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啸侠武学思想初探

2018-08-28高伟龚惠萍邵慧丽

武术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武术

高伟 龚惠萍 邵慧丽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黄啸侠武学思想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设计,并阐释了研究黄啸侠武学思想的意义。研究认为:首先,黄啸侠的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吸收容纳了惯于南北的中国武术的丰富内涵,也兼容了国际优秀的武技优秀内涵。其次,黄啸侠作为一个爱国者,以自己切身实际的能力捍卫民族尊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黄啸侠拳法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确立为129个拳种之一,可见黄啸侠对武术理解和解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去创编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武术。

关键词:黄啸侠 武学思想 武术

1黄啸侠生平概述

黄啸侠(1900-1981),番禺区石暮镇莲塘村人,我国著名爱国武术家,也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武术大师,人称“铁臂鸳鸯手”,江南五虎将之一。

黄啸侠从小热爱武术。1921年随父在广州市西关文昌路当店员。空闲时到“广东精武体育会”学武术,初拜师在广州西关教拳,洪拳的传人“大力士程华”,擅长“藤箍手”。

随后师从陈官伯、李恩学蔡李佛拳术和器械术。陈官伯、李恩是蔡李佛第二代、第三代传人,黄啸侠勤学苦炼,深得陈官伯、李恩真传蔡李佛拳术。在广州精武体育会,黄啸侠师从赵连和、陈铁笙、王凤岗学北派武术。1923年随拳师孙玉峰十二年得真传罗汉门拳法和大刀法。

1927年夏,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和任潮挈,万籁声南来广州,组织“两广国术馆”(两广是指广东、广西两省),聘请傅振嵩、黄啸侠、顾汝章、李仙五、耿德海任武术教练。

1931年“9.18”、日军侵华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啸侠满怀抗日救国雄心壮志,凭自己超群武艺和从孙玉峰拳师学得罗汉门大刀法的绝技,创编“抗日大刀法”,积极与广东省国术协会共同组织大刀法教练训练班。黄啸侠亲自出任训练委员会委员,亲自传授大刀法武技。受训毕业的教练员,分赴各地训练抗日士兵和民众。练武卫国之星火燎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吼怒声威震日寇。当时广州、佛山等地民众习练大刀法,同仇杀敌,斗志昂扬。民众盛传黄啸侠是抗日爱国武术家。黄啸侠抗日功迹在《中国国术史》一书里写下光辉篇章。

1938年广州被日军侵入,黄啸侠到香港与拳师谭文彪等人,创办香港中国健身会。在香港中国健身会、香港精武体育会、香港青年会武术班任武术教练。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返回广州。

1957年5月黄啸侠代表番禺县参加在广州市举行的“广东省武术观摩会”武术比赛,黄啸侠表演自己创编的练手练步拳,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广东省体委推选黄啸侠代表广东省运动员,参加在北京第一届“全国武术观摩会”武术比赛,黄啸侠表演练步拳,荣获金牌一等奖。

1958年至1974年先后担广东省武术队武术教练,广州市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武术教师。1957年至1980年先后担任广东省武术协会主席和广州市武术协会第一届至第三届委员会主席。2007年12月,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体育总会、广州市武术协会追授予黄啸侠“武术特殊贡献奖”。1975年,黄啸侠退休后在番禺县当选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列人“番禺名人录”名人之一。

1984年广东省体委、广州市体委、广州市武术协会联合召开“广州市武术代表大会”,省体委领导在会上号召武术界同仁积极整理黄啸侠的武术遗产,发掘这块国术瑰宝,为振兴中华武术作贡献。1979年广东省体委科学研究所邀请黄啸侠到广州一起编写他的拳法,由黄啸侠口述练手拳、练步拳动作和要领,并由黄啸侠亲自表演套路动作并录像。再由黄鉴衡、曾广锷两同志执笔整理、编写《黄啸侠拳法——练手拳与练步拳》一书。1983年春由广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三十八万五千本,由广东省新华书店发行。国家体委确认“黄啸侠拳法”为中国武术传统拳种。同年在广州市体委支持下,成立了广州市第一个民间组织——黄啸侠拳会,旨在通过对黄啸侠教授精湛的技艺拳法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加快岭南高校武术学科专业建设,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为国家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08年黄啸侠拳会和番禺区石暮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中国文化部申报“黄啸侠拳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继承、发扬“黄啸侠拳法”,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争光。

2黄啸侠武学思想的研究与设计

2.1黄啸侠武学思想研究内容设计

2.1.1以武立德以德立本

自古有云:“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大凡在武术方面具有非凡的造诣,且武德高尚者都有很多的崇尚者和追随者。

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可知,黄师傅自幼习武且刻苦努力,走遍大江南北寻访名师,习得一身武艺,经其研學思考自成体系形成黄啸侠拳法,在武术上可谓是造诣颇深。在黄师傅走遍大江南北时学习到的不仅是技术,更主要的学习到武术真正的内涵“武德”。首先,黄师傅谦虚好学,善吸纳别人优点长处,友善相处。在他拜师学艺时,不分派别,择优吸纳,学而不厌,以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其次,黄师傅待人友善彬彬有礼。黄师傅在“拳语”中写道:若务于语求胜,一时之快,故终至疾言厉色,恶声相向,甚无谓之。有些人务求用语言取胜,以凶恶面色,恶声疾人的态度是无谓的。若恶言相疾,必引起反感,影响团结,甚至惹火相打,造成事故。最后,黄师傅胸怀正气,明辨是非,扶持正义的武德,在抗日期间,以他从孙玉峰祖师学得的大刀术,编写了大刀法,训练抗日志士,勇杀日寇,成为民众盛传的爱国武术家。

通过对其学生的走访中可知:黄师傅经常教导学生“习武以德为先,以德立本;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品德,学武之人,尤其要讲究武德,要胸怀正气,明辨是非,扶持正义,否则武术就会成为残暴别人的工具,会危害社会。因此,武术关系到人类的繁衍和武术本身生命的延续”。正是他身怀高尚武德、扶持正义、胸怀正气、明辨是非,六十年武林生涯中,不少武林高手与他是好朋友,好师兄弟。众多的学生,门徒都尊敬他,保持友好往来。

综上所述,黄啸侠本身具有高尚的武德,作为学生谦虚好学,勇于探索创新;作为老师,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作为大国之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一种品德:习武以养德,以德以立本。因此,积极挖掘整理黄师傅的武德内容,使其具体化形象化的展现给大家,并引入学校、社会中去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良品德的传播与发展。

2.1.2博采众长、自成一体、追求本质、勇于创新

中华武术传统武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我国武术的发展高峰期在清朝的中后期,可谓是拳种流派繁多,各种不同风格的武术流派也相继而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一片繁荣景象。但是,纵观武林的发展无不充斥着门户之见,不同拳种流派间的相互排斥、相互争斗的“华山论剑”无不阻碍了武术的发展。

黄啸侠师傅自幼习武,立志学好武术,卫国强身,振兴中华。他冲破了家庭要他继承祖业的桎梏,周游各地,遍访各派名师学武。先后拜访各门各派拳师不下十几人,少年时就拜著名的蔡李佛拳师李恩、陈官伯为师,后入广州精武体育会,拜赵连和、陈铁笙、主风岗为师,特别是拜北平孙玉峰拳师门下,刻苦学习十多年,得到孙师傅悉心传授北派罗汉门拳技和各种长短兵器,对孙师傅的著名十八路罗汉拳等尽得其秘。他还不远千里,不惜耗费资财,到省内外、到上海、香港、澳门等地访师学武,与各派名师交流学习。黄师傅还学习过拳击、剑击、刺劈刀、射箭、摔跤等武艺,并学过气功、铁砂掌等。从他习武的经历中可看出,黄啸侠主张消除门户之见,并在此基础上,虚心学习各家各派的技法,吸收其长处,以充实自己。

由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和实践,黄师傅掌握南北派多种武术,熟悉气功、易筋经等的练功法,擅长擒拿术,对棍术、剑术、刀术等长短兵器也有很深的造诣。他长期研究、分析各派、各家武术及西洋拳术的特点,博采百家之长,经过反复实践、总结、改进、提高,终于创造出独立一家、自成一体的黄啸侠拳法,成为一代宗师,不愧为南拳的一个重要流派。

武术最本质的属性就是技击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在竞技的道路上的发展发生了“高、难、美、新”的变化,却丢失了武术的本质属性。武术套路也成为“花架子”的代言词。也有很多的武术家对于近代武术的发展表示担忧。黄啸侠认为习练武术要追求其本质内容,应当简捷、实用,摒弃华而不实的花法。

黄师傅从20多岁起开始教拳,从1928年广州国民体育会成立,到解放后,黄师傅担任广州武术队教练,1959年任广州体育学院的武术教师,一直至1973年退休回乡,后又被广州体育学院返聘,培养出了一大批的优秀的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在这50多年的教学中,黄师傅一直秉承着武术技法的直观、实用,并且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技击能力,在对练中不断的体会其蕴含的攻防技法。黄师傅说过:“有人认为西洋拳术动作简单,只有直冲拳、勾拳等主要拳法,其实,最简单的动作才最实用,直拳出击最快速,很实用,这是西洋拳术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中国武术的基本功就要做到快、准、力:快,是出手快,使用直拳,从最短的距离,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方法,抢先击倒对方,以快打慢;准,就是要对准目标,击中想要击中的要害部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熟练的技巧,机警、冷静的头脑和巧妙的战术;力,是基础,尽管前面两点做到了,但如果力量不足,则等于隔靴搔痒,毫无结果,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充分的表明了其追求武术本质的观点和做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起来,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改革和创新,黄啸侠师傅同样也是对于前人所传武术技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继承,最终经过自己对武术的理解和实践的经验,对其进行修和创新,创立了新的技術体系——黄啸侠拳法。该拳法不仅柔和了多派中国传统武术流派的技法,还吸收了西洋拳击的技法和理念,黄师傅创编的套路练手拳、练步拳步法是借鉴了西洋拳击的技法。把西洋拳击融入到中国传统武术中区,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创新。黄啸侠拳法在1983年时被国家体委确认为中国武术传统拳种。

2.1.3创编刀法,以武卫国

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习练武术是为了保家卫国,在我国古代习武者保家卫国的事迹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习武者与捍卫国家民族尊严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习武者把以武卫国作为武德的重要部分。黄啸侠师傅在民族危难之时,发挥自己特长,为捍卫民族尊严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

1931年“9.18”日军侵华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啸侠满怀抗日救国雄心壮志,凭自己超群武艺和从孙玉峰拳师学得罗汉门大刀法的绝技,结合抗日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创编“抗日大刀法”,并将其编写成书面教材,积极与广东省国术协会共同组织大刀法教练训练班。黄啸侠亲自出任训练委员会委员,亲自传授大刀法武技。受训毕业的教练员,分赴各地训练抗日士兵和民众。练武卫国之星火燎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吼怒声威震日寇。当时广州、佛山等地民众习练大刀法,同仇杀敌,斗志昂扬。民众盛传黄啸侠是抗日爱国武术家。黄啸侠抗日功迹在《中国国术史》一书里写下光辉篇章。在黄啸侠曾经笔筒上写着: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八日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为我国最大耻辱,愿同胞振奋,誓以雪之。这充分体现了黄啸侠以武保卫国家的武学思想。

2.2黄啸侠武学思想主要研究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存在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黄啸侠从屈辱的动荡年代到逐渐强盛的和平年代,在这样一个不平常的年代里给很多中国人留下了伤痛的记忆和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憧憬。作为以为爱国的武术者更是有着强种卫国的民族使命感,通过对黄啸侠这段不平凡历史年代资料的整理与数理,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武术在这段实践发展的历史性,还可以挖掘武术在保家卫国的一种精神时代感。另外黄啸侠不仅担任过武术教练,还进入大学担任教师,在黄师傅从教的这几十年多多少少都会留下自己曾经的笔墨,这些笔墨一方面有其对武术的感知与理解,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者对育人的也会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通过收集其留下的笔墨(日记、自传、信件、报刊、官方统计资料、历史文献等),经过仔细梳理与分析会为黄啸侠武学思想的研究添砖加瓦的。

2.2.2口述历史方法

口述方法是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的口述历史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或者录音和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简单的来说,口述历史就是通过录音访谈收集口头回忆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个人评论。通过对黄啸侠家族人员、学生徒弟、好友以及打过交道的访谈,可以了解黄啸侠老师作为家人是怎么样的人,作为老师有怎样的师德和品质,作为友人又是如何待人处事等等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与整理提炼出黄啸侠武术的思想内容。

2.2.3实地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运动形式。但是目前我国武术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还稍有不足,在研究方法上还应增加多元的研究方法。因此,对武术的研究中我们深入实地研究,一方面我们要通过练习武术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来感受武术所包含的技击含义和对自身的体悟;另一方面在实地的生活中通过交流谈话等内容提取有效的资料。

3结语

黄啸侠作为一位爱国武术家,不仅在我国武术的历史发展上也留下“黄啸侠拳法”的印记,而且在武术领域的成就和贡献是后学者难以逾越,其德其文也成为后学者的楷模。首先黄啸侠的思想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吸收容纳了惯于南北的中国武术的丰富内涵,也兼容了国际优秀的武技优秀内涵。其次他作为一个爱国者,以自己切身实际的能力捍卫民族尊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黄啸侠拳法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确立为129个拳种之一,可见黄啸侠对武术理解和解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去创编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武术。因此,研究黄啸侠武学思想不仅是时代的需要,而且对武术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对武术的传统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武术
论大同武术的发展
少林武术文化系列之二 少林武术与中医养生
武术的“语言批评”
孔院武术,想说爱你真的不太容易
中华武术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梅山武术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