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研究儿童”到“和儿童研究”——互联网思维推动少先队科研工作的升级之路

2018-08-28

辅导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海波少先队调研

少年儿童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网络素养状况如何?他们遇到过哪些网络安全问题,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在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中,“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来自广州、佛山、汕头、清远、云浮等城市的数十名儿童代表组成调研小组,就亲子关系、网络学习和网络表达三个网络议题,发布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和《少年儿童网络安全广东倡议》,并与来自代表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的“大人观察员”们进行了交流。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张海波发布了《2017年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报告》。他通过科学的研究和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广东少年儿童的网络素养状况,并提出了科学建议。就此,本刊主编李沧海采访了张海波老师。

李沧海:

海波老师,您好!据我了解,作为广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10年来,您一直在从事“儿童与互联网”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带领课题组在全国青少年宫系统连续开展儿童与网络的大调研,先后进行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二五”课题“少先队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与课程设计”及中国教育学会相关重点课题的研究,有关报告也在联合国官方网站上发布。您主编了我国第一本进入地方课程的《媒介素养》教材,还带领团队将媒介素养作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在广州市推广,并向全国少先队辅导员进行了展示。

近两年,您又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开展了“和儿童一起研究”的少先队教育科研项目,培养少年儿童“小调研员”,引导他们和少先队辅导员一起就“网络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如何更好地用网上网”“从小争做中国好网民”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和实践,并使之成为2017年度全国少先队研究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想法、做法和体会吗?

张海波:

近10年里,我们每年都坚持进行儿童上网行为和网络素养状况的调研和分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累计派发和统计了超过30万份问卷和访谈资料。最近,我们正在与联合国的相关机构合作,进行中国与世界各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的对比研究。

记得有一天,我9岁的女儿在书房里翻看我写的研究报告。她忽然抬头对我说 :“爸爸,你们这些大人像拿着放大镜一样研究我们小孩儿,是弄不明白的。”我问:“为啥?”她说:“只有我们小孩儿才最了解自己啊!而且我们这一代和你们不一样。我们是从小玩手机的新一代……”她的话给了我许多启示。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字代沟”现象。一方面,在儿童与其家长的数字化关键技能对比中,小学高年级以后的少年儿童加入QQ群、拥有陌生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粉丝等许多数字化关键技能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母。孩子和家长们普遍认为,关于上网的知识,孩子比大人懂得多。另一方面,在如何看待使用智能手机和上网的问题上,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普遍的分歧。家长认为,孩子上网的时间太长,如果不受控制,会影响学习。而孩子们认为家长的上网时间不合理,他们整天拿着手机刷微信、看电视、逛淘宝。孩子们想不通,凭什么大人可以随时玩手机,孩子玩一会儿就被骂。这样的分歧还常常引发一些家庭亲子矛盾。

调研小分队的队员们在讨论调研内容

调研小分队的队员在进行问卷调查

这些现象给成人开展关于“儿童和网络”的研究带来从未遇到过的挑战:一方面,儿童对网络的熟悉和使用程度远远超过成人;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成人在小时候并没有经历过今天孩子们的数字化成长过程,对他们的网络生活缺乏理解。因此,我们这些“网络移民”对“网络原住民”开展关于“儿童和网络”的研究一定要有新的办法。

李沧海: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您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调研小分队的队员开展访谈调查

辅导员指导队员们进行访谈研究

张海波:

少先队教育强调锻炼、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能力,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辅导员要指导队员们自主管组织、自主建阵地、自主搞活动。为此,我和团队的伙伴们倡导队员们自主搞调研,自主说出少年儿童的心声,自主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利益,为优化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出力,并积极开展了“和儿童一起来研究”的探索。我们尝试进行了一个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对儿童的研究,到和儿童一起研究,尝试了儿童参与式研究。我们认为,在这个“共喻时代”里,我们要和少年儿童一起学习新科技、新知识,充分发挥教育活动中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某些方面,我们还要以少年儿童为师。这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少先队教育和科研工作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的活力所在。

李沧海:

儿童参与式研究确实是一个值得倡导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你们在探索中形成了哪些经验?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做法,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张海波:

儿童参与式研究分为引导式参与(低龄儿童)和自主性参与(中高龄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群体参与程度各异。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儿童参与式研究的机制,从宣传儿童参与式调研的理念,到传播儿童参与式调研的方法、技巧,再到搭建儿童参与式实践的路径,一步步建立起一个以儿童为主导的调查研究平台。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出一个儿童参与式研究的实施流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团队协作学习→组建调研小分队→老师提供方法和工具→队员展示调研成果。比如,在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环节,我们召集参加调研的队员们一起交流讨论,围绕调研任务,自主细化研究课题。2017年,我们启动了全国少先队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组织了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调研,并围绕少年儿童的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娱乐、网络表达、亲子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调研。队员们讨论后,自主商议出网络学习软件、陌生网友、网络游戏、网络语言、电话手表、网络直播、网络追星、网上购物、网络暴力等调研课题。

在实践路径上,我们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尝试:一是发挥市级少先队组织的引领作用,请广州市少年宫派出专职老师,同时引进专业机构合作,指导广州市红领巾理事会理事、队长学校的学员在团队合作中开展深度调研——从设计调研问卷,派发问卷,统计数据,直到完成调研报告并组织调研报告发布会。二是在广州市、区、校三级联动,与各学校合作,推广调研培训课程和调研活动。由调研小分队的队员们作为“小讲师”或“小领袖”,回到学校开展调研培训和辅导,带领学校其他队员一起参与大范围的调研活动。

调研小分队发布自己的调研报告

在操作方式上,我们带动少先队辅导员和队员们将少先队实践活动和科研工作有机整合起来,将实践中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练,再以总结提练的方法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就这样,我们形成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少先队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创新项目。

李沧海:

对于您带领团队进行的这些探索实践,带给少先队工作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影响,您有什么看法?

张海波:

我认为,儿童参与式研究及其实践可以推动少先队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思维方式的转变。其实,像如今的各行各业一样,少先队工作也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和挑战。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领导的多次讲话以及《少先队改革方案》中,都提到了少先队工作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网络原住民”,要进行战略转型、改革创新。

孩子们作为“网络原住民”,其新的学习、娱乐、交流和生活方式,需要少先队教育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和孩子们成长的步伐。因此,我们不仅要把少先队活动搬到网上,还要深入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走进当代少年儿童的网络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做“儿童友”,说“儿童话”,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让他们入心入脑。

我们要真正走进队员中,就要和他们在一起,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和他们对话,重新审视我们的服务对象,围绕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思考这个时代应该提供给队员们什么样的少先队教育方式和载体。

李沧海:

感谢您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了如何真正问需于童、问计于童,如何让少先队教育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与时共进。在此,我也特别感谢广州市少年宫的雷霞老师为此访谈提供了大量资料。张海波老师带领的团队最新调研成果详见下一期。

猜你喜欢

海波少先队调研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山清水秀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说海波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这里有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