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政治参与中“小粉红”形态特征与引导研究

2018-08-28丁慧民张任远

新媒体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青年

丁慧民 张任远

摘 要 近年来,“小粉红”群体呈现井喷式发展,一度成为网络媒体中极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他们以其特有的话语模式和政治参与方式影响着网络舆论,尤其是对少青年思想的影响。这一群体的发展经历原始发展阶段、集中爆发阶段与相对稳定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标新立异进步性、松散的组织性、方式娱乐化倾向、情感驱动性等组织特性。“小粉红”群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从而影响更多的青年参与到爱国行动中来。社会要营造积极、理性爱国的氛围,发挥这一群体的正向引导作用。

关键词 “小粉红”;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8-0106-02

“小粉红”群体定义为以“90后”为构成主体,以网络为活动阵地,以网络语言、表情包图片为行为工具的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青年。他们对政府、国家极度拥护,愿意充分表达自我观点,但同时也对国家历史缺乏充分的了解,容易被网上偏激的主张误导,缺少足够的理性的特殊群体。“小粉红”群体在这些事件中广泛参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声音,以其独有的方式参与到政治事件的民意表达中,逐步影响着网络的舆论走向。在这些舆论事件中,以共青团系统的官方微博对“小粉红”的行为表示了理解以及对相关后续事件给予解读。

1 “小粉红”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阶段

1.1 原始发展阶段

2008年至2016年可视为“小粉红”群体的原始发展阶段。“小粉红”群体一般认为是缘起于晋江文学网论坛。2008年左右,该网站中以海外留学生或移民为代表的青年群体表达爱国主义倾向,批驳论坛中一味美化西方、转发我国政府负面信息的内容。因该网络论坛配色为粉红色,且女性用户比例非常高,这一群体被人称之为“晋江忧国少女团”或“小粉红”。处于原始发展阶段的“小粉红”群体多是各自为阵,因源于自我海外留学的经历和对祖国的热爱而自发地去进行爱国情感的表达,他们以图利用理论的方式向对方展示国外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表达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国外也同样存在。他们活跃在晋江文学论坛等网站中,批驳一些过度美化西方世界的信息,反对对中国政府负面消息的转发,常常在论坛网站中与抹黑政府的人进行论战。这一阶段的“小粉红”缺乏组织性,没有自我的意见领袖,他们仅局限于论坛之中,并未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1.2 集中爆发阶段

2016年可视为“小粉红”群体的集中爆发阶段,这一年也被称为“小粉红”元年。从开始于2016年1月的帝吧出征表情包大战为标志性事件,“小粉红”群体的公众关注度呈现井喷式上涨,其群体内涵也极度扩张,延伸到新一代“90后”网络爱国青年。“小粉红”逐步产生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他们能够有意识地相互抱团,并通过观点的交流进行自我认同。从帝吧出征这一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此阶段的“小粉红”与原始发展阶段相比有了显著的区别。他们当中自我产生了能够组织、号召、领导整个群体进行网络活动的“领头人”或称之为“意见领袖”,开始了自我组织地进行集中爱国情感表达的新阶段。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2016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数量庞大的“小粉红”凝聚在一批共青团系统官方微博周围,在一系列涉及爱国表达的热点事件中,表现出“90后”强大的自我动员与组织能力。但报告也指出青年网民在表达自我爱国情感的同时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为。

1.3 相对稳定阶段

“小粉红”群体参与意见表达的集中爆发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当然也引起了学生会、共青团组织的关注。通过对学生会、共青团系统的微博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在有意识地引导“小粉红”群体进行理性地发表意见、表达爱国情感。这一阶段的“小粉红”群体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受到了官方的关注,其行为受到官方言论有意识的潜性引导。对于这一群体来说,他们的发展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针对性地修正自我偏激的一面,转向理性、富有文化自信的稳定发展方向。从而,“小粉红”群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从而影响更多的青年参与到爱国行动中来,营造积极、理性爱国的氛围,发挥群体的正向引导作用。

2 “小粉紅”群体的形态特性

2.1 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小粉红”群体在进行爱国行为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在“帝吧出征”事件中“小粉红”群体在Facebook上进行刷屏行为时,使用的表情包、言论等大部分涉及到了中国历史、中国政治观念、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等。“帝吧出征”事件中,“小粉红”群体强调此次行动是反“台独”。“小粉红”群体对分裂祖国和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表达出自我鲜明的观点。“小粉红”成长在一个中国迅速发展和生活显著改变的时代,他们从小便接触网络,在网络与现实中获取国际经验,认识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逐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2.2 组织的松散性

通过对“小粉红”群体参与的网络事件进行观察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群体在进行爱国行为时具有松散的组织性。以“帝吧出征”这一事件为例,该事件中“帝吧”粉丝组建多个QQ群,而QQ群管理员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指挥和引导作用。QQ群管理员制定了严明的纪律、细致的分工。“帝吧出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出征”的队伍通过QQ群相互联系。在两个总群之下,建立了前线群、粤语群,此外还建立了5个分工不同的QQ群。一路群负责收集各种TD资料新闻言论及图片;二路群负责各大社交网站贴吧小组微博招人;三路群制作反TD图片和言论(包括表情包);四路群负责海外党时差党等资料翻译;五路群负责Facebook围观、点赞和举报。此外,在“出征”前,QQ群管理员们还向大家强调了此次“出征”是与台湾地区的网友进行交流,并不是反台湾,而是反“台独”。但从整体来看,“小粉红”群体界限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导致了这一群体的成员界定具有随意性。这一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的组织形式,没有固定成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他们的“领头人”是由某一事件的发生而临时自发产生的,组织动员也是凭借自身爱国情感,成员的身份确定是通过自我认知与其言行受认可度而决定的。

2.3 标新立异进步性

在众多的事件中“小粉红”群体代表的“90后”爱国青年主导的网络民族主义事件为共意性运动,不崇尚武力,更愿意采用协商、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帝吧出征”事件中就采用表情包、八荣八耻、历史回顾等方式来向台湾网民展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认同。相对比来看,以“愤青”群体为代表的“80后”爱国青年群体,他们更为强调战争思维,对外崇尚武力。这是“小粉红”群体在观念上的进步,他们更为理性,更符合和平发展的社会主题。

2.4 情感驱动性

“小粉红”群体的行为动机源于情感,他们的爱国情感和他们对政治领袖的崇拜情感是他们进行网络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这一动机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会激发青年的政治参与感,强化青年的主人翁意识和他们的政治责任感与道德正义。另一方面,它会刺激“小粉红”产生排他性,言行极端,拒绝任何批评或反对意见,激发“小粉红”网络语言暴力。青年群体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社会阅历和政治能力不足,从而容易受到他人极端化的观点和言论的影响与动员。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言论较为偏执,缺少对反对意见的理性思考和宽容态度,拒绝他人对自我观点的批评与反对。

2.5 娱乐化倾向性

在众多的事件中,“小粉红”群体都采用了一种比较“随意”的方式来表达相关的观点,如在“帝吧出征”事件中,“小粉红”群体并没有采用十分严肃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的观点,而是多采用恶搞图片“表情包”的方式。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一特征并不是“小粉红”群体所特有的,而是整个“90后”所喜爱的表现方式。他们对观念的表达不再是刻板严肃的说理或者中规中矩地摆事实,而是“戏虐”的在互嘲和自黑中表达自我情感和观点。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事件本身的态度是随意的、不认真的。但同时需注意的是,“小粉红”群体中存在因好奇、跟风而加入的成员。他们在评论事件、表达自身观点的同时,也将这件事当作一种娱乐性行为倾向。

3 “小粉红”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

近年来,“小粉红”群体井喷式发展引发了广大网民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关注,这一群体的政治参与程度不断加深,要让他们在网络上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为此,对“小粉红”群体思想成长的引导亟待加强。

3.1 “小粉红”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小粉红”群体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他们行为的文化基础。只有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动员更多的青年参与到政治事件中来,提升政治参与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强化政治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同时,只有国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入侵,发挥国家在文化层面对青年思想引领的作用。

3.2 社会给予“小粉红”群体宽容与理解氛围

青年群体由于其不同于长辈的生活方式、话语方式而不能被社会主体中老年群体所理解,被打上误解的标签,这种现象是对青年思想引领的严重阻碍。基于“小粉红”群体的组织特性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先获得他们的认可,才能进一步对他们进行引导。因此,社会要对“小粉红”群体给予宽容与理解,一定程度上宽容他们政治能力的缺失,理解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初心。如在“帝吧出征”事件中,学生会、共青团系統官方微博对“小粉红”群体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表示了宽容与理解,随即获得“小粉红”群体的支持,呈现出“小粉红”围绕在共青团系统周围的现象。这便有利于学生会、共青团系统对“小粉红”群体进行引导。

3.3 培育“小粉红”群体的政治素养

从“小粉红”群体的言行中,可以看出青年群体在政治经验、政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失。作为学校一方要发挥其集中授课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开展政治基础理论、国家政治发展等方面的教学,从而提升青年的政治能力;倡导“小粉红”群体多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对热点事件要保持自我的观点,深入现象发掘本质,从而提升他们的政治经验。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政治素养,才能使他们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表达自我观点与想法,展现青年的风采。

总之,“小粉红”群体的兴起绝非偶然,是受到国内外环境影响产生的,具有“90后”独有的群体组织特性。对青年群体的引导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多方努力,形成合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只有如此,才能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青年在网络上辨识真伪,理性表达自我与理性爱国情感,为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好光.“小粉红”具有强大自我动员与组织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6-12-29.

[2]张爱军.微博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语言暴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6):88-94.

猜你喜欢

青年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浅析当代青年政治观现状及其成因
青年网络思想教育的“四三四二”模式探究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