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个高明的“懒”老师
2018-08-27唐孝先
唐孝先
摘 要: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因教师的过于“勤奋”而被扼杀。高明的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学会“偷懒”,把主要精力用在学法指导上。
关键词:指导学法;改进教法;课内外结合
如何做一个勤奋的好老师是我多年的不懈追求,然而事与愿违,一直收效甚微。后来,倒是这样一则笑话让我茅塞顿开。从前,有一个勤快的男子,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妻子干。一次,他要出远门,就做了一块特大的饼子套在妻子的脖子上,可是等他归来时,却意外地发现妻子已被活活饿死。何其可悲!饼子就在脑后,为何这位懒妇人连转动一下脖子也不肯呢?谁之过?扪心自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否也犯了同样低级的错误呢?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各种所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綜合运用,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恰恰相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因教师的过于“勤奋”而被扼杀,思维僵化,能力低下,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那么,应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呢?我认为高明的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学会“偷懒”,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指导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绝不是教师硬教出来的。为了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学法指导中。如生字教学,我在指导学生辨别前、后鼻韵母的汉字时,首先出示“园丁”的“丁”字,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明白这是后鼻音的字,然后加上不同的偏旁分别构成一些新字,再让学生自由查字典并组织讨论,最后学生异常兴奋地归纳出这样一条结论:凡是由“丁”这个声旁组成的字都读后鼻音。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其他声旁的字,学生兴趣盎然;又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主动学会根据写作顺序划分文章层次,以及抓住主要内容忽略次要内容概括层意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增强,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改进教法,注重口语交际训练
新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结合应用课文语言文字自由争论,自由表达。因此,我们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积累”促表达
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提出问题,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冷场现象。究其原因,大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必要的相关知识储备。因此,我们要注重课前的语文积累,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词汇语言。形成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2.“辩论”明其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应当敏锐地把握这一契机,适时地提出富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挖掘课文内涵,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课本语言形成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庞大而凶猛的猎狗,老麻雀害怕了吗?——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根据文中“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认为老麻雀很勇敢;有的学生则根据“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认为老麻雀当时非常害怕。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让学生充分发言之后,我又适时引导:“为什么老麻雀会表现出如此矛盾的行为呢?”这样,在充分锻炼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老麻雀伟大的母爱。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阅读能力的迁移
课堂教学虽然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但它受学时的限制,阅读量相对较少,限制了学生质疑、求异创新的心理取向,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所以,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以“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指导思想来落实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促进语文能力的迁移。
1.结合课外活动,寻找相关文章,拓展阅读量
例如:学完了鲁迅的《少年闰土》后,我及时启发学生:“我们今天认识了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是怎样的吗?如想知道,课下就赶紧找来鲁迅的《故乡》读一读吧!”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自觉地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2.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地促进语文能力的迁移
为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总是热情地鼓励学生自觉地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汇报会、朗诵会、编课本剧和讲故事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我还注意指导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对电视剧、电影的分析理解中去,有兴趣的同学还可把自己独到的见解整理成文,然后向同学们自己主办的班级手抄报投稿,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时时感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语文能力的迁移。
实践证明,教师适度的“懒”,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勤”,让学生自主地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运用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