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合型教育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育思考

2018-08-28黄艺苗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方向现状

黄艺苗

【摘要】在当前的复杂教育形势下,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日益重要起来。基于复合型教育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育进行剖析,并指出了今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最后还建议了中职班主任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希望对中职德育教育的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复合型教育 中职德育教育 现状 方向

中职教育,较之高职院校更为特殊与复杂,其中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表现为两方面:其一,中职院校的生源构成,通常都不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一般都是被筛选以后组建构成的,其二,当前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仍然非常不利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地摸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基于复合型教育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在分析与探究中不断优化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使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也能得到全面而完善的发展,构建自身与社会的美好未来。

一、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

1.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于社会环境中的现状

一直以来,几乎国内所有学校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考核的形式一般都是通过考试,而考试成绩的高低就成为了唯一的考核标准,成绩优秀的学生被视为宠儿,成绩一般的学生被视为弃儿,这也是中职院校生源的主要构成原因,就读中职的多半是因为考不上好院校或者无心学业但又想为以后的生计奠定出路,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再放眼社会,整体都以学历至上,尤其是跨国企业与大型企业,大部分是如此择选人才。由于这种择人态势,进一步把学校对学生的一贯应试考核标准推到了极致。同时,贫富悬殊较大的复杂社会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正确三观的树立及其自身成长也是一个较大的障碍。此外受到国外各方文化的剧烈冲击,各种思想文化所产生的碰撞也与日俱增,加上社会各类思想对中职院校的不断投射,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顺利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学生脑海的教育任务更为艰巨了,为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难度。所幸,近几年,国家极力倡导的“工匠”精神,正是针对中职德育教育的具体状况给予了肯定与激励,同时政府还为中职德育教育提供了大力的扶持与培育,当然,要收到一种预期中的成效,还需要投入较长时日的改革和完善。

2.中职学生的心理处境与思想分析

就读中职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初中阶段成绩欠理想,无望考上重点高中,心理出现了落差,同时,受到不良的社会舆论的影响,误认为就读中职学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认为就读中职是没出息的,只是迫于以后进入社会后的基本生计问题,才勉强就读。同时,中就读中职学校前,究其成绩不好的原因,经常受到一些老师的刻意分类与批评,还要承受家长的埋怨与训斥,留下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中职学校后,自然而然的就贯彻之前的心理状态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心里想着:反正自己是差生,反正读的是没有前途的中职,努力也没有用。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出现不健康的心理与不正当的行为。

除了学校与社会方面造成的心理阴影,一些中职学校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方式通常都非常的简单粗暴,像某些单亲家庭--缺失父(母)爱的学生,经常会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长而久之,致使他们在无形当中形成的三观也是不正确的,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社会与人生的各种百态,如某些这样的学生在受到别人或社会的给予的帮助时,不但不懂感恩,反而还会夹带不正确的心理与思想。此外,对家长、老师、学校与社会也缺乏应用的责任感。因此,中职德育教育的完善与改革迫在眉睫。

3.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错误观念的现状分析

家长以及在校中职学生对于中职学校德育课的不够重视。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均为中考落榜生与失利者,进入中职学校也出于一种无奈心理,因此在学习方面,态度并没有积极性极,通常只是把更多的把注意力投放于专业课的学习上,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要么是忽视要么是弃学,而对于德育课程的学习更是出于轻视或无视状态。同时这些学生的家长也都大多认为就读中职学校的根本目的就是学点技术,毕业后某个较好点的工作以便谋生,对于德育的学习没要么是不知道要么也是无视。此外某些中职学校本身也会出现德育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的空响应现象。

4.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当前形势下的中职院校,很多学校的德育师资力量严重紧缺,专业教师欠缺,而兼职教师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的半吊子,缺乏专业的教学经验与深厚的学术功底。面对德育新课改的改革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在能力的创新与改进、课程开发能力的加强、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能力都明显不足,因此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急需相应的充盈。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1.任务的长期性

中职学校应当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应当严格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与规律,切勿由于急于求成而存在拔苗助长的行为,在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多积累经验与经常总结规律,对其进行实时的改进与加强;着手于德育教育工作薄弱环节,寻找长期制约学校德育教育开展与发展的深层原因,使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为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2.任务的实效性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需要注意强调它的实效性,要加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较好的适应当前时势,确保师生与领导层的重视度,务必把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踏实做好。只有把德育工作从思想上的重视逐步转化成學校总体全员的自觉行为落实好,中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加强才能得以实现。

三、中职学校新德育教育的努力方向

1.以学科为基点,有效促进全员育人

把德育与学科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实现教书育人。著名学者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甚至有学者把学科德育称作“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所谓的学科德育其实指的是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科学合理结合的一种教育新形式。从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改革工作的发展趋势看来,专业学科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有利于打破传统德育课堂教学的灌输化学习,进而让德育教育成为全体中职教师教学生涯的共同使命。

首先,各门学科的教学对于“教学的教育性”特征应当进行适当把握。“教学的教育性”,也就是说教学不但只是对知识进行传授,还需要对思想品德进行培养,要明确意识到道德教育是各门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核心目标。同时各门学科的教学不可以仅仅注重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科教育中。始终记得以品德教育作为基本导向,这不但是为了配合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需求,也是为了对教育总体目标的更好实现。对于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来说,假如能将课内与课外、班级管理与实际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具体实践科学的结合起来,才可以对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加以实现。

其次,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本学科中价值因素的挖掘,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的科学结合。其合理做法是各科教师把学科知识中与道德有关的要素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达。其实就是把那些充满智慧与道德的具体典故、事件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给学生,通过长期的感染熏陶,他们的道德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样的德育教育通常都是循序渐进中得以完善的,而且效果也更为显著。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应当是正当的示范带来的良好影响。因此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性,意欲实现良好的言传身教,必须要严格律己,用自身正当言行去教育学生。俗话说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己不正,何以正人”,可见欲要育人,必先律己,以身作则。中职学校中的某些老师欠缺为人师表的基本品德修养,人前人后两个样,假如让学生无意中发现了,教师的威信庄严就会荡然无存。例如,对学生的穿着发型提出要求时,个别的老师自身就有问题,与要求相悖;让学生为灾区进行捐献时,教师本身却只是动动嘴皮子,并无实际行动,漠不关心等。当学生觉得老师既然也不讲诚信、也虚伪的时候,他们就会质疑自己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東西到是否正确。因此,只有老师充分发挥好正当的示范,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主动的进行各种实践,才会从内心展露出属于青少年的真善美。

此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注意有两点:第一,身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要善于挖掘那些成绩欠佳学生的长处,加以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尽可能打开他们渴望成功的突破口,扭转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与家庭生活予以一定的关心等,与他们一起实践,一起品尝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做他们生活上的好伙伴;第三,要谨遵以人为本的原则去尊重学生,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切勿不分场合给予训斥与谩骂,极有可能由于教师某一次的出格言行,让这个学生蒙上一辈子的阴影。相反的,教师适时的激励与及时的表扬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四、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与别的学校一样,是连接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身为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必须要保持时刻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因此班主任饿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同时,也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以重视。使用一切有效方法,让学生学习注意力集得到集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与手段,致力于班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适应复合型的教育趋势,争取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国内的早日实现,为中职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侃时.试论新时期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对策[J].成才之路,2010,(31) :6.

[2]曾咏.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 :21.

[3]张辉,黄琳娜.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方案应增强实效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5.

猜你喜欢

方向现状
2022年组稿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