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必备素养初探
2018-08-29鞠先鹤
鞠先鹤
摘 要 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发生变革。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纷纷摩拳擦掌,通过改革、重组、融合等努力,力争在新的传媒生态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是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当前媒介快速发展对全媒体记者的需求,并进一步对全媒体记者应具备的素养进行剖析。
关键词 全媒体;记者;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7-0069-02
全媒体这一概念在学界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义,随着传媒技术和理念的发展,逐渐在媒介话语体系中成为一个高频词汇。综合来看,全媒体是当前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一方面,传播的信息可以结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同时,传播渠道可实现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另一方面,基于Web2.0技术的发展,受众参与信息的制作、传播、扩散已经形成常态,传统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传媒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对记者这一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记者应运而生。
1 时代呼唤全媒体记者的诞生
全媒体记者,是指能够较好适应全媒体这一新的传播形态,熟练掌握采访、写作、编辑、摄像、网络技术等新闻信息制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尤其微博、微信、QQ等交互软件以及企鹅号、百家号等内容创作运营平台的不断涌现,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对于信息制作、传播、分享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对于信息的需求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如何制作出更具社会价值同时兼具吸引力的信息,争夺受众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急需全媒体记者这支队伍。
1.1 媒介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关联的,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互联网为重要接收信息渠道。加之手机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并结合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凭借一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所需要的、可以搜索到的任何图文及视频信息。为了能在数字化时代生存下去,各种媒体开始取长补短,走上媒体融合之路。传统媒体纷纷开拓、延展新媒体平台,形成媒体集团,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形态进行信息的传播。同时,各媒体集团之间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资源共享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如今,供职于媒体的记者已经身处一个全新的传媒生态圈中。各新闻传播媒介的融合化,对记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记者才能更加适应这一新的传播形态。即具备文字、摄影、摄像、编辑制作于一体的技能,同时能够根据受众需求,灵活的选择相应的传播形式,了解掌握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和规律,懂得分析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1.2 传受一体化影响新闻产品样态
Web2.0技术的运用,使得新闻传播主体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已经相对模糊,普通民众也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传播的形态从“我说你听”到如今的“大家说,大家听”,新闻传播流程从以往的单向传播,向着更趋多向化的方向发展。部分新闻线索、甚至引爆舆论的新闻点来自于非专业媒体记者的发布。与此同时,参与性、互动性和共享性成为人们运用新媒体平台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新特点。这种以传者受者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新闻传播模式,带来了新闻产品的多样化。
这种新闻产品的多样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多样化,某种程度上是从服务受众的理念出发,结合各种信息样态给人们提供一种视听觉上的享受。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离不开全媒体思维和技能的掌握。
1.3 受众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年)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影响广泛的媒介观,其中蕴含这样的观念,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发生变革。不可否认,媒介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比如,变过去被动接收信息到如今主动传播意识逐渐增强。从过去依赖单一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或电视,到如今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
尤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缺的不是信息,而是能够切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因而,信息传播呈现更加细分化的趋势。这种细分化的趋势,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接受的形式。对于记者的需求,往往需要从受众的需求出发,熟练掌握运用不同的信息元素的技能,并最终制作出相应的信息产品。此外,能够很好地与信息接收者互动,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2 全媒体记者必备素养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媒体的记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思维方式的重构;对于想要从事记者这一行业的青年学子来说,了解传媒发展态势,打好基础,紧跟当前媒体前沿,并从中寻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当前传媒技术飞速更新换代,理论还在不断摸索阶段,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全媒体记者?是学界和业界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全媒体记者和传统媒体记者都包含在记者这一职业范畴中,笔者根据所思所学,粗浅整理出全媒体记者应具备的素养。
2.1 政治素养
媒体是社会的风向标,发挥着舆论监督、社会公器的作用。记者作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自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传播社会正义是首先要具备的素养。尤其在媒介化社会的今天,媒体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愈来愈深,坚守新闻职业道德的意义尤为重要。这就涉及到记者的政治素养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面对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应有的定力。同时,对新闻事实有着较为客观的价值判断,不盲目跟风,对自己的报道负责,時刻尊崇新闻职业道德。
2.2 知识素养
一方面,要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有着相对宽广的积累,头脑中有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图。同时,注重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最好对一至两门专业知识做到精通。另一方面,全面掌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不同媒介形态的特点和传播规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关专业上的精通,是全媒体记者从整体上和局部上把握信息的关键,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知识是全媒体记者将信息的核心内容通过受众易接受的方式加以包装,角度和细节的选取和运用,其中渗透着服务的理念。
2.3 技能素养
以往供职于传统媒体的记者,往往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比如文字、摄影、摄像等。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对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新的且更高的要求,记者要向综合型的全能记者转型,具备全媒体表现能力。现场编辑发布图文微博,进行微视频拍摄,利用手机软件剪辑后,迅速发布到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并时刻关注受众在新媒体上的分享、留言、关注,和受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对自身发布报道进行及时的反馈总结。此外,还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发现新闻线索,制作针对性的报道。通过点击量、转载率、回复贴等指标,可以某一角度判断衡量该报道所达到的传播效果。全媒体记者在掌握多样化技能的同时,对“一专多能”应有新的理解,即在“一专”的基础上“多能”。其中“专”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自我特色,以求在媒介融合时代中脱颖而出。
2.4 思维素养
技能的掌握是基础,而如何遴选最适合的传播形态,以受众最易接受的方式和角度整合信息,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思维局限。即传统的受众变为用户,传统的宣传转变为服务,实现思维模式的重构。树立“互联网思维”,坚持平等、开放、协作、共赢的理念,高度关注用户体验,致力打造精致产品与服务。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观点日渐成为稀缺资源。谁拥有更强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谁就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整合出有效信息,并能够形成独到观点的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成为一种重要的素养。同时,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处理新闻事件,给用户一个立体化的呈现,并注重同受众的互动中关注社会发展新风向。
2.5 团队合作
从全媒体记者的界定上来看,似乎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无所不能,无所不包,这样的理解不免有些过于绝对和局限。客观而言,全媒体记者是一个素质相对全面的人才队伍,但就每个个体而言,都是传媒集团或者说传媒圈儿的一份子。传媒圈的正常运转,发挥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的作用,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一方面,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认知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团队合作所激发出的创造力不可估量。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中央厨房”渐渐成为媒体转型“标配”,每一个个体都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在发挥个人所长的同时,团队之间的顺畅沟通、无缝链接显得愈发重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插上了翅膀,各传媒主体打破原有壁垒和界限,朝着融合发展的方向迈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勢必将给传媒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期待。媒体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实现职业理想,同时也是媒体壮大自身实力的需要。学无止境,期待传媒人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对新技术多一些探索之心,对受众多一些敬畏之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