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友和:传统工艺酿造百年飘香

2018-08-28安平TextbyAnPing

今日辽宁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酱古法营口

◎文/安平 Text by An Ping

在中国5000年“咸”史上,酱位列“咸”班,号称百味之将帅。最初的中国酱,乃是以动物为原料的肉酱,被称为“醢”:因为选材珍贵,味道上佳,不可多得,故食“醢”者,多为天子王公。传说周天子每逢正餐必循祖制,摆60道醢,方能大快朵颐。可见,古代中国酱的起点甚高,走的是贵族路线,布衣百姓根本不得食。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西汉时期,以豆、麦为原料的植物酱——豆酱隆重登场。

东北黑土地上的先民们从辽金时代开始食用豆酱,严寒酷暑的自然环境,让他们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养成了“无酱不欢”的饮食习惯。而在如今的营口,传承已逾百年的古法酿酱,已经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特别是坚守十二道传统工艺,精心酿造的百年“郑友和”传统大酱,更是飘香海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

营酱百年,天恩地赐老字号

营口盛产中国传统大酱,绝非偶然。东北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产地,大豆是大酱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特别是黑龙江大豆,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尤其适合酿造大酱;营口则有酿造大酱的另一种主要原材料——百里盐滩上盛产氯化钠含量高达99%的食用盐,其富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咸中带鲜,回味甘甜;同时,营口还处在北纬40°的地理位置,日照充足,气候干燥,具有酿造大酱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高品质的黑龙江大豆如何就来到了营口?据《营口旧方志》记载,近代营口自从开埠以来,辽河岸边舳舻相连,营口老街商贾云集,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是东北地区最为繁华的水旱码头。东北大豆在这里转运全国各地,就为营口众多酱园提供了充足的酿造原料。

优质充足的原料,便利的交通,适宜的天气,加之勤奋的营口酱人对传统酿造工艺的执着追求,到1909年,营口就有了14家繁荣兴盛的知名酱园,即同来德、万兴源、恒盛源、义德长、德源长、复亨长、宝聚源、东兴居、义和顺、复生长、玉生栈、天成顺、长发顺、东兴盛。改革开放后,营口酱业发展迅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营口大酱开始畅销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如今,营口20家大型现代化酱造厂生产的酱产品,年产量超过了12万吨,不仅在东北三省和南方地区浓香四溢,还香飘四海,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成为营口对外发展的一张金字招牌。

在众多的本地品牌大酱中,知名品牌“郑友和”传统大酱创立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据记载,其创始人郑友和,自幼聪颖好学,精心研磨工艺,深得祖传酿酱之精髓。传统技艺要发扬光大,必须博采百家所长,青年郑友和不满足于家传,不断地走南闯北,遍访天下酿酱名师,虚心求教。学成归来后,郑友和创造了“郑氏酿酱法”,其精髓是“料好、曲优、艺精、晒制”,关键点在于“眼看、心记、手研、鼻嗅、口试”。其中的浸豆、蒸豆、拌料、制曲、制酱醅、晒酱、榨油、炒酱色、配酱色、晒油等十二道传统酿造工艺,成就了“郑友和”传统大酱“古法酿酱,回味绵长”之美誉,从此名震一方。

目前,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郑友和”传统大酱品牌,由营口郑友和食品有限公司古法酿造出品。

古法酿造,十二道工艺的绵长回味

就如同最早的肉酱“醢”演变成了现在“以豆合面而为之”的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大酱的生产工艺、生产手段也在不断地演进变化。但是千变万变,始终不变的是传承百年的酿造工艺:一个“酿”字,饱含了这项古老技艺随着时间流逝,在无数酱人手中、心中和记忆中代代相传的不懈坚守、深厚感情。其中,源自123年前的郑友和十二道传统工艺酿造法,堪称一部经典的传统文化传承史。

百年郑友和人对大豆原材料的要求依然几近苛刻:大豆直径要在4毫米到5.5毫米之间,蛋白质含量要达40%至43%。公司市场部总监张岱说,脱脂大豆酿出的大酱又苦又涩,会失去传统风味,所以“郑友和”传统大酱全部采用黑龙江非转基因特级大豆,同时必须使用产自营口的本地食盐。

秉承古法酿酱,强调用料一流。郑友和十二道传统工艺酿造法,即坚持以人工精心筛选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非转基因黄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清水淘洗、浸泡,晒足180天后,进入“蒸豆”工艺: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木桶,经高温蒸熟后,再冷却;“拌曲”和“发酵”是把“酱曲”与蒸熟的黄豆拌和混合在一起,用竹制大簸箕移入透风的发酵房,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发酵;在“入缸”工艺中,把前期发酵5~6天后的大豆装入陶制大瓷缸,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盐水,缸口盖上竹制的大斗笠:一排排整齐的大缸承载着日渐丰盈的大豆,就像即将冲锋陷阵的士兵们必须经过极为艰苦的磨炼——进入“日晒夜露”阶段,在这幅蔚为壮观的传统画面中,白天缸盖打开,“豆兵们”充分吸收阳光,务求强健体魄,促进蛋白质分解,夜晚的大缸则盖上斗笠,“豆兵们”沉沉睡去,继续养精蓄锐;待到日晒夜露365天后,大豆们已经充分地发酵成汁,再经历反复地抽油晒油,直到“沉淀灭菌”,最后结合现代化的封闭式流水线、无菌操作和全自动灌装技术,完成出品。如此酿出的传统大酱,才能富含油脂,色泽油亮,酱香浓郁纯正。

近年来,为了适合现代人的饮食口味,追求更可口、更健康理念,营口郑友和食品有限公司不断研发系列新产品,减盐增甜,努力打造美味和营养完全释放的独特品质,郑友和品牌酱已经香飘四海,成就了万千消费者餐桌上的饕餮盛宴。

酱香千里,“郑友和”里的家乡味道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是最早发明酱的民族。数千年来,中国人“种豆造酱”,平日三餐对酱及酱产品的深深依赖,极大地影响了各民族的饮食生活,也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史上的“酱文化”情结,这种情结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东方世界,远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与“中华饮食文化圈”基本重合的“泛亚洲酱文化圈”。正所谓:百家酱,百家味。无论你身在何方,离家多久,总是会怀念起家乡的味道;吃惯了家乡的酱,那一抹浓浓的酱味,即便你远隔万水千山,多少年后,依然会久久回味齿颊间曾经的留香。

一勺酱吃出家乡的味道。在一场“营酱飘香家的味道”营口本地产最佳口味大酱品鉴会上,来自各地的营口市民们带着对家乡的炽热情感担当裁判,现场品酱香、尝美食,并通过现场品鉴、线上投票等方式,评选营口最好吃的大酱——营口郑友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郑友和”传统大酱拔得头筹,这是对“郑友和”古法酿酱、百年品牌的最大褒奖。目前,“郑友和”品牌酱已经入驻了东北各大卖场;在河北、内蒙古等省份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战绩;并在华东五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的52家大型连锁超市有售,南到广西,北到漠河,东到上海,西到新疆,“郑友和”传统大酱的钟情者遍及四面八方,其中的品牌黄豆酱、小锅酱更是远销北美地区,获得了广泛赞誉。

百年“郑友和”酱文化,是中国酱文化在中国北方的实践者。古法酿酱滴滴流香,道道工艺回味绵长,营口郑友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郑友和品牌第四代传人郑广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郑友和人永远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秉承传统工艺,坚守古法酿酱,不断创新口感,坚持与时俱进,我们不求做百强企业,只求做百年企业,将一如既往、一丝不苟地做好营口品牌——“郑友和”传统大酱。

2017年,“郑氏酿酱法”获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白天缸盖打开,夜晚的大缸则盖上斗笠

(图片由营口郑友和食品有限公司提供)

猜你喜欢

大酱古法营口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营口古代文明展》的内容设计与特色
大酱情怀
营口高校学生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研究分析
The Bees of Banliao
在伦敦唱歌,在墨尔本听
营口机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自然发酵大酱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