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墩湾砂质海岸保护和整治修复探讨

2018-08-28李杏筠

关键词:砂质沉积物海滩

李杏筠

(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20)

砂质海岸是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相对脆弱的地貌类型,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将蓝色海湾整治列入四项海洋重大工程之一,要求开展海湾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增加人工砂质岸线、恢复自然岸线和海岸原生风貌景观等工程内容.2016年1月全国海洋工作会议明确把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列入“十三五”期间国家海洋局实施的六项重点工程之一,明确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为:结合陆源污染治理,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退堤还海、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海湾纳潮量,因地制宜建设海岸公园、人造砂质岸线等海岸景观.

当前,广东的砂质海岸面临侵蚀后退等多种威胁,存在对沙滩保护认识不足、砂质岸线利用不尽合理、沙滩随意开发破坏等问题,砂质海岸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亟需对砂质海岸进行调查,摸清砂质海岸的资源环境条件、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砂质海岸的修复及保护、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基础支持.

南澳县是省内主要的海岛旅游地,岛内砂质岸线目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和自然破坏.本研究选取南澳岛东南部的烟墩湾为例,通过实地测量,根据其沙滩剖面和沉积物粒径特征,结合地理区位、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砂质海岸的保护和整治修复进行探讨.

1 研究区概况

烟墩湾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东南部,东墩角与南角之间,西邻云澳湾(详见图1).烟墩湾湾面开阔,沙滩宽广,岸线较长,坡度大,海浪大.烟墩湾湾口朝南,口宽2.5 km,纵深1 km,弧长3.7 km,湾内海域面积1.3(km)2,水深3.2~9.4 m[1].

烟墩湾西北部沿岸为砂质海岸,按岸滩形态组合特征和成因,属于岬湾型砂质海岸类型,岸线曲折,岬角与海湾相间分布[2].由于波浪作用,波场物质通过沿岸输沙和横向输沙,导致烟墩湾形成不规则弧形的砂质海滩[3].沙滩分布在基岩岬角之间,开敞于海湾内,共分为4段沙滩.其中,东、西两侧有3处小规模沙滩,岸线长度在100~300 m之间,低潮时,沙滩平均宽度超过25 m.中段沙滩规模较大,岸线长度超过1.2 km,低潮时,沙滩平均宽度超过50 m.

图1 烟墩湾地理位置示意图

2 研究方法

2015年10月25日,对烟墩湾岸段开展海岸现状调查、海滩剖面测量、沙滩表层沉积物取样及粒度测量分析等工作,详见图2.

图2 烟墩湾砂质海岸岸线与海滩剖面调查站位示意图

2.1 现状调查

经现场调查,烟墩湾海域有部分养殖用海,主要为藻类吊养.烟墩湾砂质岸段未有经营性开发活动,但是沙滩受人为活动和自然侵蚀较为明显,主要为人为采砂、垃圾堆放、养殖排污、渔船停泊、渔业生产工具及渔获晾晒、陆源径流入海等.

2.2 剖面测量

沙滩剖面测量站位应垂直于海岸线,借助罗盘,确定在烟墩湾中部砂质岸段设置海岸典型剖面,布设高程测站,利用RTK测量剖面各站位高程和坐标,绘制剖面图据.剖面调查结果显示,烟墩湾海滩剖面平均坡度约为8.7°,滩面相对较陡,坡度由陆向海整体逐渐变缓,潮上带坡度较大,达到10°以上,典型剖面如图3所示.

图3 烟墩湾海滩剖面图

2.3 沉积物粒径分析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的方法,砂样组分选取粒度分析方法,采用综合法进行粒度分析,即筛分法和激光法.筛分法用于粒径较大的沉积物,而激光法用于粒径较小的沉积物,实验程序遵循《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2763.1-2004)[4].

据海滩沉积物粒径实验分析结果,烟墩湾东端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达到0.43Φ(约0.74 mm),中部为1.91Φ(约0.27 mm),西端为2.27Φ(约0.21 mm);海滩剖面潮上带的平均粒径为2.37Φ(约0.19 mm),潮间带为2.34Φ(约0.20 mm),详见表1.

表1 烟墩湾砂质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粒组成分及命名

实验分析数据表明,砂质海滩粒度特征在纵向和横向上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纵向上,沿海岸线由东向西,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Φ)逐渐增大,分选性逐渐变差,说明海湾东侧表层沉积物搬运介质的平均动能强于西侧,西侧颗粒大小均匀性好于东侧,由于东侧海滩受其东南侧东墩角基岩岬角的遮蔽作用,波浪扰动较小,而西侧海滩在东南向波浪的反复直接扰动下,只留下与其动力相适应的粒径;横向上,自陆向海平均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在岸线处最粗,同时,自陆向海分选性先增大后减小,在岸线处分选最差.海滩中段典型剖面的表层沉积物偏态均表现为强的正偏,粗颗粒成分较多.峰态均表现为窄峰,由陆向海逐渐减小,峰态逐渐变宽,受环境的改造作用逐渐减弱.该砂质海岸东端表层沉积物含砾成分达到21.5%,而西端及中部表层沉积物中不含或含有微量砾成分,主要成分砂约占91%.取样的纵向海滩剖面的滩面表层沉积物的组成几乎90%为砂.

3 结果分析

3.1 海岸侵蚀

相关资料显示烟墩湾沿岸风浪较大,水下地形复杂,在东墩角附近存在急流,又据现场剖面测量及砂质粒径分析结果,烟墩湾海滩剖面平均坡度达8.7°,滩面较陡,组成以砂为主,海岸由东向西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Φ)逐渐增大,分选性逐渐变差,表明在沿岸风浪及海流的侵蚀作用下,烟墩湾海滩处于较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以西侧受自然侵蚀更显著,需加强保护和修复.详见图3和图4.

3.2 滩体受人为破坏

烟墩湾砂质岸段缺乏堤围保护,而且部分岸段植被稀疏,岸坡受风浪影响较为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中段沙滩的东部局部滩面沙体被掏空形成潟湖以及几个相连的大坑.东部岬角处附近有一陆域向海滩排水形成的径流,将沙滩冲断,出现一个十多米宽的缺口.由此可见,烟墩湾沙滩资源的完整性遭到一定的破坏.

3.3 海滩环境受到污染

第一、烟墩湾部分岸段滩面上有垃圾丢弃,主要分布在沙滩靠陆一侧的滩面上和沙地上,以塑料袋、泡沫箱、烂木头、塑料瓶、玻璃瓶等为主,局部分布有建筑垃圾废料,详见图5.

第二、沙滩上可见有排污管排放污水,污水经沙滩流入海湾,在沙滩上呈现一条明显的深绿色污水痕迹带(详见图6),导致沙滩整体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放、海滩垃圾随雨水冲刷也会影响污染邻近海域,并使邻近海域产生垃圾漂浮,进而导致近岸海域环境遭到破坏.

第三、烟墩湾中段沙滩后方陆域建有修造船厂,该船厂在沙滩滩面上直接铺设透水式水泥栈桥,将沙滩拦腰切断,破坏了沙滩的完整性,详见图7.

3.4 海滩岩的综合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据现场调查发现,烟墩湾西部岸段有裸露未完全成岩(成岩过程中)的海滩岩,此区域对于海平面变化、古海岸线变化、古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同时也具有特有海岸景观的观赏价值,在宣传海洋地质演变、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还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5]。目前烟墩湾内的海滩岩未受到必要的保护,随着烟墩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推进,有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海滩岩地质景观资源遭到损失,使其多重价值和综合价值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现.烟墩湾局部海滩岩发育状况如图8和图9所示。

3.5 海岸景观及生态受损

烟墩湾海岸后方零散分布有搭建的饮食大排档、废旧瓦房、残旧养殖设施建筑物、倒塌房屋、居民楼房等建筑物、构筑物,海湾后方整体景观混乱、破旧.此外,烟墩湾海域风浪较大,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也威胁着沙滩后方的建筑物,对海岸的景观及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烟墩湾海岸后方景观情况如图10至图11所示.

图3 沙滩被径流冲断

图4 沙滩滩面上的泻湖

图5 沙滩滩面垃圾

图6 沙滩上的污水排放

图7 沙滩上的修船厂栈桥

图8 岸滩上的海滩岩

图9 向海倾斜的海滩岩

图10 岸滩上搭建的大排档

图11 沙滩后方破旧的养殖建筑物

4 整治修复需求及措施

根据结果分析,烟墩湾砂质海岸的保护和整治修复需求主要如下:一是加强沙滩环境整治和水环境治理,进行人工补砂养滩,清理海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二是保护和修复沙滩后方的坡地,防止水土流失;三是严格控制沙滩后方的养殖污水直排;四是严格控制沙滩后方居民房屋建设规模,整治海滩后方零散破旧的建筑和设施,美化海岸整体景观;五是保护沙滩上方的海滩岩资源;六是恢复海岸带陆域植被生态群落.建议采用以下措施对砂质海岸进行保护和整治修复。

4.1 海堤及防浪墙修建[6]

第一、与自然岸线走向平行,在离岸适当位置的陆域,建设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型的海堤,防止岸坡的水土流失.

第二、在临海侧设置防潮标准达到50年一遇的防浪墙(以离岸潜堤为主),防止风浪对沙滩的进一步侵蚀.

第三、在沙滩上的陆源径流出海处建设穿堤涵闸,配置闸门,合理引导陆源径流入海,调配砂源,维护沙滩的整体性及美观性.

第四、堤顶路面铺设不透水路面,面海一侧设置阶梯,背海一侧设置路肩,构建舒适美观的亲海长廊及亲水平台。

4.2 人工养滩[7]

采用人工补砂的方式,对烟墩湾受损滩体进行补砂及养护.考虑到烟墩湾海滩滩面坡度较陡、海湾波浪较强的因素,侵蚀较严重的西侧海滩成分以细砂为主、分选较差,其补砂应以中粗砂粒径为主,降低受侵蚀的程度;采用滩肩补砂的方式,将补给砂粒堆积在平均潮位以上形成宽而高的滩肩以对滩体进行修复和养护.

4.3 环境整治[8]

第一、整治沿岸主要的入海排污口,责令排污单位或个人清除排污对沙滩的污染,恢复沙滩环境.

第二、地方政府应督促排污单位或个人将污染物排放纳入市政排污管网.

第三、清理沙滩上的杂物及垃圾,拆迁废弃建筑及设施,维护海滩空间资源.

4.4 景观美化[8]

海堤后方建设海岸公园,设置绿道、画廊及观光休憩配套设施.考虑到地域因素,因地制宜按照潮汕传统建筑风格建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建筑物;考虑海岛材料供应有限及运输成本高的特点,海岸公园道路铺设材料尽量采用岸滩环境整治所产生的原有石方,并顺应岸滩原有地形,对不平的地段运用周围天然石方进行填补处理.对植被区域,则铺设木质栈道,并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4.5 植被修复

结合堤顶路面建设公园植被绿化带,向陆一侧的植物以高大荫浓的乔木,如木麻黄,向海一侧的植物以沙生的灌、草相结合为主,形成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被景观,最大限度保护、合理利用沙滩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恢复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带性植物群落,避免过密种植植物,同时也为观光廊道提供视线通廊[9].

4.6 海滩岩保护

充分认识海滩岩的自然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采取护栏隔离、构筑物围闭等方式对裸露海滩岩进行保护,结合宣传栏、博物馆、海洋资源保护宣教活动等手段,普及民众认识及保护海滩岩的意识.

5 建议

烟墩湾砂质海岸一方面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一方面也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因此,维护砂质海岸稳定要有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工程,同时也要有海岸综合管理和保护的政策措施[10].

第一,制定滨海旅游游客行为公约、守则和处罚标准,提高全社会沙滩保护意识,约束地区居民及外来游客破坏海滩的不文明行为,把保护沙滩资源转化为社会民众的自觉行动.

第二,落实海滩管理人员责任制.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下设海岸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员,落实具体责任,加强对海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三,提高公众监督、环保意识,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接受社会公众对岸线及海湾综合整治及管理的监督.

猜你喜欢

砂质沉积物海滩
不同成因砂质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和湿陷性评价研究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沉积物源分析
多彩海滩
海滩芭蕾
渤海油田某FPSO污水舱沉积物的分散处理
河北省砂质岸线修复现状及思考
水体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收及释放研究进展
基于砂质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浙江杭州地铁砂质地层深基坑土压力分析研究
月球高纬度地区发现赤铁矿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