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孔子学院的古筝文化传播策略与建议
2018-08-27薛梦晨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基于孔子学院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是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重要符号;孔子学院是古筝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和综合性平台。基于孔子学院的古筝文化传播,应根据古筝文化的特殊属性制定传播策略,讲好古筝文化故事,争取多方利益相关者支持,构建古筝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加强特色音乐孔子学院建设力度。
关键词:孔子学院;古筝文化;传播策略
孔子学院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品牌与媒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教育实体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借助孔子学院平台的文化传播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传播优秀文化普世价值、促进各国文化合作共生的有效路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类传统文化集思广益,争相借助孔子学院平台推广文化,古筝文化传播也应当抓住难得的机会,适时完善传播机制、途径和方法。
一、在孔子学院品牌推广模式方面,挖掘市场潜力,将古筝文化与国外本土文化结合,推进古筝文化的全球在地化发展
“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是一个表示全球和地方相互作用的新词,它主要应用于市场营销,使全球品牌和产品适应于本地偏好,以加速商业成功发展。这是很接近出口的模式,但全球在地化过程与速度比出口模式更深刻;地方层面强调特殊性,这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应该被当作洞察力的真正来源。古筝文化要国际传播,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造与包装,改造只有中国本土认知和了解的文化属性,保留或形成国际民众能辨识和接受的属性。
“在地化”是古筝国际传播的保障。古筝文化对外传播时,应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以及民众对古筝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并根据目标国家的具体、特殊情况,制定特定的推广方案,实现古筝文化的“在地化”发展。古筝文化品牌推广必须要适应地方市场需求,借助国外本土文化的特殊性,将古筝文化故事与国外文化故事有机结合,引发国外群众产生共鸣和兴趣。具体方法上,将古筝文化与国外文化相结合,例如将外国歌曲改编为古筝版本,积极参与当地各类文化活动;与当地乐器合作,演奏中外结合的乐曲,从而加强外国民众对古筝的认知度和理解能力,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此外,针对不同国情,要采取不同传播模式,统一划齐的政策手段不能完全符合各国实际情况。
二、在古筝文化叙事层面,努力讲好古筝文化故事,讲好古筝乐曲的背景故事有助于受众理解古筝乐曲的文化意义
古筝乐曲有时悠扬委婉、哀伤悲鸣,有时欢快明朗、抑扬顿挫,国外听众和学习者不懂得乐曲背后的故事,就不能对古筝音乐产生心领神会之感。因此,学会讲述古筝文化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文化活动中,传播者要把握机会呈现古筝曲的文化意义。翻译相关古诗词文学作品是讲述古筝文化故事的方法之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以古筝及筝曲为意象的诗词,尝试将古诗词翻译为外语,有利于受众体悟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提高受众对古筝文化的认知程度。例如著名古筝曲《渔舟唱晚》,曲名来源于王勃“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滕王阁序》)。诗句形象地展现了在夕阳西下的晚霞中,悠悠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江南水乡的动人图景。在演奏这首筝曲时,配合多媒体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述,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在孔子学院文化活动模式常态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呈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盛宴
孔子学院应积极利用“三巡”项目、“孔子学院日”等各种活动契机,增加古筝讲座和演出等文化活动。将内容单一的文化活动,拓展为综合多种中华文化元素的大型活动。古筝、书法、武术、国画等文化项目相结合,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创新体验式文化活动,从单向传播转变为互动式参与的动态传播,受众不仅仅是观赏古筝演奏,而且可以和演奏者互动,尝试学习弹古筝,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
四、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是古筝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现代新媒体的多元化是古筝文化传播的保障
古筝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应尽力争取孔子学院管理者、当地政府或国际文化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利用当地政府、媒体镜像的力量宣传古筝文化,提高当地受众对古筝的认知,培养其对古筝的兴趣,增加其对古筝的认同感。古筝文化传播媒介要多元化,在依托孔子学院举办文化活动时,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邀请新闻媒体支持孔子学院活动。
五、在教材与学科体系建设方面,编写外语古筝教材和科普性读物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古筝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材体系的建设要协同发展、相互扶持、互为动力。如果古筝学科体系得不到建设、发展与完善,教材体系就没有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如果古筝教材体系处于滞后的位置,就不能成为推动学科体系前进的动力。在积累大量教学经验和借鉴其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适用于外国人学古筝的双语教材和普及性读物是必要的。
适时将古筝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学分制、考级制度,通过考试体制建设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要根据各孔子学院资源配置的客观水平、考察不同的市场需求来安排古筝培训、教学课程,寻找适合当地孔子学院发展的最佳古筝教学形式。比如有些孔子学院学习者的需求是培养兴趣,达到古筝速成,这就适合举办培训班;若对市场需求进调查后发现,学习者想把古筝作为特长来长期学习,这就要考虑设置长期的教学课程。古筝教学体系的建设要符合当地孔子学院规划与目标,为孔子学院整体进步服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根据文化差异、学习者认知和接受能力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六、发挥跨学科人力资源优势,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既注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水平,还要进一步关注其中华才艺技能和文化知识讲述能力。将古筝等中华才艺技能一项加入志愿者选拔、培训的指标中,力求建立“音乐特长教师及志愿者人才库”。另一方面,定期派出古筝专家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巡回执教,也能缓解音乐师资匮乏的问题。调查发现,有些精通古筝等乐器又熟练掌握英语的中国人移居国外,创建中国乐器工作室,孔子学院可以聘请当地古筝教师参与文化活动并指导古筝教学。
七、国家汉办应加强特色音乐孔子学院建设力度,普遍性孔子学院与特殊性孔子学院相结合推进发展
特色音乐孔子学院的音乐资源配置更为丰富,作为中国音乐教学与传播的特色平台,在乐器授课群体、课程设置以及人力资源储备等发面都更具立体化模式。中国传统乐器丰富多彩,特色音乐孔子学院能够较全面、系统的进行乐器文化教学,培养国外专业古筝人才。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聚集国内外音乐专家,音乐文化活动形式更为丰富,这些都是音乐孔子学院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Willem B. Drees,Globalization: Religion and Science Around the World. Zygon, vol.2015.3.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5.17.
[3]陈刚华.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孔子学院的意义[J].学术论坛,2008,(7):162-167.
[4]戴元光.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理论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80-86.
[5]吴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9(7):141-145.
作者简介:薛梦晨(1994—),女,山东泰安人,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