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丁美洲产业衰退的经历及启示

2018-08-29倪宇泰包龙飞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路径依赖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倪宇泰 包龙飞

摘要:拉美国家和地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与地区在经济的产业层面出现战略性失误。一方面,背离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扭曲了产业间相互关联的技术经济联系,削弱了产业竞争力,从而不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长期扭曲导致不同利益集团固化从而使其对低效率制度形成路径依赖,进一步制约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对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来说,应借鉴拉美国家与地区在产业层面衰退的教训,促进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推动制度性改革,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产业衰退;发展战略;比较优势;路径依赖

一、 背景

进入新常態发展阶段后,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或探讨日益增多。按照经济学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的观点,陷阱被认为是一种超稳定均衡的经济状态(蔡昉,2011)。自独立之后至二战之前,拉美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等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人均国民收入曾经达到当时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然而,自二战后至今,这些国家和地区却始终未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这与东亚一些原本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发挥自身优势而顺利实现经济起飞和转型形成鲜明对比,如表1所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与实现工业化之后表现出平衡增长路径的“卡尔多事实”不同的是,处于发展阶段中的经济体更多的呈现出“库兹涅茨事实”,即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主导产业交替变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及资本/劳动比率不断提高,等等。从静态来看,一个国家的产业通过价值链体系将微观层面的企业整合起来,进而通过产业间投入产出的技术经济关联形成宏观经济的消费、投资、贸易结构,这是一国经济在特定时刻的约束条件;动态来看,基于恩格尔律的需求侧偏好变化(Kongsamut、Rebelo & Xie,2001)与来自供给侧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Acemoglu & Guerrieri,2008)引起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比例发生变化,使产业结构在横向实现新产业的不断出现和主导产业的交替,分工日益细化,在纵向实现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产业附加价值持续提高,而这将进一步刺激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孕育下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由此构成一个连续运转的过程。产业层面的这些结构变化直接引起一国宏观层面的消费、投资与贸易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变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因。

因此,拉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要从其产业发展战略等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分析可知,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出现发展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制度性的束缚,这导致其产业发展出现衰退,进而表现为产业结构无法转型升级,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陷阱”现象。拉丁美洲产业衰退的经历对于进入新常态后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 进口替代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向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及东欧国家通过计划经济方式推进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也在为实现重建与经济起飞进行探索。在这种多样化的经济大环境下,发展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拉美国家和地区具有的两个优势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理论的理想“实验田”。第一,拉丁美洲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不仅有丰富的森林、水能、矿石等资源,也有大片的平原和土地,农产品产量巨大。第二,经过独立后几十年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条件,市场经济的制度与理念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先进,这些因素使其具备向工业化高级阶段演进的条件。第三,与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受社会主义运动影响而建立起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同,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这使其很容易采纳来自发达国家及国际机构的发展建议与政策。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经济起飞,实现对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趋同,以罗根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哈罗德多马的外生增长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纳斯克的平衡增长理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推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的思想兴起,这些学说大多强调投驱动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通过由政府主导进行大规模投资与协调市场参与主体,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前沿产业,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度化的产业结构,进而带动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受这些经济发展思想影响,拉美国家在这一时期纷纷放弃原先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农业、畜牧业、初级产品加工业、采矿业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以“进口替代”战略为指导的钢铁、化学、制造业、造船、汽车、电子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种背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使拉美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这种通过高筑贸易壁垒、强化国家干预、高估本币币值以保护本国工业的内向发展战略的弊端日益暴露。其负面影响主要有:

(1)在政府扶持和补贴、高关税、贸易壁垒保护下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及相关产业不具备自生能力和竞争力。林毅夫(2013)认为,背离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会扭曲国内的产业结构,导致国内主导产业中企业不具有国际竞争力。政府因此有动机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进行扶持,这为企业提供了预算软约束的经营环境,而企业则对相应的政策资源形成依赖,导致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

(2)政府干预扭曲了市场结构,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无法实现资本积累和壮大,而这些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导致失业率上升并进而引起社会环境的不稳定。

(3)通过扶持相关产业,政府耗费了大量资源与财政支出,引起收入分配结构扭曲,贫富差距拉大,这加剧了政治社会环境的波动;资本密集型产业所需的大规模投资形成大量债务和赤字,使债务和金融风险上升,并加剧了通货膨胀现象。

(4)过度投资对消费需求形成抑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经济增长方式畸形。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基尼系数高达0.44~0.66之间,巴西到90年代末仍高达0.64,这成为拉美国家和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

三、 债务危机后的转型时期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涨局面,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计划体制逐渐僵化,拉美、中东、东南亚及非洲国家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进口替代战略和政府主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实践上被证明是有较大局限性的。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美英等国通过自由化改革走出经济停滞局面,并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开启新一轮经济增长,这一举措的成功,加之随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计划体制的崩溃,使西方发达国家以“历史的终结”之姿态,将自身的发展理念向全世界推广。这种理念以“华盛顿共识”中倡导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为核心,主张深陷发展困境的国家采用“休克式疗法”迅速实现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过渡,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经济转型和增长问题。

由于错误的产业发展战略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巨额赤字问题,拉美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遭遇到严重的债务危机。1985年“贝克计划”提出后,拉美国家和地区按照这些新自由主义的建议和主张调整本国的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战略,比如,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和市场准入,推动金融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過贸易自由化改革,放松资本账户管制,使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资本可以自由进入本国市场;通过国企私有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提升经济效率,等等。但是,除玻利维亚等个别国家顺利实现转型和保持增长以外,大部分拉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得到快速提升。其原因主要是:

1. 在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顺利实现之前,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产业的超前发展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而容易扭曲资金配置,导致经济运行中泡沫生成,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下形成的金融市场既不能对工业及整个实体经济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也因管制松弛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大,从而使经济运行基础十分脆弱,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1999年巴西经济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就是一种体现。

2. 采用休克式疗法的私有化进程过快,造成经济转型中的产业结构出现断层,失业加剧,引起经济动荡。拉美国家和地区私有化的对象,大多是之前采取进口替代优先发展起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部门在市场化之后不具备自生能力和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外国资本自由进入之后结合金融市场工具,使这些产业部门很容易被低价转卖从而造成资产流失和大量的雇员失业,这样,在原有比较优势产业衰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被私有化出售之后,整个产业结构已经出现断层而无法拉动就业、投资和内需,进而造成经济停滞与动乱。

3. 缺乏合理有序的产业结构的支撑使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与逆差增加,这进一步制约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拉美国家和地区在八九十年代遭遇到中等收入国家的一个常见问题:由于产业结构升级不成功而无法占据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难以与高收入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等产业面临来自低成本和劳动力及人口优势的中低收入国家冲击,这种两端挤压恶化了贸易条件,不能为国内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技术和市场,形成恶性循环从而陷入增长停滞甚至衰退状态。

四、 低效率制度及路径依赖

拉美国家和地区在制度层面所出现的一系列特点,如低效率、路径依赖、政策不稳定性等,是长期复杂的国际政治历史环境的产物。仅就其自身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

1. 整体制度设计与发展阶段不匹配,导致制度低效率并阻碍经济增长。战后初期,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农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为主,同时,南美地区作为美国的“后花园”,远离冷战对抗的中心地带,国际环境比较有利。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拉美国家和地区可以借鉴当时“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依托全球价值链体系,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为契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积累资本与技术以逐步推进工业化。然而在这一时期却采取以全面发展重工业为主的战略,这不仅形成经济衰退的隐患,也增加了日后转型所面临的束缚与成本。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面对债务赤字状况与臃肿低效的产业部门,采取一种渐进式改革是有利的,这方面中国大陆已经做出了示范:减少政府干预、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私人部门的活力以增加总供给,同时逐步减少对国有部门的保护与补贴,尽量降低失业率和社会不稳定状况,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过渡。但拉美大多数国家反其道而行之,试图用激进式改革在短时间内实现完全市场化,忽视了市场培育所需要的一系列制度与物质基础,这加剧了其经济衰退与社会动乱的局面。

2. 低效率制度形成路径依赖效应,难以实现有效转型。在以进口替代战略发展阶段,由国家主导的投资驱动模式不仅扭曲了市场机制,也造成寻租、腐败泛滥等情况,同时,这种发展模式弱化了私人部门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无法对上述政府失灵现象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导致路径依赖的形成;在后来推进私有化过程中,这些情形与金融资本结合而形成少数寡头利益集团,进一步固化了这种发展路径,使得这些国家与地区转型困难重重,进一步阻碍了经济增长。

五、 启示

综合来看,拉美国家和地区产业衰退与经济发展停滞是诸多国际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复杂的交织作用而形成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拉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产业发展战略出现失误,偏离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使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与自生能力,既无法推动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又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必要的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积累,从而无法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人均收入的持续性增长;这又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国内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的状况不能得到改善甚至持续恶化而引发社会环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制约和扭曲了市场机制与法律政策等制度性因素的培育,经时间累积形成路径依赖,进一步阻碍了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从低均衡水平向高均衡水平的演进,从而使这些国家与地区长期被锁定在增长陷阱之中。

通过总结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失败的教训,可以认为,在参与全球分工、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需要遵循的一条主线就是: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促进生产要素的积累升级与市场制度的培育完善,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持续增长。一些后发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新加坡等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实现了从落后农业经济向高收入工业化经济的迈进;拉美国家和地区违背这样的发展路径,则从较有发展前景的经济陷入停滞之中。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和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国际环境看,以新能源、智能制造、3D打印、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技术体系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重塑全球价值链中的领先优势。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在于: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不断引导生产要素高级化、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进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带动国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后发大国在新的阶段既要立足于以往经济增长所依托的战略与优势,又要根据自身结构特点和外部条件适时转变发展模式。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该着力甄别和判断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通过简政放权、降低政策干预成本等举措来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交易费用、释放出新一轮的制度红利,使市场引导企业培育和塑造新的比较优势,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需要继续研究代表性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以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更深层联系,为本国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12).

[2] 吴德进,陈捷.东亚与拉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比较——基于资本积累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9,(9).

[3] 李罡.拉美经济改革理论基础辨析——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拉美经济改革[J].拉丁美洲研究,2008,(12).

[4] 李月,周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9).

[5]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3,(2).

[6] Piyabha Kongsamut, Sergio Rebelo, Danyang Xie:Beyond Balanced Growth[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68, No.4.

[7] 江时学.论拉美国家的结构性改革[J].拉丁美洲研究,2017,(5).

[8] 谢文泽.拉美地区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J].拉丁美洲研究,2008,(3).

[9] 苏振兴.未竟的工业化——对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0] 苏振兴.论拉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拉丁美洲研究,2015,(3).

[11] 苏振兴,张勇.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拉美国家工业化模式的转型[J].拉丁美洲研究,201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货币政策与房地产系统交互协调研究”(项目号:61703010)。

作者简介:倪宇泰(1974-),男,汉族,浙江省绍兴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包龙飞(1988-),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与对外直接投资。

猜你喜欢

路径依赖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我国养老公平问题审视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