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工业园区更新与利用研究
2018-08-29刘翀
刘翀
摘要: 产城分离是我国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困扰地区甚至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城融合的理念是工业园区产城分离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本文对产城融合的理念内涵做了较为深入的解析,分析沈阳大东汽车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724工厂的更新与利用是汽车城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与途径。文章从功能、文化、生态三个方面提出了在产城融合理念的指导下,724工厂更新与利用的规划措施,希望为同类工业园区的更新与利用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city-industry separa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China's industrial parks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plagu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or even the city. The concept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is a new idea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in industrial parks. This article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henyang Dadong Motor Ci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newal and utilization of the 724 factory i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and avenue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cit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planning measures for the renewal and utilization of 724 facto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from function, culture and ecolog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newal and utilization of similar industrial parks.
关键词: 产城融合;工业园区;更新与利用
Key words: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industrial park;update and use
中圖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9-0025-03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园区成为了城市空间与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产城分离的现象成为各大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过于关注园区内部生产空间集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部分生产所需的配套服务功能,造成了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服务设施缺乏、产业文化缺失等问题。另一方面,过于强调园区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忽略了与周边城区的沟通与反馈,造成了职住失衡、居民生活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产城融合的理念成为解决工业园区产城分离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2 “产城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产城融合是相对于产城分离而言,基本内涵是“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1],强调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即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最终达到产、城、人之间富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功能复合、配套完善和各功能空间的融合布局是产城融合的核心特征[3]。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产城融合不仅是产业与城市在功能与空间上的融合,更是一种城市品质提升的过程,包括功能、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提升。功能方面,增补生产型服务功能,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弥补生活型服务功能,提升工业园区的居住品质。文化方面,注重产业文化的塑造,并通过文化展馆、主题公园等形式对公众进行展示,从而提升工业园区的形象与知名度。产业文化的塑造应与地区或城市的文化内涵相协调。生态方面,产城融合要建立在保护工业园区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生态保护是产城融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3 724工厂的更新与利用
3.1 区域情况分析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指引下,汽车产业已成为沈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沈阳市的汽车产业已形成了“1+2”的发展格局,即形成一个汽车产业集聚区、两个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业集聚区为大东汽车城。
随着沈阳大东汽车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汽车贸易—仓储物流的汽车产业基本格局。汽车城内拥有华晨中华、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四大整车企业,中华、金杯、宝马、雪佛兰、别克、华颂六大汽车品牌以及15个乘用车系列产品,整车产值达1123.25亿元。此外,全域75家零部件企业,其中包括伍尔特、波森、法雷奥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
汽车城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产城分离的问题。汽车城内虽配建大量的居住小区,但生活配套设施相对滞后,配套服务业短板明显;地区内非工业即居住,城市功能单一;职住分离,钟摆交通现象明显。另外,产业功能发展不平衡,产业研发、汽车商贸、汽车文化的发展较为薄弱;产业与城市相关配套功能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服务功能缺失;地区无序建设和村屯扩张迫使林地等生态资源逐年减少,生态保护面临巨大压力。产城分离已经严重制约了汽车城的发展,产城融合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724工厂始建于1936年,初为日伪陆军造兵厂南满工厂,1951年始称724工厂,现为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工厂位于沈阳市东北部,三环快速路大东区段的南侧,处于沈阳大东汽车城的核心区位,是汽车城内较为可贵的建设拓展空间。因此,汽车城的发展需求是724工厂搬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于促进地区产城融合、整合城市空间资源、带动汽车产业升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因素的考虑,2017年沈阳市政府提出了724工厂的搬迁计划,启动了《724地区更新与利用规划》的项目,工厂的更新与利用成为汽车城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与途径。
3.2 规划探索与研究
作为大东汽车城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724工厂地区拥有独特的优势,即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等。在充分学习研究北京首钢搬迁、德国宝马总部汽车城等案例的基础上,规划在汽车城的需求与724工厂的优势之间寻求契合点,运用产城融合的理论,制定地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从功能、文化、生态三个方面探索与研究724工厂更新与利用的规划策略与措施。
3.2.1 完善产业功能、修补城市功能
在产业功能方面,面对产业功能失衡、产业链条不足的问题,规划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宝马汽车城的发展经验,在724厂区内引入生产服务型的产业配套功能。规划在724工厂南部区域将现状厂房与仓库更新改造为总部商贸办公场所、博物馆和会展中心;利用工厂北部优美的生态环境,以不破坏绿化为原则,在现状厂房的地基上建设汽车研发设施。总部商贸、博览会展、汽车研发等功能的弥补,完善了汽车城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使724地区成为汽车城整体区域发展动力的核心空间,带动大东汽车产业功能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并与周边产业片区联动发展,促进汽车城升级转型。
在城市功能方面,根据地区人口规模、居民的需求、公服设施现状情况,规划在724厂区内配置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利用大跨度的工业厂房,改建为体育场馆;扩建现状一五七医院和老年公寓,提升设施品质和服务能力;按照区域人口合理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更新现状工厂办公、仓库等建筑,建设地区文化活动中心。
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双补双升”是汽车城产城融合的基础与保障。
3.2.2 传承历史文脉、凝聚产业文化
724工厂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是日軍侵华的见证,是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战略装备输出地,近现代军事工业发展的缩影,是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厂区内现存众多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和特色风貌建筑,包括厂房、办公楼、车间、生产设备、铁轨等,它们能够体现工厂历史上的工业环境氛围,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沈阳市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保护、传承与展示地区的文化资源与内涵。第一,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严格按照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与要求,科学合理的更新部分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功能,改造为724历史博物馆、工业文化展览馆、汽车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以及汽车创意园、商务中心等办公设施。第二,保留厂区内全长约6.1公里的铁路线,用于观光火车线路,同时作为工业文化展示的重要内容。第三,利用工厂北部生态景观资源建设汽车主题公园,展示汽车城的产业文化。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是对以724工厂为代表的军工文化的传承,是凝聚地区汽车产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汽车城实现产城融合的特色途径。
3.2.3 保护生态环境、展示工业景观
由于军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724工厂北部现存大量的林地与水体,绿地率大于80%,生态环境良好。同时,工厂位于沈阳市结构性绿地“东北楔”范围内,是城市“东部青山半入城”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是724工厂更新与利用重要的研究课题。
规划非常重视厂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生态景观的利用。对工厂北部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面的保留,建设活动被严格限制在现有基地内,避免大面积的开发建设破坏环境;将保留下来的厂区工业文化要素,作为景观小品、景观雕塑展示,形成的独特的工业景观。
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是汽车城特殊区位决定的,能够解决大面积的工业园区带来的环境脆弱与景观匮乏的问题,是地区产城融合的必要内容。
4 结语
规划创新性的从功能、文化、生态三个方面探索大东汽车城的产城融合之路,使得724工厂由更新前封闭的工业区转变为更新后功能类型完善、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东北部城市新中心、工业文化新核心、城市生态新绿心。在产城融合的发展带动下,“三心合一”,形成沈阳市的生态文化中心。大东汽车城的产城融合之门伴随724工厂的搬迁而开启,但产城融合之路却刚刚开始。在规划的指引下,地区的发展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政策作为保障,需要不忘初衷的落实具体建设项目,需要杜绝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严格把控每个开发环节。
参考文献:
[1]唐永伟,彭宏业,陈怀录.“产城融合”理念下西北河谷型城市郊区工业园规划模式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07):9-14.
[2]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3]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规划师,2012(04):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