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抗静电防静电导电性

文 李平舟

随着纺织工业大量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原料,纺织产品的品种日益增多,但是纺织品材料静电现象一直是一个很复杂的难题。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穿性、免烫快干。但合成纤维的疏水性、绝缘性,使其在纺织加工和服装穿着过程中产生带电现象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麻烦,因此,纺织材料的静电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纺织材料静电产生的机理原因及危害

众所周知,在人们的身边静电无处不在,2000-4000伏左右的静电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无害的。然而电子元件却会因为仅仅几伏的微小静电而损坏。据估计有8%-33%的产品损坏是由于静电造成的。防静电服装可防止电子元件损坏,并且在操作易燃气体和液体时,有预防起火或爆炸的功能。一旦静电未能控制,可能会造成一系列损失,特别是在半导体及电子产品行业,造成产品损坏和设备故障,需将产品返修,导致损耗工时。因此解决静电问题迫在眉睫。

产生静电的机理有多种解释:如纺织材料静电主要是由于表面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易于产生静电。特别是随着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越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又如纺织材料在生产加工和穿着使用中,由于摩擦、接触分离或受其他因素的作用产生静电荷,回潮率普遍较低的合成纤维制品的电荷积聚现象更加显著。当电荷的积聚速度大于散失速度时会不断增加带电量,如果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散失,就会给生产或使用带来困难。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积累、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

纺织材料的抗静电功能特性及主要品种

显微镜下的合成纤维

对不同的纺织材料来说,由于材料本身及其表面的亲疏水性不同,其产生静电的难易和大小不同。对本身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棉纤维纺织品进行柔软整理、抗皱整理时,因为柔软剂附着于棉纤维表面、高分子树脂沉积在棉纤维上,导致棉织物变得更易产生静电;对于涤纶等疏水性纤维材料及其纺织品需抗静电整理,以提高纤维表面的导电性,使静电快速逸散,降低摩擦产生的静电压。

抗静电纺织品是以导电材料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故导电性能高低可以从材料的表面电阻加以判定,从材料的特性来看,表面电阻愈低导电性愈好,也表示愈容易作为抗静电材料。因此,金属的表面电阻在10-6-10-3Ω/cm2是属于低电阻族群。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国内外就开始了抗静电织物技术的研究,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陆续提出了对抗静电织物及服装的要求。对织物进行抗静电处理:即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所用抗静电剂大多是结构与被整理的纤维相似的高分子物,经过浸、轧、焙烘而粘附在合成纤维或其织物上,这些高分子物是亲水的,因此涂附在表面上通过吸湿而增加纤维的导电,使纤维不至于积聚较多的静电荷而造成危害。

使纤维或织物能够导电,降低表面电阻后即能制成抗静电或电磁波遮蔽材料。目前纺织业界使材料具备有导电功能的方法有以下四类:一是表面金属化处理。导电涂料要提高到一定的遮蔽效果,则必须在涂布剂中加入相当量的金属粉末。以铝粉为例,铝粉的含量必须高达65%以上。金属溶射利用磁场的力量,在金属的周围形成离子云,让金属本身处于负压而吸引正离子的打击,金属原子因受到大量强力的打击而产生喷射出去的能量,进而附着沉积于被镀物体上,达到镀成金属表面的目的;二是添加导电性填充料。如纺丝过程中添加导电材料(导电碳黑、碳纤维、镀镍碳纤维、金属纤维、金属粉/片);三是金属性遮蔽材料(如金属框体/网/箔片);四是导电性高分子掺杂法。将聚乙炔、PPS等导入电子受体或电子施体,将材料分子结构转成电荷移动错体,而形成导电高分子。电化学合成法:将杂环系分子在电化学反应中进行氧化合成,同时导入电子受体,而形成导电高分子。热分解法将具有热分解性的高分子,经由高温处理,将高分子结构转换成石墨化结构而形成导电高分子。

在聚合物中添加抗静电剂,然后进行共混或复合纺丝导电碳纤维,以复合纺丝混合导电碳的方式提供抗静电的功能。一般以导电纤维与聚酯等合成纤维进行混合纺丝或抽出纤维后再进行混合纺纱,制成纱线后再进行织布,达到释放电荷,防止纤维静电产生的作用。

抗静电性能已成为纺织品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在抗静电纺织品的制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趋向是采用导电纤维来解决抗静电的问题,导电纤维可采用超细不锈钢纤维为基础,与聚酯、尼龙、压克力、羊毛等纤维交捻制成抗静电产品。人体活动常会产生静电,静电现象是电荷产生和消失过程复杂交错的结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可用于纺织品的导电纤维——不锈钢纤维,随后又开发出了表面涂覆碳黑的有机导电纤维。

短纤维

目前已成功开发毛衣、毛毯、医疗用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采用抗静电整理剂进行抗静电加工,或是在涂布加工中添加抗静电助剂,使纤维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在干燥环境下可防止身上的衣物因摩擦而造成大量静电产生。聚酯长纤维是目前无尘室织物最主要之原料,为了使织物赋予持久性抗静电及静电逸散的效果,一般是于织造过程中嵌入导电纱,这些导电纱通常在成品布上显现条或格子状样式。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抗静电纤维可供选择,这些纤维的织造通常是在纤维制造过程中加入些许导电物质。导电性纤维需经过纺纱后再织成布,纤维导电性优劣必须视导电物质的种类、添加量和位置来加以调整,碳纤维是最常用的导电材料,硫化铜、碘化铜和其他氧化金属也常使用。导电物质可以使用类似涂布加工的方式覆盖于纤维外层,或使用复合纺丝使纤维内部含导电材料。

一般抗静电纤维的电阻为108-1012Ω·cm,为使织物具有抗静电性,抗静电纤维在织物中的混用量要达到50%以上。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劳动场所中普遍存在着多种危害因素,为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有必要开发具有多功能(或称多性能)的防护用品,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在石油、化工、军火工等部门,同时涉及到腐蚀,燃烧爆炸潜在因素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研究和开发防酸、防静电、抗溶融等多性能的织物,用以缝制专用防护服有其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纤维抗静电性能也会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抗静电效果明显降低。纳米抗静电剂的出现改变了抗静电剂加入量多的现状,目前研制的纳米抗静电剂的加入量在5-10%左右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纺织材料抗静电的主要品种及生产方式

导电炭黑

导电纤维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通常把电阻率小于107Ω·cm的纤维定义为导电纤维。用于纺织品的导电纤维应有适当的细度、长度、强度和柔曲性,能与其它普通纤维良好抱合,易于混纺或交织,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耐屈曲、耐氧化及耐腐蚀能力,能耐受纺织加工和使用中的物理机械作用;不影响织物的手感和外观;导电性能优良,且耐久性好。

绝缘体表面的静电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消失:通过空气(雾气)消失;沿着表面消失;通过绝缘体体内消失。通过空气消除静电主要依靠空气中相反符号的带电粒子飞来与绝缘体表面的静电中和或让带电粒子获得动能而飞散。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制成高压电晕式静电消除器,已在化纤生产中有应用。静电沿绝缘体表面消失的速度取决于绝缘体表面电阻率的大小。提高空气的湿度,可以在亲水性绝缘体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加上空气中的CO2和其他杂质的溶解,而大大提高表面导电性。进一步的方法是使用抗静电剂,主要是离子或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静电通过绝缘体内的泄漏速度,主要取决于绝缘体的电阻率的大小,一般说来,当聚合物电阻率小于107Ω·m时,产生静电荷会很快泄漏掉。为了提高聚合物的体积导电率,最方便的方法是添加碳黑、金属粉末或导电纤维。纤维高分子材料理论上是比绝缘体,但实际纤维的导电性比理论估计值要高,原因在于纤维不是纯高分子物质,其中含有水分、杂质等低分子物质,即纤维导电主要取决于纤维中的附属物,其次与纤维分子本身的导电性以及外界条件的作用有关。在表面易电离物质导电性较高以及水汽分压较大的情况下,纤维的导电性会大大提高。抗静电纤维织物是采用超扰静电纤维(含有导电性碳徽粒的复合纤维)混纺成抗静电布,其有永久抗静电性能。抗静电指标符合国际标准,电荷密度为45C/m3,穿着摩擦带电压100V以下,适用于电子、化工、机房等处装饰及专用服装。

纺织材料抗静电主要品种有:超扰静电短纤维纺织品用含有碳素的导电短纤维与其它纤维进行混纺加工而成的织物。产品有各种室内装饰专用织物;超抗静电长丝织物用含有碳素的有机导电长丝和亲水性抗静电长丝同素纶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具有前述短纤维制品同样的抗静电能力和更好的抗污染性,用于严格要求无尘的精密制造、电子工业室内装饰用布。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燃气、电子电力等工业领域静电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和造成产品报废、干扰仪器正常运行、危及人身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静电放电的危害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防静电工作服作为消除静电隐患的措施之一,已列入各企业的安全防护对策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一些特殊行业,对生产环境的防静电、防爆、洁净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常人体由于不同部位的动作与绝缘体的摩擦,将使人体产生高达2-3KV以上的静压差,这些有害静电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去除,防静电织物就是适应此类需求而被研发出来。

显微镜下的合成纤维

抗静电纤维的制造方法是在合成纤维聚合物内部添加抗静电剂,如磷酸酯、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或是引入第三单体,如聚氧乙烯及其衍生物,以使纤维本身具有抗静电效果。添加在聚合物内部的抗静电剂大多数具有极性基团,这些极性基团在聚合体的外层形成导电层或通过氢键与空气中水分相结合,使聚合体的电阻减少,加速静电荷的散逸。

在合成纤维织物中,嵌入导电纤维也是一种有效的消除静电的方法。导电纤维的现有品种类型有:金属纤维、碳纤维、有机导电纤维;碳黑、石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性物质与普通高聚物共混或复合纺丝制成的导电纤维;导电高分子直接纺丝制成的有机导电纤维。这些导电纤维从其结构可分为导电成分均一型和导电成分被覆型、导电成分复合型三类。金属纤维导电性能好、耐热、耐化学腐蚀,但对于纺织而言,金属纤维抱合力小,纺纱性能差,成品色泽受限制,多用于地毯和工作服面料,制成高细度纤维时价格昂贵;碳纤维导电性能好,耐热、耐化学药品,但模量高、缺乏韧性、不耐弯折、无热收缩能力,适用范围有限;有机导电纤维中由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高分子导电材料直接纺丝制成,有机导电纤维纺丝困难,价格更高,也难在纺织品中广泛使用。

抗静电剂

在纺纱中混入少量的导电短纤维,可以生产抗静电纱线,同时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纺纱过程中存在的静电问题。纺纱时使用普通纺织纤维作为主体纤维,其中混入少量的导电纤维。导电纤维混入量的多少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及成本决定。大量实验表明,纱线中混入少量(百分之几)的有机导电纤维后,纱线的电阻率会有明显降低(导电性有大幅度提高)。

导电纤维包括金属纤维、镀金属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纤维主要是不锈钢纤维,其制造方法主要是线材拉伸法、熔融纺丝法、切削法等。不锈钢纤维具有较佳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但是对于纺织加工而言,金属纤维抱合力小,纺纱性能较差,而且制成高细度时的价格昂贵,除一些特殊要求的场合,在开发抗静电产品时金属纤维的使用还不够广泛。镀金属纤维是在普通纤维表面涂敷金属层以提高抗静电效果,其成本比金属纤维有大幅下降,但不耐洗涤,且手感较差。目前,用来开发抗静电混纺纱多采用有机导电纤维。

有机导电纤维是以普通成纤高聚物为基体,以被覆或复合方式添加导电物质的导电纤维。目前使用的有机导电纤维主要是尼龙基、涤纶基和腈纶基,导电物质有碳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其中碳导电物制成的纤维为深色(黑色、灰色),金属化合物为导电物的纤维为白色,后者导电性稍差,但是利于后道整理工序的加工(染色等)。

纺织材料抗静电纱线工艺流程及整理

静电不仅导致纺织加工困难,如加工时纤维缠绕机件、纱线发毛不能集束、织造时经纱开口不清,而且在纺织品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吸尘沾污,服装穿着时对肢体产生粘附不适,并产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使血液pH值升高、血液中钙浓度下降、尿液中钙含量增加而血糖升高,维生素C含量下降。静电严重者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因此,抗静电产品性能良莠与否,相关产业之从业人员皆非常重视,抗静电织物的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最好的抗静电剂应具备的条件:抗静电性能好而持久;耐热性好,在成型加工的高温下或反复进行加工时不分解;与塑料的相溶性适中,即具有一定的相溶性,又具有一定的不相溶性,在混炼和熔融加工时可与树脂良好地相溶,成型后不会明显喷霜析出。但抗静电剂与树脂必须有一定的不相溶性。以保证当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能够及时渗出,形成新的分子层,恢复防静电效能;对聚合物其它性能无不利影响;与其它助剂的相溶性好,无对抗效应;无毒、无臭、对皮肤无刺激,符合与食品接触法规。

聚酯纤维

表面整理型防静电织物一般是在织物表面采用吸湿性树脂整理的方法和在纤维内部混入吸湿性材料或引进亲水性基团的方法达到防静电效果。其机理为亲水性有机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在织物表层形成一层水膜,使产生的静电泄流,从而降低织物的表面电阻值,因此其抗静电效果对环境的湿度依赖性极强,在低湿度的环境下几乎失去其抗静电性能;另外,当有机物的数量随着织物的使用减少时,织物表面的水膜也越来越薄,表面电阻值随之增大。这种方法所获得的防静电织物效果不持久,耐洗性差,且防静电性能受环境湿度影响。

防静电织物当今已成为石油、化工、电子、煤气等行业工人必须穿用的产品,而且由于其不易吸附灰尘,可以减少洗涤次数,现已逐渐发展到民用领域。为适应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系列防静电性能好、耐久性长、服用性优良的适合各季穿用的防静电产品。防静电机理纺织纤维基本都属于绝缘体,在穿着或使用中,极易积累电荷而产生很高的静电电压,尤其是回潮率很低的合成纤维纺织品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此问题更为明显。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放电现象,可以听到响声,甚至可以看到放电的火花,这样在易燃易爆场所极易造成灾害。在这些纺织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电材料,当织物摩擦产生电荷时,会很快积聚到这些导电材料上,由于这些导电材料体积很小(如颗粒状或纤维状),积聚少量的电荷后会马上产生电晕放电而将电荷释放掉,使其产生的静电电荷量达不到能形成灾害事故的程度。

纳米抗静电剂

开发抗静电纺织品除了在原料上进行改进之外,还可以在织物上机织造时,将导电长丝以一定间距嵌入织物。可以沿经向或纬向嵌入,也可以同时沿经向和纬向嵌入形成网格状。经大量的实验证明,不管以哪种方式嵌入导电丝,织物的抗静电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以网格形式嵌入导电丝或抗静电纱时效果最佳。而且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都随嵌入导电丝间距的增加而减弱。导电丝嵌入间距(或织物中导电纤维的含量)应根据抗静电产品的最终用途及对导电性能要求来决定。由于导电纤维成本较高,混入比例小,一般采用手工开松的形式。为使混合均匀,按照预先计算并称量好的重量将导电纤维和主体纤维同时喂入梳理机,经多道梳理工序。另外,所选用的导电纤维应尽量与主体纤维的材质一致。混纺的工艺流程为:梳棉(一道)→梳棉(二道)→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络筒。

由于导电纤维价格较高,制成织物成本较高,在设计时应考虑到使用最少的导电纤维获得最佳的抗静电性能。可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导电丝间距、织物密度等)进行最优化分析,得到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最佳嵌入间距(导电纤维含量)。另外,由于使用的导电长丝大多为黑色,在设计织物组织时,应尽量使导电丝的经组织点隐藏在基础组织经组织点下面,以保证正面的织物组织结构不被破坏。而在织物反面,使导电丝尽量显露在织物表面,以利于放电。

羊毛

用抗静电整理剂作后整理,使织物获得一定的防静电性能。这种加入方式成本低,操作方便,只是织物经过反复的洗涤,其性能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以提高织物吸湿性为目的的纤维接枝改性,亲水性纤维的混纺和交织,即将导电短纤与其他纤维混纺制成织物。这种加入方式的织物防静电性能好而且持久,但成本较高,一般作为加油站、鞭炮厂、燃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采用将导电长丝或者纱线均匀分散地嵌入织物中的方法,先将导电长丝与短纤复合纺成导电纱线,再在织造时采用均匀嵌入的方式加入到织物中,使织物获得永久的防静电性能。这种加入方式生产的织物成本较低,防静电性能和持久性好,且穿着舒适,适合作为服装及家纺产品,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抗静电整理的趋势及其抗静电剂开发应用

抗静电服

导电纤维的发展经历了金属纤维、碳纤维、导电物质包裹纤维和复合型导电纤维等阶段。其中金属纤维导电性好,但与普通纤维混纺时抱合性差,高细度纤维价格很高;碳纤维电阻率低,但缺乏韧性,弯曲程度较低;包裹性导电纤维则是不耐摩擦和反复洗涤,导电物质容易剥落。而复合型导电纤维一般是将导电物质如碳黑、碳纤维、金属衍生物等与普通聚合物复合制成,因此价格低廉、导电性好,导电范围可调、耐久性好。系数,使其接近一致,有效地防止了羊毛纤维的不可逆移动。而对聚酯纤维,由于抗静电剂大分子对聚醋纤维大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故赋予聚醋纤维更光滑和柔软的手感。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抗静电剂能减少纤维屈曲滞后性,改善织物的悬垂性,获得柔软的手感。抗静电剂在羊毛染色中使用,发现羊毛纤维的纺纱、织造效率也有相应提高,织物没有划痕,改善了手感。从侧面也证明新型抗静电剂对织物的润滑和柔软作用。用表面活性剂直接对织物表面进行抗静电处理的方法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这种方法适合于各种纤维材料。所用抗静电剂大多数是结构与被整理的纤维相似的高分子物,经过浸、轧、焙烘而粘附在合成纤维或其织物上。这些高分子物是亲水的,因此涂覆在表面上可通过吸湿而增加纤维的导电,使纤维不

复合型导电纤维实际上是通过复合纺丝技术使纤维的一部分含有导电物质;使纤维在具有导电特性的同时,又兼有普通合成纤维的性能,成为具有可纺性的功能性纤维功效。国内自行研制多功能磁性纤维,该多功能磁性纤维具有远红外功能,该种纤维的远红外发射功率为86%左右,相当于100℃的温度,这是因为纤维的皮层中含有远红外微粉;磁性功能上,这种纤维本身含有磁粉。磁粉含量会影响多功能磁性纤维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即影响该材料的磁性大小。但由于磁粉本身是刚性粒子,不易变形,纤维中添加过多会导致材料的流动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所以,添加的含量是经过认真研究确定的;屏蔽X光功能方面,对屏蔽X光起作用的是磁粉。在材料固定的情况下,屏蔽X光的能力和物质的质量吸收系数成正比。增加磁粉使材料密度增加,质量增大,从而使X射线的屏蔽率增加。

无尘室纺织品采用高密度织法的聚酯长纤纺织品来作为微粒控制颇为普遍,其较混纺的聚酯棉与其它使用在非无尘室ESD应用的纺织品更不能释放静电,由于棉花具有吸收水气的能力,它较聚酯更能释放静电,但它却会产生棉绒。除此之外,做为无尘室使用的纺织品必须兼具耐久、非污染的导电性纱线来达到抗静电。随着高速纺丝和变形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纱线表面较易积聚摩擦产生静电荷,因此必须在纺丝油剂中加入抗静电剂。

由于新型抗静电剂大分子柔软性好,原子间键距大,运动自由度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表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有很好的润滑性和柔软性。对羊毛纤维,改变了羊毛纤维的双向摩擦至于积聚较多的静电荷而造成危害。这种方法除使织物具有抗静电效果外,处理后的织物还具有吸湿、防污、不吸尘等功能。由于抗静电方法较为简单,因此成品价格也较为便宜。

毛毯

金属纤维针织布

目前国外市场新推出的抗静电剂有:用于合纤地毯纱的临时性抗静电剂,它不影响地毯纱的色牢度;合纤专用抗静电剂可使织物手感较柔和;用于浸泡和浸轧的高效抗静电剂;假阳离子柔软润滑剂有抗静电性,专用于棉纱,但也可改善合纤或混纺纱的柔软性和抗静电性;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用于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纱,有高润滑功能,而且降低纤维间摩擦力。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对资源极其丰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甲壳质类动物多糖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尤其是对具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甲壳质纤维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印染污水处理、织物抗菌防臭整理、染色增深整理、织物透气整理等各有建树。壳聚糖可用于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由甲壳质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脱掉乙酰基而成的脱乙酰甲壳质的化学结构类似纤维素大分子,所不同的是将纤维素大分子上的每个葡萄糖基团第二位碳原子+上的羟基换成了氨基,该氨基在酸性介质中可以吸附氢质子形成-NH3, 并将带+有-NH3的壳聚糖结合到涤纶纤维上,就会使涤纶织物产生抗静电功能。其原因一是使纤维在水中具有离子导电功能,使摩擦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露;二是当壳聚糖分子所带电荷与纤维表面电荷符号相反时,产生电性中和作用。此外壳聚糖分子上大量的羟基和氨基等强极性基团的存在可使壳聚糖分子具有很高的吸湿性,在纤维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纤维中存在的电解质提供了溶解场所,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表面电导率。

防静电服装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发展热潮,市场前景良好。但未来发展趋势的快慢取决于不同的地区。据英国纺织媒体最新报道称,欧美防静电服装市场有望持续缓慢增长,而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则会迅猛发展。通常情况下,静电对人体危害不大,然而在电子计算机领域,因静电产生的损失一年可达50亿美元。随着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开始采取防静电措施。防静电服装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是因为在生产车间中,人是产生静电荷最大的来源。可感知的静电量会因诸如身材高矮及脚的大小等因素不同而异,如身材高大、脚码较大的人需要积累较多的电荷来产生同等电量的电。此外,服装的面料、鞋底材质及天气状况也同样能影响静电量,比如气候干燥则易产生静电。

从纺织品开发的角度来看,宜采用导电性纤维再经过抗静电后处理,可达到优良的抗静电性能;从抗静电织物今后加工技术?发展方向看,后整理的工艺应着重考虑提高制品的抗静电耐久性,使织物的手感丰满、蓬松、毛型感增强,增加织物的染色牢度,保持织物的白度,改善泛黄。抗静电剂应向多功能、高性能方向发展,在尽可能提高抗静电剂的应用性能的同时,应向兼具防滑丝功能、阻燃功能、抗紫外线功能、透气透湿、易去污等多功能方向发展。近十年来,我国纺织品的抗静电技术有了飞速发展,除应用于专业工作场所的抗静电工作服、超净工作服外,军队、武警的常服、作训服等为了防止静电干扰及有可能产生的静电危害也都采用了抗静电技术,甚至一般民用纺织品如羊绒衫等针织物也添加了有机导电纤维。随着抗静电技术的发展,国家和行业部门近几年先后修订和发布多项关于纺织品和纺织服装抗静电测试方法的新技术标准。随着人们对服装性能的要求的提高及生产上精密度和安全性的考虑,对抗静电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抗静电技术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从目前形势来看,将多种抗静电途径的混合使用能达到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导电纤维

抗静电纺织品

随着人们对服装性能的要求的提高及生产上精密度和安全性的考虑,对抗静电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抗静电技术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从目前形势来看,将上述抗静电途径的混合使用能达到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猜你喜欢

抗静电防静电导电性
大尺寸氧化锆防静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静电防护技术在宇航电子产品电装过程中的防静电研究
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透明釉及其瓷砖的制备方法
淀粉基复合抗静电剂在聚丙烯中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对铜电子浆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PPy/Ni/Nano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碳纳米管阵列/环氧树脂的导热导电性能
胶粉在抗静电胶板中的应用
冷等离子体处理改善涤纶滤料抗静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