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氓》之“蚩蚩”误释研究

2018-08-28刘媛聂盼盼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字形

刘媛 聂盼盼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共有十篇文言文,《氓》为首篇文言文。其中,“氓之蚩蚩”的“蚩蚩”课文注释为“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这样一来,何为准确义便尤为重要。文章运用训诂学知识,通过分析字形,及其文章内容上下文关系,分析得出“蚩蚩”的正确释义,从而使教材文言文注释更加严谨准确。

关键词:《氓》;蚩蚩;字形;上下文关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文言文注释作为理解文言文的重要工具,其精准性非常重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以下简称“课本”)首篇文言文《氓》中“氓之蚩蚩”的“蚩蚩”课文注释为“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很明显两种说法有区别,那么究竟哪种才是准确义,这需要我们运用训诂学知识,对其分析字形,并结合上下文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一、《氓》

《氓》是中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一首诗。主要是以一名女子的口吻讲述了一段爱情婚姻历程,其中有初尝爱情的甜蜜、终被嫌弃的怨愤之情。典型的弃妇自述,表达了悔恨与割断感情的决绝,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妇女卑贱的地位与悲惨不公的境遇。

《氓》共六章,每章十句,结构严谨,故事情节一步步推进,每一时期有与之相符的主人公情绪。一、二章是描写女子被求婚直到结婚的过程,充满着初尝爱情的甜蜜及突破世俗礼教获得爱情的快乐。三、四章以桑树起兴,写女子的容貌有所衰减,男子厌弃,充满着憔悴、无力与怨恨。五、六章控诉了男子对她的虐待、家人的讥笑,认清了誓言与男人的虚假,最终选择割断感情的决绝之情。

二、“蚩蚩”字形

“氓之蚩蚩”是《氓》首句,课本对“蚩蚩”的注释为:“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究竟哪个才应是其准确释义,我们需要分析字形,以形索义才能得出。

《说文·虫部》:“蚩,蟲也。从虫,之声。”[1]“蚩”字形:

(甲骨文)——(战国)——(小篆)——(楷书)

从字形演变来看,下为虫,上为趾,象虫咬人趾状,本义为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有蟲名蚩也。”[2]因虫咬趾,引申为灾祸。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从(止)从虫,象蛇咬足趾之形,引申之故有灾祸之义。”[3]人趾被虫咬,也反映出人的无知、痴愚,故引申出无知、痴愚。《释名·释姿容》:“蚩,痴也。”由此,又引申出人的敦厚之貌。《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蚩蚩,敦厚之貌。”《正乐府十篇·哀陇民》:“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意思是说敦厚的陇民们为了生计探险于地势奇险的陇山。

所以,“蚩蚩”应为引申义,即敦厚之貌,而非“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三、上下文关系

郭在贻先生《训诂学》:“训诂中遇到难解或看似易解而实非易解之词,不可遽然下结论,须仔细地申辩上下文。”[4]我们在究“蚩蚩”之义时,也需看上下文含义与情感。

《氓》先是回顾了初尝爱情的甜蜜与突破世俗的奮不顾身,前两章尽显女子对爱情的热烈,所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作为首句,其实是女子初见男子,初尝爱情的美好回忆。后紧跟“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说明在女子眼里他有小聪明但相对更忠厚老实,以至于到忘记“良媒”,总体印象是好的。

故事的演变也影响女子的感情与对男子称呼的变化。后两章控诉着婚后容颜易老、男子厌弃、生活不幸,充满怨恨与决绝之情。所以对男子的称呼也由前两章的“子”、“尔”,转变为“士”,甚至最后两章省略了称呼,足以看到女子对与男子的爱情回忆中由美好转为怨恨。所以,最开始男子确实在女子眼中是敦厚的,是美好的形象,这也符合情感的波动变化。

四、结语

文章运用训诂学知识,对课本《氓》之“蚩蚩”的注释作以探究。通过分析“蚩”字形字义、上下文关系,得出其应解释为敦厚的样子,而非“通‘嗤,笑嘻嘻的样子”。当然,文章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嗤”的研究尚缺乏,这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管窥之见,尚请指正。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80.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15.

[3]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1425.

[4]郭在贻.训诂学,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69.

猜你喜欢

字形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及相关字形考辨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及相关字形考辨
唐宋以来汉字通行字形局部调整研究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