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走进队员的心田
2018-08-30伊徉
伊 徉
栏目主持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扬州市少先队副总辅导员 杨广祥
本期主题:辅导员沟通能力
辅导员不是演讲家,却要懂得说话的技巧,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辅导员不是播音员,却要把话说得入耳动听,用真挚的情感激发队员的情感。沟通能力是少先队辅导员走进队员的心田,成为其信任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沟通的顺畅,辅导员在与队员沟通前,可做一些准备或制订沟通计划。比如,想清楚要和谁沟通、为什么沟通、沟通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沟通、怎样沟通等。辅导员与队员沟通的措辞要简洁、明白、恰当,尽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标签化的词汇。沟通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尊重 队员们年龄虽小,却与成人一样渴望平等、追求自由。因此,尊重队员是辅导员与其有效沟通的前提。当代学者周国平提出: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辅导员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情绪、允许他们做选择和决定,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和高度去批判孩子的表现,不要用成年人的价值观去否定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理解 儿童纯如白纸,很多时候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直白的。辅导员只有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才会被他们所接纳。正如鲁迅所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要理解队员,辅导员就要和他们交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就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兴趣和喜好;就要理解队员的需求,从更宽广的角度看问题,以博大的胸怀包容队员的失误与不足。
真诚 苏联作家温·卡维林认为,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孩子是相当敏感的。辅导员只有用真诚的心对待他们,他们才会用真心来回报,再借助语言的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等。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内心世界,辅导员要用真诚开启队员的心灵,与孩子心灵相融,打开彼此心灵的沟通之门。
二、有效沟通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思想的媒介,忠言不一定逆耳。辅导员要学习语言表达艺术,用沟通直击孩子的心灵,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言之有理 队员都是未成年人,受知识结构的影响,他们考虑问题还不够成熟,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需要辅导员进行引导。因此,辅导员要善于讲“理”,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事物之中,通过平实的沟通育人。比如,有一位队员犯了错误,非常愧疚。辅导员摸着他的头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你还是个小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认识到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番话让队员放下了思想包袱,把精力集中到怎样改错上。
言之有情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育不仅是有“理”的,也有“情”的,情感共鸣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金钥匙。在实践中,辅导员要有意识地使用“我们”“我们中队”这类词语,拉近与队员之间的距离。比如,当一位队员的家被火“掠劫”一空时,辅导员走到这位队员跟前,用手轻抚他的脸颊,然后含泪面对全体队员说:“水火无情,人间有爱。队员们,让我们的眼泪流在一起,手握在一起,给自己的伙伴真正的帮助!”辅导员的话充满了真情和力量,打动了队员们的心。
言之有度 “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辅导员与队员沟通时要少一些说教与强制,多一些形象直观的心理暗示;要重视队员的自我感悟,追求“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辅导员批评队员时,更要适度,点到即止,给队员一个自我批评的机会,引导队员通过内省认识错误、少犯错误。
言之有趣 老舍先生说:“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人的过错,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的确,幽默可以使生活充满情趣;可以缓解紧张和矛盾,使人交往融洽和谐。比如,中队里有几个队员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辅导员在晨会课上一本正经地说:“有些队员的字像长了翅膀,可以满天飞;有些队员的字像没有脚,站不住;有些队员的字像没有骨头,尽是肉,挤在了一起。”队员们听后哄堂大笑,那几个字迹潦草的队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些幽默的话语不仅避免了严厉批评的尴尬,更避免了伤害队员的自尊心,让队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师生亲切交流
三、有效沟通的技能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辅导员能更好地与队员沟通,不断提升育人水平,进而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1.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融洽的氛围是有效沟通的关键。辅导员要多和队员亲近,以真诚的态度关爱每一个队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在合适的时机、有利的环境中,以适当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奠定基础。为此,平日里,辅导员要深入到队员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随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
把握沟通的最佳时机。辅导员选择与队员沟通的时机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变。有些队员性格活泼开朗,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辅导员可随时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些队员内向孤僻、性格倔强,辅导员可以选择他们情绪平稳、心情愉悦的时候进行沟通,还要注意在解决问题时不产生新的矛盾。
选择有利的沟通环境。辅导员应尽量不在让队员畏惧的办公室里,尤其是有其他教师在场时,与队员进行个别交流,以避免队员因为压力大而闭口不谈或激化矛盾。辅导员可以选择在路上、操场上与队员进行交流。当队员心情放松时,往往能产生较好的沟通效果。
倾听队员的内心声音。辅导员可以没有豪言壮语,但必须有一颗善于倾听的心,要积极捕捉队员的思想和观点并进行思考和分析,给予队员积极的回应。比如,可通过“是的”“我明白”“我理解”等话语,让队员感受到辅导员在认真听他的话。倾听时,辅导员还要保持头脑清醒,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安慰、引导队员。要尊重队员的隐私,不主动追问他们的秘密,更不得将其扩散。
2.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手势、表情、眼神、穿着、绘画、音乐、舞蹈等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具有语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眼神的交流。辅导员以不同的眼神和队员沟通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辅导员可用柔和或热情的眼神,表示对队员的理解或赞赏;可用坚定的眼神,引导队员认识到错误。因此,辅导员和队员沟通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让队员感受到辅导员在关注、爱护他。
微笑的魔力。雨果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一些辅导员总是板着脸,让队员有一种畏惧感,敬而远之。优秀的辅导员既善于用微笑鼓励队员,又善于帮助队员学会微笑着面对世界。
温柔的安慰。在实践中,辅导员们发现拍肩膀可以起到安抚队员情绪的作用;遇到哭泣的队员,不要刨根问底,而要给予关注和安慰。比如,递上一块干净的纸巾,拍拍队员的肩等。这样做会带给队员无尽的力量。
良好的沟通是少先队辅导员成为队员亲密朋友和指导者的基础,也是辅导员教育智慧的体现。如何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呢?我认为,一方面“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认真读书时,“源头活水”自然会入耳入心;另一方面要勤奋地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有意识地加强相关能力训练,自觉用真诚、有感染力的沟通自然地走进队员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