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图法》第五版中医药学类目设置探讨

2018-08-29任书俊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方剂学中图法中药材

任书俊

摘 要: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对《中图法》第五版中关于 “中国少数民族医学” 的类目设置和“中医法医学”的归类问题,以及中药材的栽培与饲养、采集、加工、贮藏等文献的分类集中与分散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着重就方剂学研究与相关文献的分类厘清思路,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医学;中医法医学;中药材;方剂学;文献分类

中图分类号:G2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2-0236-0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五版已问世近十年,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图书馆同仁的极大好评。《中图法》从第四版到第五版,在中医药学类目设置方面改变幅度不太大,《中图法》第五版新增中医药学类目主要有:“R2-05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R2-4中医学教育与普及”、“R2-5中医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等。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信息素养的提高,他们对医学基础、临床治疗、中医保健和医疗服务方面的文献需求越来越多,《中图法》第五版对中医药类目扩充细化,增加下位类,如“R244.1推拿、按摩、捏积”、“R289.5验方与单方”,另外《中图法》第五版还通过类目注释方式增加新学科或新事物,例如在“R226中医阴阳五行、运气学说”下作类目注释:“总论医易、中医时间医学入此。”“在R28中药学”下作类目注释:“中药资源学入此。”等。总之修订后的《中图法》更具有实用性和时代特征。

但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在中医药学部分类目的设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医药卫生其它类目相比较,存在类目设置少、比较分散、展开层级不够、层次也不太清楚等,这给中医药专业图书归类带来一些困难,所以,在此谈点粗浅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

1 “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类号质疑

《中图法》R(医药卫生)大类,是按基础、临床、药学等顺序来设置的,R2(中国医学)类目大体也是按基础、临床、药学这一顺序来列类的[1][2]。

在《中图法》第五版中,“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类号为“R29”,是列在“R28中药学”之后的。中国少数民族医学为中国医学的一部分,是中国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医学,《中图法》第五版将“中国少数民族医学”从“中医学”中剖离开来,放在“中药学”之后,这样的列类不符合科学分类的原则,没有反映出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也有违《中图法》类分图书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原则。所以“中国少数民族医学”应列在“中药学”之前,正如“R79外国民族医学”排在“R9药学”之前一样,把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由“R29”改为“R279”,与“R79外国民族医学”的类号相对应[5],而“中药学”类号则相应地改为“R29”。

2 “中医法医学”归类看法

回顾历史,中医药学知识在古代就在法医学中得到应用,古往今来流传下了不少有关中医法医学的著作。如《洗冤集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中医法医学著作。我馆也藏有不少此类图书,例如《案发当时·大宋提刑官断案宝典》、《洗冤录集证》等。对该类文献的归类,在《中图法》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合适类目可归入,也没有明确的类目注释说明,一般都归入“R89法医学”或“D919法医学”,不能充分体现中医法医学这个学科属性,因此,笔者设想可考虑仿照“R8特种医学”下所设的“R89医学”类目设置,将腾出来的“R28”设为“中医特种医学”,下面增设下位类目“R289中医法医学”作为交替类目,这样一来,可满足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专业需求,更好地体现出中医药这一专业分类体系的完整性。

总之,《中图法》在以后的修订中应当全面考虑医药卫生学科的类目体系建设,分类体系前后要保持一致,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各个专业馆的分类需求。

3 中药栽培、饲养、采集、加工、贮藏类文献的分类

在《中图法》第五版中,“R282中药材”下设置两个交替类目:“[R282.2]药用植物的栽培”、“[R282.3]药用动物的饲养”,分别注释“宜入S567”,“宜入S865.4”。另外还设有“R282.4药材的采集、加工”等,而“贮藏”则列在“R288中藥药事管理”下,其类目注释为:“药事法规、药房、药品管理与贮藏等入此。”[1][2]

实际上,中药材的种植或饲养、采集、加工、贮藏,大都连在一起论述,很难分开[3],而《中图法》五版将有关中药材的栽培或饲养、采集、加工、贮藏类文献分散在“R282中药材”、“R288中药药事管理”、农业科学类下的“S567药用作物”或“S865.4药用动物”等各个类目中。在《中图法》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类目,用于对系统论述中药材的栽培或饲养、采集、加工、贮藏的文献进行归类,导致此类文献多分散于各个不同的类目中,这显然不利于该类文献的检索和利用,例如《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品种选育》、《名贵与常用中药材贮藏、加工技术》、《中药养护保管》、《中药材采收加工及贮运技术》等。事实上,中药材的药性、疗效往往与它的栽培或饲养条件相关,也与它的采收、加工以及贮藏有关,药用植物的栽培、药用动物的饲养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特色,绝不是农业科学中相关类目所能全面包含的。

笔者认为应尽量将中药材的栽培或饲养、采集、加工、贮藏类文献集中归类,一起归在“R282中药材”这个大类之下的各个类目,将农业科学类下的“S567药用作物”和“S865.4药用动物”作为交替类目,“R282.2药用植物的栽培”和“R282.3药用动物的饲养”则作为正式类目;在“R288中药事管理”下的类目注释删除“贮藏”二字,“R282.4”类名恢复为原二版中所使用过的“药材的采集、加工与贮藏”。

4 方剂学研究及其文献分类探讨

方剂,简称方。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根据配伍原则,总结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变化和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的内容包括方剂的组成原则、药物的配伍规律、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及方剂的用法等。

4.1 复方制剂、中成药及其理论研究类文献的分类

现代科学技术为方剂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剂型研制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临床应用方面,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广泛使用古今方剂。在实验研究方面,为提高方剂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方剂的理论及复方药理、药效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剂型研制方面,重点解决传统剂型中存在的问题,如煎药费时费力,浪费药材,服用不便,质量不够稳定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新技术、新工艺,制出一批疗效稳定、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中药片剂、滴丸剂、 注射剂、海绵剂、栓剂、粉针剂等,丰富了方剂的剂型。

《中图法》第五版R289为方剂学,下设方论(R289.1)、医方汇编(R289.2)、各代医方(R289.3)、方歌(R289.4)、验方与单方(R289.5)、外治方(R289.6)等,制剂研究在“R283.3中药炮制、制剂”下的“R283.6剂型”;中成药则在“R286中药品”下[1][2],分散归类,不利于有关方剂学文献的全面检索,笔者认为应将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与中药材区别开来,归入方剂学的下位类最合适。因为中药材多以单味药为对象,而中药制剂和中药品多是复方,复方则是由多味药物构成。另外,随着方剂学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研究,对方剂的理论及复方药理药效、方剂药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这方面的文献大量增加,一律归入“R289.1方论”过于庞杂,笔者建议“R289方剂学”下的“R289.1方论”有必要采用注释、扩展下位类等方法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方剂学理论文献分类的需要。

4.2 经方、医方、验方与单方等类目设置的建议

方剂又可分为经方、验方、单方、偏方等。经方是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汉代以前的方剂称为经方。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伤寒论》所载113方,《金匮要略》所载262方而言。验方,指有效验的方剂,验方不是古代医书上的流传方,而是没经过论证,但是临床却有疗效的,一般是民间的方子,是根据一些医生长期治疗某种疾病总结出来的方子。单方,是由一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偏方,是民间流传的一些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疗效的方子。验方与单、偏方都是相对于各个医学经典书籍上没有的成方而言。面对经方、医方、验方与单方、偏方等大量图书文献的分类,我们在使用《中图法》第五版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例举如下:

(1)关于经方,无论是类目设置、还是类目注释在《中图法》第五版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某些图书分类人员往往会把这类图书文献归入“R289方剂学”下的“R289.1方论”、“R289.2医方汇编”或者“R289.4方歌”等。笔者建议应在“R289方剂学”下作类目注释:“经方入R222伤寒、金匮有关各类”。有了这条明确规定的类目注释依据,就可指导那些不了解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图书分类人员将经方相关的图书文献,归入“R22中医基础理论”下位类目“R222伤寒、金匮”,以免误入“R289方剂学”下各类,避免“同类异号”现象。

(2)“R289.5验方与单方”这一类目名称含义不够清晰,很容易误导分类,造成分类的混乱,容易与“R289.2医方汇编”和“R289.3各代医方”混淆,笔者建议在“验方与单方”之前加上“民间”二字。

综上所述,《中图法》应对经方、医方、验方与单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避免内涵概念模糊,使图书分类人员有清晰明了的分类思路。对方剂类的各种图书明确归类,经方入“R222伤寒、金匮”;各代或现代医家所著的医方可归入“R289.2”或“R289.3”,至于民间的各种单方、验方、秘方、偏方等入“R289.5”。

4.3 恢复原二版中“外国人所著中药方”类目

《中图法》在第二版就设有“R932.99外国人所著中药方”这一类目[4],从第三版开始一直到现在使用的第五版都删去了这个类目,相关文献都归入到“R289.2医方汇编”类目下。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值得商榷,例如汉方,是在日本发展起来的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日本汉方药与中药应属于同根同源。朝鲜的传统医学渊源于中国医学。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即传入朝鲜,与其传统医学融合,逐渐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鲜传统医学——东医学,并得到发展。20世纪80年代,韩国将东医改称为“韩医”。韩医学也拥有丰富的文献著作,如《医方类聚》、《东医宝鉴》等最为著名。韩国在单味药及复方的药效学、药理学实验研究方面也做了较多工作。还有其他的,这里不再一一例举。无论是日本的汉方,还是韩国的韩医(或称东医),都与中国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又与中医不同,它们是在各国本地发展起来的带有浓烈的地方特色的传统医学。此类文献,我馆也藏有不少,如《日本汉方典籍辞典》(日)野口衡编著、《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日)矢数道明著、《日医应用汉方释义》(日)汤本求真著、《医方类聚》(朝鲜)世宗编等等。笔者认为把它们一律归入“R289.2”有些牵强,建议在“R289方剂学”下增设“R289.99外国人所著中药方”,恢复这个在二版中曾用过的类名,把相关文献都归入其下,这样才更具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3]中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4]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

[5]胡春杰,等.对《中图法》第4版药学相关类目修改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6.4:104-105.

[6]修晓.《中图法》中医药类目体系结构之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0.9(2):28-30.

[7]李丽楠.当前中医药学文献的问题与对策[J].新世纪图书馆.2003.5:106-107.

[8]林美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9]马英芹.对《中图法》第四版医药卫生类目修订的几点意见[J].贵图学刊,2004.100(4):52-53.

猜你喜欢

方剂学中图法中药材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演进与思考
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法》与《中分表》修订信息(连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