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孤星冷月星明街的垃圾转运站灯火通明
2018-08-30邹孝听
○记者 邹孝听
保中转站的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另一台是垃圾中转现场的监控,他已经工作了近5个小时。第一个高峰期后,才得空跟记者聊聊工作。
“车次137次,重量498吨”,记者在星明街垃圾转运中心控制室的大屏幕上,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彼时的时间是上午9点40分。环卫指挥工人许春强坐在中控台前,眼睛注视着眼前的两台电脑,一台是环
23辆车6罐容器80吨垃圾这是第一个早高峰
许春强今年43岁,曾是外企技术员,两年前来到这里从事环卫指挥调配。听上去挺轻松的工作,实际并不那么简单。这份工作要求凌晨4点准时上岗,许春强住在娄葑,他3点20起床,3点50到单位,这个时间段从东环快速路到现代大道一路畅通,家与单位的距离仅仅12分钟,所以他的到岗时间非常固定。
当打开控制室的所有设备之后,凌晨4点,他会通知保安放岗。4点到5点半,将迎来第一个早高峰,时间久了,许春强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他说,“头一批基本上会来23辆车,装满6罐容器,大概80吨垃圾,平均10分钟会有一趟车进入。”
这一个半小时相当繁忙,外面的世界尚未苏醒,这里却灯火通明。直到早上6点左右,许春强才有喘息的机会,这时候他会吃点早饭,通常是油条、包子和豆浆,为了实时关注监控,他只能在桌子前吃。很快,又会迎来新的高峰。早上9点,他才有时间给自己跑上一杯绿茶。
讲述者:许春强职业:环卫工人
等一下,把1号先加满总指挥必须眼疾手快
记者在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上看到,进入的垃圾车辆信息以及几个像罐子一样的图案,许春强解释道,“转运站分为前端收集和后端转运,前方大屏幕上显示的就是这两个区域的监控,目前我们共有6个泊位,视情况开放,通常如果有4辆车进入,就先开启2个泊位,前端收集满了输送到后端进行压实处理,再运到木渎那边的七子山垃圾填埋和焚烧厂。”
每一个泊位都有车牌号、载重、当前重量、额定重量、当前状态等信息,采访中途,只听许春强用对讲机说了句,“等一下,先把1号加满。”原来是来了一辆载重4.6吨的车,进入了额定14吨的3号泊位,彼时的3号泊位已有11吨垃圾,容量达到70%以上,无法承载4.6吨的垃圾。而1号泊位尚有不少余地,因此,许春强指挥现场的泊位操作工引导车辆先将1号泊位加满,再把剩余的垃圾倒入3号泊位。
不一会儿,他又说“把5号、6号溜槽放下来。”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许春强直言这份工作必须眼疾手快,精神高度集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他多次拿起对讲机指挥现场。除了指挥调配,还要操作中央控制管理系统,泊位亮红灯表示空罐状态,绿灯表示无容器,红灯和绿灯交替闪烁则意味着垃圾满罐可拉走。他要同时在电脑上转换现场信息,并且用笔做些记录。
严冬到酷暑,黑夜到黎明被窝舒服但工作是份责任
派位,有问题及时提醒,这份总指挥的工作责任重大。虽然“上二休二”,但从严冬到酷暑,黑夜到黎明,许春强难免会遇到节假日工作的时候。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吃完团圆饭,一家人去重元寺烧香祈福,回家小憩了1个小时,便出发去上班了。孤星冷月,也许有些心酸,但肩上的责任驱使他前行。
他说,做这样一份工作其实是为了女儿,高中三年很重要,“早四晚四”的工作模式能让他有时间陪女儿,下班去接,周末送去补课,偶尔带出去吃饭……当然,他的身边有着同样凌晨作业的群体,为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追求,付出着。
去年刚上班就遇到暴雪,凌晨时分,全员出动,把转运站内部道路全部清扫干净,并且还将范围扩大到苏虹路。凌晨4点,准时放岗。这里承接着园区50%以上的生活垃圾中转,无论出现何种突发情况,服务始终如一。许春强坦言被团队精神感动了,他并不孤单。
出门上班的时候,小区门口的夜宵还没收摊,早点也出来了。夏季的凌晨,采摘鸡头米的老农早早地就坐在公交车站等车了。被窝肯定舒服,但责任似乎更重要。许春强在中控室经常看到尾号786的垃圾车,那辆车也负责转运他们小区的垃圾,回收垃圾的环卫工比他们起得还要早,工作都不易,他希望在不影响城市运行的情况下,能让环卫工人稍晚一些上班,如果可以拥有一份免费的员工体检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