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18西班牙流感屠杀的艺术家

2018-08-28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席勒维也纳流感

文_郑朝辉

维也纳 1890~1905

今年是2018年,整整一百年前的1918年注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不平凡的年份之一。持续近五年的人类历史上首次世界级大战于那年结束,而结束的原因之一是一场比战争更为恐怖的浩劫——“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一种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Spanish flu)的传染病在全球蔓延,造成全世界近5亿人感染。据不完全统计,期间共约有5千万到1亿人死亡(1918年全球人口约17亿人),传播范围覆盖了太平洋群岛、亚洲及北极地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一般流感的死亡率约为0.1%)。因为当时西班牙的疫情最为严重,有近800万人受感染,甚至包括西班牙国王,所以被人们称为西班牙型流感。

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迫”结束的因素之一。就在这群不幸罹难的人类中,更不乏无数年少有为的杰出人才。

这一年,即1918年,克里姆特因为流感引起的肺炎去世。此前一年(1917年),埃贡·席勒刚从战场上回到了自己恋人的身边,并受邀参加了分离派的第49次展览。历经沧桑后,收起不羁之心的他,仿佛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快乐,但没多久不幸就降临了。在秋天,即将做父亲的埃贡·席勒,先是遭遇了自己怀孕六个月的妻子爱迪丝·哈姆斯(Edith Harms)及即将出世的孩子因流感去世的悲痛,然后就在刚成为鳏夫之后的第三天,他自己也因患流感在孤独中死去,年仅28岁。紧接着,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建者奥托·瓦格纳及其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穆塞尔也在这年去世。这个流派曾经的灵魂人物逐一消亡。

同年,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任帝皇弃位,一战终结,奥匈帝国最后一场严冬的到来,仿佛一个看似升平实则暗流涌动的旧世界轰然坍塌。1918年成为了“世纪末维也纳”的一座分水岭,自此真正步入现代。

事实证明,残酷战争下开动的“死亡收割机”远不及病毒爆发来的效率高。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在病毒面前真的实现了人人平等,其中自然也包括这些正在书写艺术史传奇的“分离主义者”。只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东西要有价值得多,而不仅仅是几个死亡人口的数字。

西班牙流感

布达佩斯 圣伊斯特万大教堂

西雅图警察戴着口罩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期间

我们今天依旧可看到他们的作品,并从中看到和现存照片里不一样的人和人性,这些画作更能揭示当时人的内心和精神面貌。这不仅仅是艺术家在技巧上的卓越表现,更是他们对周遭对世界的深度思考和反省。

那不是在照像机镜头前被盛装礼服掩饰住的人和世界,而是一个个西装革履和蓬蓬裙下真实裸体的人,是为肉体的羞耻和情欲所折磨的,内心充满孤独、焦虑和迷惘的人。

猜你喜欢

席勒维也纳流感
流感大作战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小心,流感来了
为什么儿童容易患“流感”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