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2018-08-27韩银生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尽管总的理论和课程标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具体情况不同,从而使得在新课改一些理念的落实不能照搬,而應该是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探究的地方,我们还在路上。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生为本;教学方法;师生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反思指的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为思考和研究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利弊的活动。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可以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如对学科总目标的反思、学科章节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于某个具体知识点的反思。反思的过程一般比较简单,其基本思路主要为“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反思”。有人说,不反思的人是无知且狂妄的,不反思的教学是失败且重复的。对此,笔者深感认同,并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也在注意反思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及反思,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我们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生为本”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最终实现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显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主体,而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则是由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的“听从者”的角色,这类课程一般上课程序是这样的:上课铃声一响,教师开始集合学生进行课前运动,如做一些肌肉关节的拉伸运动等,接下来教师就会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但是问题就出在正式上课这个过程中,以篮球课为例,教师一般会先讲解一些基本的规范动作和游戏规则,剩下的时间就是放羊式的练习了。几节课下去,真正参与到体育课中的几乎只剩下男生了,只有在下课之前的点名中女生才会陆陆续续从教室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赶来。
经查阅和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虽然确实也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了,但是,这样的课堂并未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或者“引导”作用,或者说教师看似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可替代性极强的角色了。但是问题就在于如果教师这个角色可有可无,那么教师、学校的存在的必要性都是值得怀疑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实践“以生为本”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参与进学生的所有教学活动中,包括体育技能练习中,以“生”的身份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模范,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而教师也能更加了解学情,这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二、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程一直在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的养成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授知识和提升能力间的关系,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自觉等能力,尤其面对问题时,在不违背基本预习规则前提下的是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等。
如在教授篮球课的时候,教师既要认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从基本技能层面加以指导,使得学生起码知道篮球运动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以及游戏规则。等教师的教授环节完成后,便投入到下一步的练习。而练习的方法就有很多种,最直接粗暴的办法便是直接给学生几个篮球,让他们“乱”打,男女“混”打。显然,根据教学经验,我们就可以得知,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优胜劣汰”原则的直观体现,先被淘汰掉的就是女生,接下来是原来没有接触过篮球或者篮球技能较差的男生,最后就剩下几个所谓的班级篮球“精英”在场上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倡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理念,显然,这样的做法是无法体现该理念的。其实,有很多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可以供我们参考的,如分层教学法、翻转课堂等。作为一线教师,即便是不能成为教育家,我们也要跟随教育家的脚步前进,学会“站在巨人的肩上”,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和实践,不断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新课改背景为前提条件,它有利于建立一个相互尊重、民主决策的课堂氛围,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厚此薄彼,或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心理学有个著名的晕船效应,指的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进而造成了人际认知障碍,如一百遮百丑、第一印象等。放到我们的体育课堂就是教师有可能以貌取人,从肉眼能看见的体质上判断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分配学习任务等。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似乎也是可以这样做的,但是前提是我们对于学生的“材”得有个充分的正确的认识才行。其次,课堂是大家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关键要素,只有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了,课堂形成的基本前提才算是基本完备了。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起码是在体育课期间,多鼓励,多关怀,一旦发现有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样的话学生就有一种期待感,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缓和。根据霍桑效应的说法,当同学或者自己受到公众或者权威式的他人的关注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简而言之,教师作为一门学科在课堂上的权威,一定不能给学生设限,而是在认可学生的前提下,鼓励其发展和挖掘潜力。第三,教师想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还要学会将自己“格式化”,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路进行随机应变式地教学。在选择期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由之路。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尽管总的理论和课程标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具体情况不同,从而使得在新课改一些理念的落实不能照搬,而应该是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探究的地方,我们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彭冲.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良策.新课程导学,2011年29期.
[2]王自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反思.新校园(中旬),2017年11期.
作者简介:韩银生,甘肃省武山县洛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