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境背景下的国际汉语隐喻词汇教学模式探究

2018-08-28邹伟滨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邹伟滨

摘要:在国际汉语学习中,词汇是最基础的部分,其中隐喻词汇是词汇学习的难点所在,又是汉语文化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本文针对认知语境下的国际汉语隐喻词汇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认知语境;国际汉语;隐喻词汇

一、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

隐喻能力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包括人们识别、理解、类比的能力,这就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层面是对隐喻被动的学习与理解;第二层面是对隐喻的创造性使用;第三个层面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学习汉语的学者在脱离汉语文化语境就很难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汉语联想机制,要想对汉语进行理解只能通过最初接触的汉语词汇中所包含的意义来实现,汉语中的文化意义就有隐喻义。留学生具备不同的汉语隐喻能力会对他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在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需要结合隐喻理论的相关观点,重视对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但是,就当前的教学情况来说,很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材的限制性,这就使得隐喻词汇教学变得散乱,无法在教学中形成非常有效的词汇教学模式。

二、基于认知背景的隐喻词教学

应用认知语境展开汉语隐喻词汇教学就是通过教学让学习者从思维角度向着汉语思维方式转变,让学习者在大脑中建立起汉语认知语境。对于词汇学习来说,认知语境能够对其产生很大影响。语境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心理构体,是听到语言后对世界所产生的认知,这种认知会对听话者的理解产生影响。进行认知行为的人需要从认知语境出发,对词汇进行演绎、归纳以及语境的推理,实现对词语最准确的认知。在对词语含义进行理解时需要从动态语境出发,借助现有概念体系来刺激大脑中的隐性概念,让国际汉语学习者能够提升自身的汉语隐喻思维水平,进而强化学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三、认知语境背景下的隐喻词汇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借助非语言本体建立直观情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例如手机、电脑等都常用在语言教学中。在进行语言学习时,电脑能够帮助学者创建更有效的语言环境,这种效果明显优于人际交流效果。所以,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对智能设备加以利用,为学者营造良好语言环境,让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对已知信息进行探索,这就是学习中的源域。借助电脑、手机所创设的情景能够让相似性变得更加直观,让学习者看起来更加清晰明确,促进学习者对汉语思維的理解。在词汇教学中成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学习成语“拔苗助长”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对成语的字面意思有更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该成语的引申含义进行讲解,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对词汇目标域的认知。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隐喻词汇有更准确的把握,提升学习效果。

(二)构建语素语境

在对隐喻词理据进行研究时,我们必然会对语素意义进行深入探究,“语素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引申型词语以及补充型词语,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结合语境展开,让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学习人体隐喻词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人体部位让学生对语素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词语“山顶”、“山腰”、“山脚”,通过人体演示学生能够快速明白这些词语所表示的是山体何种部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此外,有些隐喻词的透明度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将语素语境以及整词语境进行结合,让两者共同作用实现对词语的加工、记忆以及提取。“弹指”就是非常标准的隐喻词,教师在讲解时候就应当先让学生了解“弹指”这一动作,之后让学生明白弹指速度的区别,之后利用全文语境“弹指间,他从孩童变成了成熟的绅士。”让学生了解弹指间的含义。这就是对语素语境以及整词语境的综合应用,利用思维映射让语境得到拓展,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三)构建上下文语境

有些隐喻词所表达的含义与字面意思差别较大,常见的有“炒鱿鱼”、“吃软法”、“下海”等。然而,对隐喻词的含义与字面意思进行分析又会发现一些内在关联,也就是字面意思与真实含义之间的相似性。对于留学生来说,要想对这类词汇加以了解,就需要利用社会文化探索它们的相似性,结合词语的上下文构建隐喻词所具有的认知语境。在构建上下文语境时,需要对下列因素加以考虑:字数、词频、句子可理解性。要想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对词汇加以理解,就要减少句子中的生僻字。除此之外,应用隐喻词的句子应当短小精悍,让语境构建更加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来说,要对隐喻词进行集中教授,这就能够让学习者养成良好的隐喻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将认知语境作为教学基础,构建不同语境让词汇教学得到质的飞跃,认知语境通过思维图式也能够变得更加开阔,广大汉语学习者能够让自身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在生活中实现对汉语的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赵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语素法”适用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