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实训教学困境剖析与对策探讨

2018-08-28邓韦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应用型制造业

邓韦

【摘要】机械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差距较大,根源在于我们的大学没有真正重视实践能力。自然也缺乏对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没有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实训制度,结果在实训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乱象。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和揭露,同时也提出了解决这些混乱的思路和对策。最后强调,除了要坚持作者力主的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核心思想外,还要采用多种手段并举的措施来加强实训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制造业 应用型 实践能力 实训中心

作为以服务社会为职能之一的大学,尤其是定位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就是要把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而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实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并举的培养模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提高,只有经历过这二个阶段学习的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对从事制造业的人来说实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制造业在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工科院校的推崇。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惯性思维还没扭转过来,对实践的重视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大学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比例的专题探讨,对实训教学缺乏科学的研究,对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关系层次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实践教学问题还停留在摸索层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的合理占比及有效衔接,如何实现校外实习是校内实训基础上的飞跃,如何实现三个阶段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制度化的培养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困惑。

一、机械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对接不畅,机械各专业实训时间长短混乱且无据可依

实训课是在理论课前还是在理论课结束后本应该毫无争议,但实际情况却出现理论课还没上,但根据按部就班的教学进度则开始实训了,其效果就可想而知。按照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一结束,就应该尽快安排实训,但是由于期初的教学方案已做出安排,而且这种安排常常与实际教学规律不够吻合,使我们理论教学的效果在实践时经常要大打折扣。机械学院的专业负责人对不同专业的实训时间和实训工种的设定,并无有据可行的科学制度作参考,制定出来的实训方案自然随意性就较大,更别奢谈能取得好的实训成果。

2.实训教师的素质不容乐观,实训教材可操作性不强

许多院校的实训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虽有短暂的企业培训经历,但与具有丰富生产加工经验的操作技术人员相比仍有不小的距离。而少部分具有企业实际操作加工经历的教师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资培训,理论方面也有欠缺。而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却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师培养机制,这让不少想提升自己的教师常常望洋兴叹。这也造成了适应现代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明显短缺,从而难以培养出更多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市场上实训教材鱼龙混杂,真正对师生有帮助和提高的教材,往往少之又少。原因在于机械专业的实训设备尤其是数控设备,产品型号多,操作系统多,应用软件多,常让人难于选择。采取本校实训老师的自编教材,因为能力和实际经验不够,可操作性方面难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尤其在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体现现代工厂的新需求方面明显不足,矛盾相当突出。

3.校内实训中心基地建设不足,实训氛围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差别较大

受办学经费的限制和机械专业实训设备门类多且价格不菲,对实训中心的投入明显与实训需求有比较大的缺口,设备技术不仅落后于现状而且略显陈旧,门类也不够齐全,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现代制造技术的日新月异。绝大部分实训教学只是停留在模拟实训的水平上,更谈不上将“工厂”搬进校园的“零距离”实训模式,这势必造成我们的毕业生真正走进工厂时,还是上不了岗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4.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校外实习应该是在校内实训基础上的升华,而目前的现状却是企业不乐意和学生不满意。原因就是我们的校内实训质量不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企业方面担心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效率,往往给学生安排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甚至是流水线一类岗位。学生抱怨学不到东西,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企业反而觉得学生能力不行,没有什么合适岗位他们能顶上,能做出这样的安排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否则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损失该有多大,无形中造成校企“双输”的局面。

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的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工程师等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以弥补实训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给在职的实训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校企互补教学,接触前沿的技术完成对知识的更新,从而成为集理论和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以河北科技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为例,他们每年都派出3~5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既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学院和企业的联系。此外,他们还与中国一拖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3302工厂,石家庄双环汽车有限公司,石家庄金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实习合作关系,提升了整个学院的实践教学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河北省名校热门专业。

2.加大对校内实训中心的投入,建立与企业真实情境相似的实训环境

随着国家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动,未来的中国制造必将朝着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四个化”发展,要想我们的大学生不落后于时代,只有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让他们接触和操作更多更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甚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同时校内的实训基地也要引入企业文化和“5S”管理,用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但在实训过程中掌握各种技能,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从而为校外实习和企业上岗工作做好良好的铺垫。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要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工作场所中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就业能力,这种能力在实际岗位中发挥的作用要甚于专业知识。据教育部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显示,就业率第一是985院校,第二是高职院校,第三是211院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第六排在最后。为何高职的就业率居然能排在211院校之前,这是高职院校长期以实际动手能力为本,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锻炼出来的结果。像我省的高职院校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每年的就业率都稳定在98%以上,居全省院校前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制造业的用人单位内形成了良好口碑。

3.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建立合理的实训培养方案

对部分实践性强的理论课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践课堂中面对面教学,改变过去刻板面对黑板和屏幕的模式教学,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在实训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听取一线实训老师的意见,还要听取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建议以及实训学生的呼声。一个好的实训方案必须保证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前后连贯,时间占比合理,每一阶段有层次递进,保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外我们要开放实训中心,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动手,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操作比赛,带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实现以点带面从而提升整个机械学院的实践水平。以我校江西科技学院的机械工程学院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力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课外开放实训中心,而且我院的机械学子也勤于动手和积极进取,在参加2016年江西省工程综合训练能力比赛中勇夺第二名,在代表江西省参加2017年全国工程综合训练能力比赛中又获得全国二等奖,作为一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能有此成绩实属不易,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这是对实训教学的成功探索,也是实训中心对学生课余开放所结的硕果之一。

4.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实训中心

由于机械制造行业尤其是一些高端前沿的数控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快,单凭一所大学的财力难免捉襟见肘,师生们很难用上最新最全的一流设备和技术。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参照部分省市的做法,联合申请建立一个全市乃至全省的实训中心,为各个院校建立一个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统一实践场所,而且统筹解决实训中心的师资问题。有了这样的实训中心,必将极大推动当地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像我国北方名城天津,早在2011年就投资2.8亿元,在当地建成了一个占地120亩的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天津培养制造业人才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场所。最近几年天津制造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不说与有这样一个先进的技能训练场所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连续四年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全国比赛中皆荣获一等奖,力压许多研究型全国知名高校,优异成绩的背后不仅仅是是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度重视和对实训教学方法的推动有力,还与有这样一个规模功能齐全的国家级实训基地作支撑不无关系。

三、结束语

为了应对21世纪机械制造业迈向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尤其要去适应讲究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在实训教学上不斷创新,才能真正培育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制造业英才。要创新,除了要坚持“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三位一体外,还要创新对实训教学的评价方法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此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鼓励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也只有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特色,才能真正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实用型机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覃远霞.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2,(6):43.

[2]赵焰平.校企合作下机械专业实训项目教学方法[J].职业技术,2009,(9):67.

[3]武冠蓉.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路径分析[J].科教导刊,2014,(36):17.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应用型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