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汽车内饰符号设计与视知觉形式动力的关系

2018-08-30秦一川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饰语义符号

秦一川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 230009)

一、研究背景

汽车内饰符号是汽车与人发生交互关系的重要信息载体。而不同品牌的车型它们的内饰符号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使知觉主体在对符号信息的读取中增加了难度。由于内饰符号不同,使得知觉主体对于部分内饰符号的解读就存在认知上的困难,这无疑增加了驾驶过程中的危险性。

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是由阿恩海姆在格式塔心理学上衍生出来的,其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平面、舞台、建筑、影像传播等,从本源上评论了人对于形态的感知。而目前在汽车内饰符号设计领域其研究成果却是一片空白。通过将其引入汽车内饰符号设计中,尝试通过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来解决知觉主体对于汽车内饰符号的信息解读上存在的认知差异,从而规范汽车内饰符号设计,来降低驾驶过程中的危险性这一问题。

二、形式动力与汽车内饰符号

(一)形式动力

从“格式塔”衍生出的“形式动力”经过三个概念转变过程。第一阶段阿恩海姆提出“力”的概念指的是由视觉刺激物的形状、结构所形成的力,这一概念直观的描述了格式塔的完型压强。第二阶段阿恩海姆提出了“张力”的概念,“张力”是视觉刺激物中感知到的有强度的合力,但其没有方向。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动力”,其指视觉刺激物中感知到的有方向性的张力。阿恩海姆对动力的描述如下:“对于视觉动力主要研究不同的色彩、形态所体现的动力的方向,并不是知觉主体可以直接通过记忆片段而强加给知觉对象所呈现的,这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①这里的属性是强调来自这些视觉刺激中的知觉主体真正的感受到了一种心理力。与张力相比,动力更强调视觉刺激与视知觉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汽车内饰符号

汽车内饰符号是一个通过形态色彩表达其功能语义的符号要素系统。根据目前市场上已有车型的内饰符号不难发现,其不仅通过图形符号传递其语义信息,而且还具有不同的形态符号产生认知行为。因此,可根据其不同的形式将汽车内饰符号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形态感知符号

汽车内饰的形态感知符号主要以车灯控制形态符号、雨刷控制形态符号、巡航控制形态符号、空调控制形态符号、车窗控制形态符号、座椅调节形态符号为主。其主要以形态符号为主要形式,通过形态辅以图形符号进行视知觉信息的传递。通过形态传递其操作方式完成功能信息语义的表达。使知觉主体通过简单的形态刺激获取其视知觉认知。运用形态传递其形式动力的同时也将功能信息以最简单的操作方式进行传达,使人的视知觉系统获取其内在信息更加便捷。

2.信息感知符号

信息感知符号主要以仪表盘符号和图形符号为主。其中仪表盘符号占主要成分。由于其平面化的符号性质,使得符号需要用最明确的图形形态去传达其语义。其中安全带符号、安全气囊符号等以其具象的形态抽象为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人的感性经验的积累,可跳过思维过程,直接获取其符号语义。

三、汽车内饰符号与视知觉形式动力的关系

(一) 互动关系

在汽车开发设计过程中,汽车内饰设计占整车开发的很大比重。而内饰中的符号设计是内饰中不可或缺的。汽车内饰符号由形态感知符号和信息感知符号组成,通过起形态语义和交互信息语义传递起功能信息。以形态感知符号和信息感知符号组成的内饰符号,需要通过知觉主体的视觉感知去感受其功能信息,除了知觉主体与刺激物间需要建立起互动关系,使语义的传递与功能信息的接收产生联系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受传达者对符号信息理解的视觉过程。②内饰符号的传播和接收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即符号的表达形式和知觉主体的接受能力。

1.符号的表达形式的制约

符号的表达是指内饰符号传达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向知觉主体传递信息的媒介。内饰符号是符号信息内容的发起者。因此,符号信息的传达行为,决定着内饰符号传达交流过程中能否正常进行。③受到察觉和辨别两个阶段的制约。

(1)察觉

即知觉主体通过视知觉去感知刺激主体。通过对刺激主体的形态、色彩的捕捉获取起主要信息。因此,汽车内饰设计师在设计内饰符号时要考虑符号的传递形式的可识别性,并注意不同形态所传递的形式动力给人心理带来的引导,是否能更加有效的传递语义。

(2)辨别

在任意两个符号的差异性辨别中会受到心理学、生理学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内饰符号通过对知觉主体产生视觉与知觉上的不同程度的刺激,导致设计师在设计汽车内饰符号时,应对符号的形态与色彩进行考究。着重了解其不同属性所表达的形式动力的差异性,减少具有相似形式动力属性的语义符号。

2.知觉主体接受能力的制约

知觉主体是内饰符号所表达符号信息的接受者,在内饰符号传达过程中,内饰符号和知觉主体都是符号信息传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而知觉主体的制约包括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1)环境因素

在知觉主体探寻符号信息的过程中,如何使符号的传递更加准确是每个设计师所要考虑的。在汽车内饰符号中,需要在众多不同的符号之间快速定位知觉主体所要需求的符号,除了需要根据其功能语义设计出不同的形式之外,还应该对于符号信息的功能优先级进行划分,使得不同的内饰符号被设定在不同的视觉区域内,以达到快速传递信息的功能。这就需要将符号所要传递的功能信息对其所对应的形式动力进行分类,从而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

(2)心理因素

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知觉主体自身的行为以及思维习惯的不同,对于符号信息的接收有着不同的接受过程。在内饰符号传递给知觉主体的过程中,知觉主体会对视觉中的不同形式的符号进行辨别,搜寻起所需要的符号形式,然后提取其主要的信息形态,通过已知经验的加工,获取其传递的主要信息。

(二)形式关系

形态是各类符号的载体,体现着人们对于形态传递的功能意义、关联的对象、应用的环境等相关属性的认知。汽车内饰符号是由信息交互和功能控制两种形式组合而成。它即包含了物质形态的外观形式,又包含了非物质形态的信息交互形式。信息交互主要要以仪表盘符号为主。而功能控制的形态符号包括物理按键、旋钮、拨杆三种形式组成。所以需要从信息交互和外观形式两方面入手。

1.汽车内饰信息感知符号形式

深泽直人曾说过“眼睛不仅是用来观察的,更重要的是用眼睛感觉”。④图形符号的形态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抽象的几何图形是符号形态的基础与核心。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视知觉形式动力是通过平衡、简化符号形态构建过程中视觉符号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在汽车内饰符号中,不同的动力式样会使知觉主体产生不同倾向性的知觉力,通过对阿恩海姆的形式动力理论式样表现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在汽车内饰符号中常见的变形、倾斜、对抗、楔形四种动力式样。(表1)

> 表1 信息感知符号形式动力式样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由上图标可以看出,变形式样常用于符号级别最高的警示符号,通过其形式动力所表现的向外的张力,产生区别于其他符号的视觉刺激,使人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其信息传递。倾斜式样主要用于表示远近范围的符号,例如近光灯和雾灯指示灯符号,通过倾斜来表达其照明的范围区域。对抗式样主要用于表达复杂语义符号,通过对抗对其语义传达进行简化、消除,来传递符号功能语义,但其中对抗对象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否则会对符号的语义形成认知障碍。楔形式样主要给人带来一种向上、向前的形式动力,例如冷却液指示灯符号亮起时,其传达的是冷却液温度过高,通过楔形形态可以使知觉主体感到一种不断上升的视觉动力,以提醒知觉主体的注意。只有先对信息感知符号进行传递语义的判断,才能选择出其对应的设计形态。

2.汽车内饰形态感知符号形式

外观形态符号是能够被知觉主体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属性。通过其造型可以对知觉主体的视觉和触觉产生刺激,传递符号功能意义和内涵属性的视觉化特征。由于视觉的可见性,形态符号可以指示操作,也可揭示功能。通过对阿恩海姆的形式动力理论式样表现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形态符号的三种动力式样给人的心理力。(表2)

> 表2 形态感知符号形式动力式样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上图标可知,在汽车内饰符号常见的形态符号中,旋转式样与拨杆式样主要用于同层级相似功能符号的语义传达,通过旋转与拨杆的方式,使知觉系统对其同一层级功能的递进关系形成认知行为。而按压式样主要用于统一功能下的不能形式变换,例如巡航符号的速度增减,空调控制符号的温度调节、出风大小等。因此,在设计汽车内饰的形态感知符号时,需对其功能语义进行层级判断来选择其设计形态。

四、总结

视知觉形式动力是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由阿恩海姆发展起来的一门经典的视知觉理论。本论文在有限的篇章内探索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汽车内饰符号中的应用。通过运用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对汽车内饰符号进行形式动力分析,初步探索了汽车内饰符号中视知觉形式动力的作用与表现形式。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引入汽车内饰符号设计中,扩大形式动力理论的应用范畴,同时为汽车内饰符号带来新的理论指导。■

注释:

①宁海林.阿恩海姆美学思想新论[J].船山学刊,2008(03).

②(美)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③刘国强,刘增林.地图符号的信息传播研究[J].四川测绘,2007(01).

④深泽直人: 意识的核心[EB/OL].[2008-03-18].ID公社.http://www.hi-id.com/.

猜你喜欢

内饰语义符号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内饰感知质量设计及验证概述
学符号,比多少
语言与语义
一种车门内饰板注射模结构创新设计
“+”“-”符号的由来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