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生产理论与城市住房问题

2018-08-29巩潇然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房地产

摘要: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住房问题,长期不平衡的供求关系和非理性的住房投資行为使得大中型城市房价过高,房地产业的过度扩张也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列斐伏尔是世界知名的人文主义新城市社会学者,他采用三元空间辩证法分析社会、历史和空间的辩证关系,构建起了空间生产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综合分析资本、权力和阶级的再生产过程,揭示资本循环和社会关系变化在空间生产中的一般规律,探讨住房商品化制度、资本转移和日常生活异化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问题提供了开创性的分析方法和新颖的理论解释。文章旨在剖析空间生产理论揭示的居住空间生产过程中的规律,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运用这些规律分析我国已经出现的城市住房问题,为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提供纲要和逻辑线索,为稳定住房价格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启示。

关键词:固定资本;住房商品化;房地产;空间生产

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城市住房在居民资产中的比重高达74%以上,房地产业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和民生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具有其特殊性,自1998年确立货币化住房分配体系后,国际剩余金融资本大量涌入中国,非公房地产企业发展迅猛,加速了住房的私有化进程;城乡分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土地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城市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并存等独特的制度,增加了我国城市住房市场中权力和资本并存的嵌套关系的复杂性。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3年以后,我国城镇住房价格不断上涨。国家发布的70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2006年~2016年的十年间,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由3 119元上涨至7 203元,涨幅为63.09%,房价收入比长期居高不下,远高于合理水平,2017年北京、上海房价收入比高达24%。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导致了房地产投机过热,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房价上涨压力使愈来愈多的城镇居民难以保障最基本的居住需要,大幅降低了实际生活水平,已经构成严重的城市住房问题。

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是20世纪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吸取和批判马克思的生产和危机理论、黑格尔(G. Hegel)的他者思想和对抗哲学的基础上,构建起与日常生活批判(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理论和城市革命(Urban Revolution)理论相互联系的空间生产(Production of Space)理论。空间生产理论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运用人文马克思主义方法综合分析资本、权力和阶级等社会问题的重要尝试,为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做出了巨大贡献。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和方法论,对于分析和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空间生产理论吸引了诸多国内学者的研究兴趣。比如,刘怀玉介绍了“具体的抽象”“三元空间辩证法”和“空间的生产”等范畴,梳理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对这些范畴的解读。吴宁介绍了空间生产理论中对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论述。谢富胜和巩潇然解读了社会空间的含义,并分析了城市居住空间和资本循环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空间生产理论极为抽象,国内系统发掘其政治经济脉络、并将其应用于城市住房问题研究的文献不多。本文试图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地分析空间生产理论提出的空间生产和资本循环的联系,介绍空间生产和固定资本投资关系的一般规律,并聚焦于房地产部门,具体地探讨住房商品化制度、资本转移和日常生活异化的相互作用,为中国城镇住房市场稳定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启示。

一、 空间的生产和社会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和社会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他建立了社会空间三元辩证法,揭示此过程的一般规律,提出在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固定资本日渐成为空间生产和空间矛盾的核心。

1. 空间的生产和三元辩证法。列斐伏尔用三元空间辩证法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三元辩证法从历时性、共时性和时空性三个维度揭示社会、历史和空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列斐伏尔赋予空间尼采的“超越”意义,当作黑格尔哲学中的“他者”,加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原有的肯定和否定二元辩证关系中。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不断改变,空间也逐渐褪去自然特质,成为社会的空间。表1总结了历时性、共时性和时空性三元维度下的三元空间辩证法。

由共时维度来看,社会空间是社会活动的容器和社会关系的基础。某一特定时点的空间包括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社会空间,是实际空间、真实空间和空间真相的复合体,又是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复合体。由历时维度来看,社会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内部成分。社会形态按照其承载的生产方式生产出适当的空间,空间的社会生产是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的复合体。其中,空间实践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息息相关,空间表征与生产关系及其社会秩序相关,表征空间则体现社会生活和艺术中形成的与空间相关的复杂象征,是社会文化体系的一种表达方式。由时空维度来看,社会形态在时空发展过程中改变,不断书写历史和重铸空间,历史和空间的相互作用使社会形态在多种可能性中朝着某一个特定趋势发展。人类社会存在四种生产方式和五种社会形态,也相应地经历了或将要经历绝对空间、抽象空间和差异空间三种社会空间的形态。

2. 空间的生产和固定资本。列斐伏尔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生产逐渐成为生产方式矛盾的中心和生存的关键,扩大了空间中生产的矛盾范围,并使其随着社会空间关系的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深化,社会空间生产重要性的提高,也使固定资本投资对生产过程的作用日渐增大。马克思把固定资本定义为社会财富的度量,列斐伏尔在此基础上提出,固定资本的概念不仅局限于设备、厂房和耐用原材料,也包括机场、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住房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建成环境。固定资本投资具有两种促进生产方式发展的作用,第一,有助于促进信息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使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性得以提高,缩小了绝对空间之间的接近性,从而通过重铸社会空间大幅提高社会生产力;第二,推动建筑等低资本有机构成行业的发展壮大,这些行业中投资机会多,可以吸收传统产业危机导致的过剩资本,生产出较大数额的剩余价值,起到对抗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作用,并且对劳动技能的要求不高,可以吸收相对过剩的劳动力就业,缓解失业导致的社会冲突。

固定资本投资是资本家为了推动持续的资本积累、维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存所做的一种总体性空間实践。通过固定资本投资,资本控制已有的空间和土地,把它们生产成为自己的产物,即矛盾的抽象空间。然而,固定资本具有固有的内在矛盾,即资本使用价值的固定性和交换价值运动性的矛盾。固定资本的内在矛盾表达在抽象空间中,把抽象空间塑造成一种矛盾的社会空间,导致分割化的全球经济现实和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趋势。

二、 空间的生产和住房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住房在资本循环和城市社会关系再生产过程中有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制度下,城市住房主要是由个别资本供给的商品住房,是固定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城市住房是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重要元素,是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消费资料,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商品住房和资本循环。住房商品化制度的深化驱动着资本向房地产业循环中转移。资本主义的商品化制度下,住房是受住房所有权限定的碎片化社会空间商品,与大型厂房等社会空间商品相比本就具有易于交换的特性,在资本主义城市社会发达的房地产市场中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可交换性。商品住房高度的可交换性,是资本实现高利润的保障,驱动着过剩的资本、甚至其它生产部门的资本转向房地产业,列斐伏尔以此为基础发展了资本循环理论。

列斐伏尔正确区分了投入空间中的生产的传统工业资本循环和投入空间生产的房地产业资本循环,提出房地产业资本循环以传统工业部门资本循环存在和正常运转为前提,但土地商品化制度一旦形成,个别资本就会大量涌入房地产业资本循环,使房地产业从落后的辅助性工业部门迅速发展成为中心产业。这种趋势在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前期和中期具有一般性,因为在这一阶段,传统工业已经由于过度积累而出现衰落迹象,相比之下,房地产业需求旺盛、投资机会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能够大规模地调动产能,并缓解就业压力。

但是,资本向房地产业的转移无法从根本上化解资本积累的矛盾,只是把矛盾转移到了房地产业中,借助该部门较长的资本周转周期延缓生产过剩危机爆发的时间。资本向房地产业的过度转移阻碍传统工业部门的正常生产,使社会总资本的分配更加失衡,也会把传统工业部门资本循环中的矛盾转移到房地产业资本循环中,与该部门内在的固定资本矛盾相互叠加,最终使房地产部门成为系统性资本主义危机爆发的场所,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就是资本在资本循环间的转移过程逐步加剧资本主义危机的典型案例。

2. 商品住房和日常生活。商品住房通过其使用价值与社会再生产过程息息相关。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城市住房商品化制度的深化与日常生活的现代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住房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场所之一。列斐伏尔语境中,日常生活是联动的各种社会活动中最琐碎、机械和重复的基础部分,既包括劳动时间,也包含用于饮食和睡眠等简单劳动再生产活动的非劳动时间。住房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是简单劳动再生产活动的最主要场所,通过通勤行为也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住房商品化是日常生活异化的必然结果。在列斐伏尔的论述中,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指的是日常生活的异化过程,即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使用价值范畴成为具体的抽象、成为同时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整体的过程。商品住房可以表达为这样一种具体的抽象:大部分雇佣工人购买住房是为了居住,关心人类具体劳动凝结成的使用价值。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关心的是商品住房的交换价值,住房供给侧的利益群体比消费者群体拥有更大的权力,使交换价值成为商品住房生产开发的主导因素。交换价值的控制和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约束作用把城市住房逐步转化成了便于流通和交换的标准化商品住房,房地产开发商一方面为了削减成本,向工人阶级提供仅仅符合最低居住标准的简陋住房,另一方面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生产具有某种空间优势的标准化高档住房,兜售给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这样,城市的整体居住空间日渐断裂成内部高度同质、外部高度隔离的形态,这一居住形态与社会排斥相互作用,将进一步促进住房商品化制度的发展。

住房商品化具有促进日常生活异化的作用。当工人最基本的居住空间都被交换价值控制,交换价值就成为日常生活的至高法则。在交换价值的控制下,人们的居住需要和对正常居住方式的认知观念都成为了资本生产过程决定的标准化社会产品。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标准化的商品住房供给模式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提高了中低收入阶层对商品住房的有效需求,通过不平等的市场交换过程把他们的收入转化成剩余价值,是一种以不平等社会权力为基础的制度化二次剥夺。同时,交换价值控制的文化体系中自由的市场交换即是公平交换的观念,掩盖了以商品住房为媒介的二次剥夺的实质,把它塑造成一种常态化的秩序,更加剧和加速了日常生活的异化过程。

三、 结论与启示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在国外学术界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艾尔登(S. Elden)赞扬列斐伏尔从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角度分析当代空间问题是一伟大的创举。苏贾(E. Soja)认为空间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地理学相互整合的重要成果,哈维(D. Harvey)则称之为空间重申(The Reassertion of Space)和空间转向运动(Spatial Turn)的元理论。随后的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都不同程度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比如,卡斯特(M. Castells)高度赞同城市将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中心、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将成为当代城市的矛盾中心的超前洞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马克思主义方法构建了以城市为单位研究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集体消费理论。哈维发展了列斐伏尔的二次资本循环理论,详细地区分了生产普通商品和劳务的第一次资本循环、生产固定资本和消费基金的第二次资本循环,以及用于社会开支和科技创新的第三次资本循环,并且把空间生产理论与巴兰(P. Baran)、斯维齐(P. Sweezy)的垄断资本理论相结合,构筑了研究资本流动、资本主义危机和空间构型生产之间关系的时空修复(Spatial-Temporal Fix)理论,这一理论可以看作是空间生产理论的具体化。史密斯(N. Smith)用资本的周期运动(Seesaw Movement of Capital)和租隙(Rent Gap)范畴构建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理论则可以看成是空间生产理论的延伸,有针对性地研究了灵活积累体制下的成熟城市社会中,转入房地产业循环的资本在利润率控制下的空间运动规律,及其引发的城市社会实践和文化体系的变化。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虽然以哲学范畴为基础,并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研究,但是,结合我国的国情现状发掘和运用列斐伏尔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对于理解和解决我国城市化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变的关键过程中出现的住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结论和启示如下:第一,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统一过程,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中后期,房地产业将逐渐崛起并成为中心产业;第二,房地产业承担着反周期行业和支柱产业的职能,过度抑制房价上涨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但是,过高的房价构成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的二次剥夺,降低住户的生活水平,是发生社会冲突的潜在隐患,建立长效调控的机制保障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房贷收紧和限购等措施是必要的短期调控政策,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商品制度的矛盾。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是以居住需要为指导来供给的集体消费品,有利于保障刚性需求住户的劳动力再生产权力,结合租售同权制度的社会化,初步形成了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框架雏形。

参考文献:

[1] 刘怀玉.《空间的生产》若干问题研究[J].哲学动态,2014,(11):18-28.

[2] 刘怀玉.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J].哲学动态,2003,(5):21-24.

[3] 吴宁.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J].社会,2008,28(2):112-27.

[4] 谢富胜,巩潇然.城市居住空间的三种理论分析脉络[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4):27-36.

[5] 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1st ed.Cambridge, MA: Basil Blackwell,1991:31-52,319-402.

[6] Elden, S.Between Marx and Heidegger: Politics, Philosophy and Lefebvre's the Production of Space[J].Antipode,2004,36(1): 86-105.

[7] [美]蘇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 [美]哈维,周宪,何成洲等.空间转向、空间修复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J].学术研究,2016,(8): 144-148.

[9] [美]曼纽尔·卡斯特.城市意识形态[J].国际城市规划,2006,21(5):15-29.

[10] Harvey, D.The Limits to Capital[M].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2006:390.

作者简介:巩潇然(1988-),女,汉族,河北省献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和空间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房地产
房产售楼宝项目研究
关于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辨析
化解我国房地产库存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白银时代”房企转型,路在何方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
我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