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内使用共享单车现状及规范对策研究

2018-08-28汪雪李秋婧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成因及对策行为规范

汪雪 李秋婧

【摘要】共享单车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解决了“最后1~3公里”的出行问题,更是真正实现低碳环保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人们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大量报道显示众多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存在,而这一行为也在各大高校中出现,大学生出现此类行为的原因以及规范对策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首先通过对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现状以及交通违规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依据社会行为学中个体与环境共同影响论假设出12個影响因素。然后对各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前五个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缺乏奖惩机制”、“侥幸心理(预计不会受到相应处罚)”、“缺乏同理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众心理(周围人有不良行为)”和“产品体验存在缺陷”。同时,高达58.22%的人认为减少校园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举措应该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关键词】校园共享单车 行为规范 成因及对策

一、前言

(一)共享经济的盛行

共享经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近几年互联网等技术的进步和其他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单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2015年末,OfO成为首家借助互联网和手机APP运营的高校自行车共享平台,此后,共享单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目前这些共享单车企业遭遇了困境,2017年来已有五家共享单车倒闭,分别是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其中最短命的是3Vbike,只存在了半年时间由于丢车严重而倒闭。究其原因,与消费者在使用共享单车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息息相关,由于消费者恶以损坏共享单车增加了车企的运营及维修成本,收不抵支最终破产。

(二)违规行为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大量存在及其危害

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中的短途出行需求提供便宜、便捷的交通工具,2015年开始兴起,2016年为共享单车发展的元年,在摩拜和ofo的引领下,很快铺满了中国各大城市。手机智能开锁,低至一元每次的价格,随停随取的便利,堪称圆满实现了这项技术的设计价值取向。正是由于随取随停的这一优点,却引发了众多乱象,比如乱停乱放、占道现象频发。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许多问题,共享单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但是由于共享单车具备类似公共物品的性质,消费者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良使用共享单车的违规行为,比如:恶意损坏、上私锁等。这些行为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同时对社会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些行为不仅会使消费者权益受损,同时也会加大政府人、财、物的管理投入,而且也会使共享单车企业增加运营成本。笔者整理了以下五种常见的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及案例。

1.乱堆乱放、乱丢乱弃。有的人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路边,或是横倒着扔在地上不管,还有的市民就算只离停车区域几步路远,也不愿按规范把车停在划线停车区域。

2.据为己有、花样百出。对共享单车上私锁,藏在隐蔽处只供自己使用等行为是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同时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在2017年3月17日,西安男子王某就因为在出租房内藏匿摩拜单车,被西安公安碑林分局以涉嫌盗窃罪刑事拘留,王某成为共享单车进入西安后,因私藏行为被警方刑拘的第一人。西安市司法局表示,今后相关部门将对出现在西安街头的私藏、破坏共享单车,在单车上乱贴小广告和诈骗二维码等不法行为,进行严肃打击治理;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的相关规定,按照情节,将依法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或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将依照《刑法》中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进行处罚。

3.逃避付费、胡乱报修。有的人为了逃避付费,就在缴纳押金、自行车解锁之后,选择报修,以此来逃避付费。这样胡乱报修的行为,导致共享单车平台产生很多错误的数据,工作量激增,同时该行为也损害了共享单车提供商的利益。

4.横穿马路、不按交通规则行驶。有的人骑着共享单车横冲直撞,完全不顾红绿灯。这样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在多地已出现多起安全事故,有的骑车人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

5.伪造有毒二维码、居民中招。有的不法分子,似乎从共享单车中看到了“商机”。为了从中牟利,他们制作虚假二维码,套取市民的骑车押金。很多市民,特别是大学生多次上当受骗。

(三)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

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规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等。

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有违规行为而没受到惩罚的经历;为节约时间或金钱,不按规范行事等。

3.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

4.逆反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

5.从众心理。由于从众心理,不合理行为或行动很容易被他人仿效;如果有些人不遵守共享单车规范并未受到任何惩罚,那么其周围的人也就跟着不按规范行事。

6.自私心理。这种心理与人的品德、责任感、修养、法制观念有关。它是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顾后果。

二、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一)研究模型的建立

在大量文献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不文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H1:不重视、不熟悉使用规范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2:侥幸心理(预计不会受到相应处罚)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3:从众心理(周围人有不良行为)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4:报复心理(损害了个人利益)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5:好奇心理(获得新鲜感)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6:占便宜(钻漏洞,不占白不占)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7:可支配收入有限(逃避付费)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8:缺乏同理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9:紧急、突发情况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10:认为不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11:缺乏奖惩机制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H12:产品体验存在缺陷是导致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要因素

三、数据分析

发放“大学生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359份,其中32.87%的被试为男生,68.13%为女生。88.58%的人认为校园里的共享单车存在是有必要的,但是还有少部分人认为校园中并不需要共享单车,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共享单车的存在给校园秩序造成了混乱。85.79%的人曾经在校园中看到过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其中最常见的三种不文明行为分别是“乱停乱放、占道”、“二维码被刮花”和“随意丢弃”。28.13%的人曾经有过一两次由于找不到停车位等突发情况把共享单车停放在未划线区域的行为,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得分排在前三的影响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行为产生因素分别是“缺乏奖惩机制”、“侥幸心理(预计不会受到相应处罚)”和“缺乏同理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一结果表示校园中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行为的产生既与客观因素有关又和个人素质相联系。同时,58.22%的人认为减少校园内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最重要的举措是大学生自觉提高个人素质,遵守相关规定。

四、研究结果讨论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得出校园内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这种行为是由客观环境和个人素质共同决定的,同时根据结果显示,我们得出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出现,需要从学校、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着手。学校应当全面普及宣传教育学生文明使用共享单车,培养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良好意识,制定出相关倡议书以及规范共享单车使用的相关条例和规章。共享单车企业应当提高单车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手段,减少单车被故意损毁的可能性,同时对违反共享单车使用规范的用户进行惩罚,可以增加举报功能等,规范客户使用行为。最后,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具有高学历和知识水平的青年,我们应当提高自身修养,主动自觉遵守相关规范,做文明的好青年。

参考文献

[1]王颖.安徽大学“小黄车”事件的经济学分析.商情,2012,(28);175-176.

[2]徐龙.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治理研究[D],2012:14-17.

[3]高婷,王建秀,苏振宇.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校园公共产品困境研究——以某高校“小黄车”为例[J].经济问题,2015年06期.

[4]李嘉莹,王佳妮,张丛杉.针对校园共享单车违规开锁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7年03期.

[5]阳剑兰,马军.大学校园公物损坏现象调查及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6]张弨.P2P,大学生的“免费午餐”?——浅谈教育网络中的P2P盗版现象[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年03期.

[7]殷盼.违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李琨浩.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2017(03):66-69.

[9]杨亚强.共享单车犯罪预防性环境设计研究[J].犯罪研究,2017(02):67-74.

作者简介:汪雪,湖北公安人,在校本科生,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会计系;李秋婧,湖北公安人,在校本科生,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会计系。

猜你喜欢

成因及对策行为规范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