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应用型本科工程类科目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2018-08-28孟亚军唐小萍贺韵宁曹艳霞资葵

中华建设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实践教学

孟亚军 唐小萍 贺韵宁 曹艳霞 资葵

【摘 要】 当今大学课堂陷入困境,整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程度低、实践教学缺失、教师教学渐失活力。针对目前出现的困境,本文从对应用型本科工程类科目课堂教学质量的认识出发,分析了大学专业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在大学课堂中的作用,探讨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工程类科目课堂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工程类科目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以期达到和谐大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类科目;实践教学;专业教师

【Abstract】 Today's college classrooms are in troubl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s that students have a low level of participation,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eachers lose their vitalit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ubjects, analyzes the role of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and explores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ubjects.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medium education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ubjects are in order to achieve harmonious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Engineering subjects;Practical teaching;Professional teachers

1. 應用型本科院校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于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遗憾的是,通过考察当前的大学课堂,不难发现,当前大学课堂正陷入一种困境:学生参与程度低、实践教学缺失、教师教学渐失活力。

(1)学生参与程度低。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统一活动过程,是师生知识、经验与情感的交流与交往的过程。然而,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仅有不足15%的大学生表示课堂上经常与教师有进行交流活动。我国的大学生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流,师生交流则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交流之一。在当今的课堂中,随着师生关系的疏离,往往表现出师生之间几乎“零交流”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学生对大学课堂存在误解,认为课堂都是过时知识,不学问题也不大;其次,大学生与大学老师之间相处交流的时间太少,一般的教师一周大体是两次课,课后基本没有互相了解的机会。

(2)实践教学缺失。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但是,反观当前大学课堂,教师照本学科者多,实践操作教学者少。课堂教学多以讲授为主,毫无实验教学,操作教学,单一的授课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听课率。

(3)教师教学渐失活力。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着重体现以一线生产和活动的实际需要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注重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关于大学教师对课堂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教师的素质,另一个是大学教师的能力。而现在的新进教师多数从校门到校门,只有理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差;有的既无双师证书,又无实践能力,有的是名义双师,仅有证书、无实践能力,真正又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双能双师”比较缺乏。

1.2 针对以上出现的三个问题,1,2是互相作用的,因为实践教学的缺失,以致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流于照本宣科,学生参与程度低。所以,要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势必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地位和比重,故本文会从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和加强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2. 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素质提高

前面提到,当前大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渐失活力,究其原因,有学生的作用,但是最大的原因是教师本身,因为新进教师多数从校门到校门,只有理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差;有的既无双师证书,又无实践能力,有的是名义双师,仅有证书、无实践能力,真正又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双能双师”比较缺乏,这样的教师难以适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大学教师的要求;另外,教师也存在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大学教师素质,从而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

2.1 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

(1)鼓励教师取得除教师资格证以外的“第二证”。“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重要力量。尽管“双师”不是“双证”,但无“双证”的教师,也难胜任“双师”的岗位。

(2)设立“技术休假”制度,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通过校企合作、校工合作、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和模式,加快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职教师队伍。

(3)利用社会资源,选聘优秀的兼职教师。师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计划地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加入教师队伍,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或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

2.2 大学教师素质提高。

大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特征:(1) 乐观、自信、热情;(2) 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研究兴趣;(3) 尊重学生;(4) 言谈自由、开放;(5) 富有学识;(6) 上进心强, 职业态度端正;(7) 有正确的教育观;(8) 善于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氛围。大学教师只有能够具备以上基本素质,才能从个人魅力方面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2.3 另一方面,大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课和写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通过随堂聆听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及时进行反思,或与其他教师多交流、查漏补缺有助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应当正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传道受业解惑,要着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不断的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和更新已有知识体系,给学生提供实用、前沿的技能和知识,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提高应用型本科工程类科目实践教学比重

3.1 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群,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但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之所以停步不前,原因在于: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3.2 基于以上原因,具体落实到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而这需要高校构建开放式实验室,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平台,吸引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

(2)将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把课堂搬出教室,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课堂上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4)创新毕业论文写作,相比于教师在课堂讲授,对于工程技术类学生,可以安排到施工项目及相关监理等建设单位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工程类的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业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樊玲,韩越,顾素素,朱丹婧,蒋梦园,王浩森.影响大学课堂效率的教师因素与提高途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6):421.

[2] 刘华锦.大学课堂文化:困境中的反思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11):225~229.

[3] 李晓翠.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類专业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09):165~167.

[4] 邢妍.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259.

[5] 韩焱,王文寅,张克勇.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03):1~6.

[文章编号] 1619-2737(2018)01-18-631

[作者简介] 孟亚军(1990.8-),男,籍贯:湖南宁乡人,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工作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方向为铁路桥梁梁轨地震响应。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实践教学
提升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