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稳定脱贫基础需要攻克哪些难点
2018-08-28毕京京
毕京京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要求“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如何才能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我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取跟随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市县政协调研以及自主调研的方式,先后到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以及陕西省的一些市、区、县的部分乡村调研脱贫攻坚情况。期间,与扶贫干部交流、考察扶贫项目、进村入户访问。再次到习近平同志扶贫情怀的萌芽之地—一梁家河村进行感悟,尔后回到我当年知青插队的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调研。所到之处,但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以往贫穷落后的乡村,旧貌换新颜、田园渐诗意,深为新时代我国税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所震撼。同时我也看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鏖战正急,必须尽锐出战、攻坚拔寨。通过调研我感到,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需要攻克以下难点。
以提升产业质量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处贫困山村是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当时两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现在两村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林果、香菇种植产业,有的还搞起了农家乐,农民逐步脱贫。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骆驼湾村看望的第一个贫困户是唐荣斌。这几年我三次到唐荣斌家,他家土地流转给公司,还搞了旅游,光景一年好过一年。又如,延安市着力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321家企业、合作社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帮带范围,促进了脱贫。我曾经下乡的宝塔区冯庄乡大棚果蔬初具规模,并在城区设立“冯庄果蔬”直营店。我走访了几个大棚香瓜种植户,一年收入多的四万,少的也有两万。实践证明,脱贫之本,在于产业;产业兴旺,致富有望。当前农民的关切,也在产业。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的问题也很突出。调研看到,深度贫困,困在产业;脱贫攻坚,坚在产业:有的产业起步艰难,但并非本地资源所长;有的产业短平快,可持续发展比较难;有的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产业少营业”;大多数产业要想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名牌效应更是有待时日。这就需要加强产业扶贫规律研究,主要是要符合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升级和流通现代化,注重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做强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提高产业扶贫质量。
以壮大集体经济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有的扶贫干部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支部没实力,直接影响凝聚力。”我看到,大凡整村脱贫推进有效之地,集体经济都初见起色。延川县全面加快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梁家河村组建千亩苹果合作社、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稳定脱贫机制逐步形成。習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过的岢岚县宋家沟新村,恢复壮大集体经济,成立金融扶贫互助合作社,增加了贫困户收益,提升了村党组织治理能力。我在调研中也看到,村无集体经济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乡镇四分之三的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党支部帮扶脱贫有心无力,想办公益手中无钱,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心存隔阂,若有返贫还得靠政府。当前,需要加强力量研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创新思路发展多元化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夯实稳定脱贫的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使支部更有凝聚力,农民更有依靠感,乡村更有精气神。
以激发内生动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从调研情况看,各地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破解贫困群众“精神贫困、动力不足”难题,并加强除陋习、树新风工作。不少贫困户“因外扶而自立、因自强而脱贫”。内蒙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巨宝村王洪队夫妇患有严重疾病,通过扶贫坚定了脱贫意志,除参加合作社外,还养羊27只,实现了稳定增收。但也有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少数“越扶越懒”;有的适应贫困自在状态,听天由命,不思改变;有的争当贫困户,存在“贫困户优越感”,甚至把这种错误思想传导给接受帮扶的学生娃娃。实践表明,扶贫需扶志,脱贫需脱愚。稳定脱贫,要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变“输血”为“造血”,培育自立自强、脱贫光荣的意识。驻村干部在扶贫中,不要光是拉资金、找项目,还要注重培养农村后续人才。特别是要加强教育扶贫,这于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至关重要。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利在千秋万代的大情怀,持续加强贫困地区教育建设力度。
以保护修复生态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调研看到,近年来各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采取封山禁牧等保护措施,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从北京沿河北、山西、陕西一路走去可以看到,太行山脉,萧索不再,又现葱郁;黄土高坡,荒凉不见,由黄变绿。例如,延安较早进行退耕还林工程,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林果产业快速发展,苹果等成为生态致富重要产品。调研中,一些同志谈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有待深入结合。比如,规模畜禽养殖与消耗植被的关系如何处理,封山禁牧与养殖脱贫如何兼得,需要研究。我也看到,有的地方“白色污染”严重,废弃农膜残留地里、缠绕树丛;有的地方“脱贫未脱污”,生活垃圾遍及村头;有的农家乐垃圾成为新的污染源,有的农家乐则是“饭菜飘香、厕所臭脏”。贫困地区大多生态脆弱、生态承载能力较差。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脱贫攻坚战,两战全胜,才是真胜。需要加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加快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增进“厕所革命”共识,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使生态建设成为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保证。
以强化社会合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本身具有稳定性涵义,客观上需要全社会出力。调研看到,各地以强烈的扶贫情}不,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市县领导直插乡村、落实问效,大批扶贫干部深入村户、艰苦扶贫。我在调研中参加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组织的精准扶贫培训授课和入项入户指导,参观了光伏扶贫、网络扶贫和陕旅集团开发的文安驿古镇等国企扶贫项目,参观了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的龙鼎农业公司、西府海棠酒业公司等民企扶贫项目,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目前,在扶贫合力上还是大有潜力。建议加强精准聚力、精耕细作,防止大水漫灌、华而不实,树立扶贫既打攻坚战也打持久战的思想。密切监测脱贫质量是否牢固,加强研究金融扶贫、易地搬迁、健康扶贫等方面的后续政策,巩固扶贫战果。需要提炼“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并在全社会弘扬。这一伟大精神的主要内涵应当包括: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为民情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攻坚拔寨、冲锋陷阵的决胜斗志,社会合力、群众主体的巨大能量,乡村振兴、强农强国的战略抱负等。要完善国家扶贫荣誉制度,加大扶贫日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扶贫英雄主义。扶贫路上,无数扶贫干部不畏牺牲,无私奉献,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用自己的奉献之火、生命之光,照亮寒贫的土地,温暖群众的心灵,为夺取脱贫攻坚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要通过奖惩机制激发社会的扶贫热情,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责编/温祖俊 谢帅(见习)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