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框架体系研究
2018-08-28王靖春王雅桐
王靖春 王雅桐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06)
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煤炭产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2016年我国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行业内部结构因此进行了调整。尽管我国已建有陕煤集团红柳林煤矿、柠条塔煤矿等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但个别千万吨级矿井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现有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矿区的发展需要。因此,开展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框架体系研究,不仅可以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生产,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矿井的生产成本,推动和引领我国千万吨级矿井走上科学发展、安全高效、节约利用、绿色和谐之路。伴随我国煤炭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千万吨级矿井将成为我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大型现代化煤矿格局的形成也将改善我国矿井未来发展的不利局面,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千万吨级矿井的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1 千万吨级矿井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组织机构方面,存在部门、层级设置繁杂,缺乏协调,岗位配备人员较多,责权划分不清等问题。千万吨级矿井中部门划分过细,会导致各部门职能重叠、职能划分过度、降低管理效果。千万吨级矿井组织结构应在部门设置上力求合并,删减部门及中心下分的科室层级,优化部门及岗位职责,实现扁平化管理;在人员定岗上,应从一岗多人转变为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人员配置,进一步推动组织结构变革。
在成本管理方面,对主要涉及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商品采购成本和采购费用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成本管理内容应强调全面性,即成本管理应包含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构成维度方面的全部成本,应综合应用定额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市场化管理、绩效管理等多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全面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不应追求多而全,而应具体分析各种管理方法的内部逻辑性,使得各管理方法相辅相成,实现各种管理方法综合运用的效果最优。
在消耗定额方面,矿井制定消耗定额是为了方便计算开采每吨或每万吨煤所消耗的某种物资数量,然而大部分矿井的制定方法并没有考虑到煤炭成本构成的特点,而是将一定时期某种物资的实际消耗量总和与煤炭产量的比值作为这种物资的消耗定额。依照煤炭产量制定的消耗定额不能体现原因,只能反映所提供物资消耗量的多少,没有考虑除煤炭产量外的相关因素,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额管理。由于在制定消耗定额时未包含煤矿生产的特点,没有结合成本发生地的地质条件、空间特征和生产过程,故定额计算的结果不能明确反映成本发生地、资源消耗用途和责任分配。
我国千万吨级矿井整体机械化水平较高,但由于未考虑设备的配套程度,机械化作业线不完善,在后续发展中应加强装备与设备水平,通过提高采煤机开机率等手段提升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减少人工作业,提高原煤生产人员效率;与此同时,持续研究和推行新工艺,进一步提高采煤效率。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和回采工作面效率低于标准值,说明有些矿井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可探索研究先进工艺的适用条件并进行研究示范,进一步加强装备与设备水平。有些千万吨级矿井的营业利润率远低于高效运行的标准值,经营效益较差,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达到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标准。
2 建设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框架体系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矿井管理水平
立足于千万吨级矿井的生产实际,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参考其他先进矿井的管理经验,总结、提炼、设计出适合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使矿井的生产经营管理向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通过改变对管理机制的研究,紧紧围绕高效运行的目标开展创新活动,可有效提升矿井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2.2 有利于提高矿井核心竞争力
千万吨级矿井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成本优势、品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良好的信誉和发展态势等组成。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方式,是维持矿井竞争优势的根本保障,是支撑矿井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技术条件,也是协调矿井生产经营活动,保障其高效有序运行的有效措施。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能源竞争形势,通过对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研究,提出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可以改善矿井的经营绩效,有利于提升矿井的核心竞争力。
2.3 有利于改善矿井发展模式
针对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顺利进行、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实现管理技术的突破,还能改善我国千万吨级矿井现有的粗放和落后的发展方式,推动矿井转变为安全、环保、节能的先进发展模式。
3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
3.1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含义
高效运行千万吨级矿井是指矿井布局合理、生产集中、机械化程度高、产量高、效率高、安全好、效益好,简称为“合理生产,三高、两好矿井”,与普通矿井相比,高效运行千万吨级矿井在各项衡量指标上明显领先。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主要体现在高效率与高效益两方面。高效率是指提高采掘工作的单产、单进,以实现减(掘进)头减(工作)面;通过合理布置矿井,实现矿井集中生产,减少采区及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改进生产系统,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精简管理机构,分流富余人员,通过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高效益是建立在高效率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从开采技术和科学管理两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矿井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优化采煤工艺,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实现矿井的专业化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就是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根据矿井生产经营特点,改革创新矿井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制定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推动千万吨级矿井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运行。
3.2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体系结构
在总结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的总体目标,根据矿井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外部约束条件,构建了以组织机构扁平化为保障,以专业化服务为助力,涵盖全生产系统优化、全面成本管理、全面定额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员绩效考核的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体系结构,见图1。
图1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体系结构
3.2.1 组织机构扁平化
千万吨级矿井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缩减管理层次,精简管理人员,使组织结构变为紧凑、干练的扁平化形式,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下可以降低矿井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千万吨级矿井的组织机构变革应以扁平化为导向,根据对现有组织的分析和问题的发掘,基于PDCA理论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置4个方面对组织机构进行改革。
3.2.2 全生产系统优化
煤矿生产环节众多,整个生产系统所包括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为实现全系统的优化必须从各个子系统做起,只有实现了各个子系统的优化管理,才能最终达到全系统优化的目的。针对千万吨级矿井的全生产系统优化,应从生产接续计划、生产技术、机电运输、生产调度、煤质管理等几个生产环节进行系统优化,并在各个生产环节中贯彻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3.2.3 全面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是对矿井经营系统、生产系统、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核算和考核,实现矿井生产经济化、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方法。全面成本管理注重结合科学的成本管理和全员主动参与,有助于经营层的要求和基层部门的目标达成一致。针对千万吨级矿井的全面成本管理,首先应基于三维结构模型建立全面成本管理构架,其次分析全面成本管理的实现途径,最后提出千万吨级矿井体系成本管控模式。
3.2.4 全面定额管理
定额是对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或进行某种工作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所规定的限额,通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确定的数量标准,也被称为“标准成本”。定额主要包括: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费用定额和其他定额。针对千万吨级矿井的全面定额管理,应按照计划、制定、实施、考核和优化5个步骤进行循环管理,从材料消耗定额、水电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费用定额4个方面进行定额制定与分析,在制定时应采取与各类定额相适应的方法。
3.2.5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反映了矿井在未来一定的经营期间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涉及到整个矿井的综合性、全面性管理活动,是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一般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核3个方面。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是按照工序、工作面、区队、全矿的顺序阶梯式转移,因此,千万吨级矿井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由工序层次预算开始,经过工作面、区队,最终形成全矿预算。
3.2.6 全员绩效考核
全员绩效考核是指千万吨级矿井通过采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矿井内部部门/区队、班组、员工等各层级考核对象的工作及其业绩进行考核,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对考核对象未来的工作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以达到其战略目标的方法。千万吨级矿井的全员绩效考核应先确定理论基础,而后逐级进行全覆盖的部门/区队考核、全覆盖的班组考核、全覆盖的员工考核,最终实现全员考核的目的。
3.2.7 专业化服务
专业化服务是矿井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专业化的组织、队伍或专家执行矿井自身非核心的业务或职能,将有形商品、服务、知识产权等内部投入品转变为外部购买的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取“长”补“短”,“长”是外部专业化组织的优势,“短”是自身经营的短板业务或运营成本高的业务。千万吨级矿井的专业化服务应先确定理论基础,而后分别对专业化服务决策、专业化服务业务定价、专业化服务后续管理3个方面进行分析。
3.3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指标及标准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指标应从效率和效益两方面进行。高效率指标主要反映煤矿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各类先进技术,促进煤矿高效运行的效果;高效益指标主要反映煤矿生产经营的基本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对比国内外资料,参考世界一流矿井建设标准的研究成果,搜集矿井近年的部分实际数值,综合研究确定了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的指标及标准,见表1。
表1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的指标及标准
3.3.1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指标
高效率指标主要包括:采煤机械化水平、掘进机械化水平、综合单产、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回采工作面效率、掘进工作面单进、掘进工作面效率、设备故障时间。
(1)采煤机械化水平是指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产量占回采产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采煤机械化水平=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产量/回采产量×100%。
(2)掘进机械化水平是指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的进尺占掘进总进尺的比重。计算公式为:掘进机械化水平=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的进尺/掘进总进尺×100%。
(3)原煤生产人员效率是指每一个原煤生产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原煤数量,是煤矿企业常用的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原煤产量/原煤生产人员实际工作工日×100%。
(4)回采工作面效率是指回采工作面的产量与回采工作面生产人员实际工作工日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回采工作面效率=回采工作面的产量/回采工作面生产人员实际工作工日×100%。
(5)综合单产是指每月一个工作面的煤炭产量。
(6)掘进工作面效率是指掘进工作面的进尺与掘进工作面生产人员实际工作工日的比值。计算公式为:掘进工作面效率=掘进工作面的进尺/掘进工作面生产人员实际工作工日×100%。
(7)掘进工作面单进是指每月一个掘进头掘进的米数。
(8)万吨煤故障停机时间是指每万吨煤设备故障停机所消耗的时间。
高效益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管理水平先进程度。
(1)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考虑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2)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反映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3)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企业净利润/净资产×100%。
(4)管理水平先进程度反映了高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针对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管理办法的完整性、详细程度、落实情况进行评价,由专家评定而得。具体评价标准为:建立全面的高效运行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行符合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建立全生产系统的先进管理体系;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制定并运用包含基于工序的材料消耗定额、水电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费用定额的全面定额手册;实行基于工序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全员绩效考核;对专业化外包服务进行专项管理。
3.3.2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标准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的标准为:矿井应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并积极推广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应尽可能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掘进,掘进机械化水平达到97%以上,并积极推广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矿井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应达到60 t/工;回采工作面效率应达到300 t/工;矿井的综合单产应达到50万t/(个·月);掘进工作面效率应达到0.8 m/工;采用连采工艺的掘进工作面单进应达到1100 m/(个·月);采用综掘工艺的掘进工作面单进应达到400 m/(个·月);万吨煤故障停机时间应小于0.13 h;营业利润率应达到26%;成本费用利润率应达到40%;净资产收益率应达到12%;原煤成本应保证在100元/t以内;管理水平根据评定应处于先进状态。
3.4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理论框架
以价值创造理论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作为管理改革理念,确立了以全生产系统优化管理为主线、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以全面定额管理为基础、以全员绩效管理为动力、以全面成本管理为重点的“五全”管理内容,以扁平化、职业化、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六化”实现途径,最终提出了“五全六化”的管理模式,见图2。
图2 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理论框架
3.4.1 扁平化
千万吨级矿井组织结构扁平化后可以去除冗余人员,减少组织层级,使信息在各层级之间快速传递,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可以扩大中层管理者的职权范围,有助于进行有效决策。组织机构扁平化是千万吨级矿井的发展趋势,是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基础。
3.4.2 职业化
千万吨级矿井员工职业化管理是为了使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素养、工作行为更符合岗位需求、企业战略和行业标准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员工职业化培训、员工职业化能力素质考核等工作。职业化管理应遵循4条原则:坚持职业化能力素质提升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标;坚持职业化标准与公司发展战略动态匹配;坚持职业化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进行职业化考评。
3.4.3 精细化
千万吨级矿井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为“五精四细”,具体包括:精华、精髓、精通、精品、精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能,细化分解每一项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和环节。千万吨级矿井的精细化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高效运行管理过程,重点体现在生产精细化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定额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等方面。
3.4.4 专业化
随着矿井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日趋增强,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服务公司,有助于千万吨级矿井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千万吨级矿井专业化管理可以更加关注矿井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重点,是实现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的重要支撑。
3.4.5 标准化
标准化是通过制订、发布并实施标准对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进行统一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的特定属性使组织在现代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科学管理,成为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千万吨级矿井的标准化应体现在全面定额管理、煤质管理、岗位标准化以及生产作业标准化等方面。
3.4.6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作用于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化能够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降低工作失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极大价值。千万吨级矿井应在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可以通过生产接续计划的信息化管理、采掘管理信息化、矿压管理信息化、生产调度管理信息化和机电管理信息化等实现;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可以通过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ERP系统(涵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等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实现。
4 结语
随着我国千万吨级矿井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重不断加大,千万吨级矿井高效运行管理体系有助于煤炭企业由过去的注重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关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本文提出的“五全六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千万吨级矿井管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达到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对实现现代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