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性别意识的形成

2018-08-27宋玥娟

求知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

宋玥娟

摘 要:幼儿期是幼儿对性别意识养成和角色分辨的重要时期,借助角色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性别认识观念和形成性别意识。此外,角色游戏还可以很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优秀人格的养成,对现代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角色游戏;性别意识;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一、角色游戏能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性别角色行为意识,正确认识性别差异的影响

有人说,男女孩的游戏是未来生活的预演,尤其是角色游戏,是为未来适应社会做准备的。成人社会以及家庭的男女分工及性格行为差异都会在儿童游戏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各种游戏活动中渗透着的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定位(通常这种定位是带有社会对男女性的刻板印象)正在堂而皇之地影响孩子的性别形成。除去教师设计的各种游戏不谈,单从自选游戏上看,娃娃家通常是女孩子聚集的地方,女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布置非常精美的娃娃家中,扮演着妈妈们的角色,有的喂给“孩子”(假娃娃)奶和饭,有的在厨房做饭,有的整理屋子,在一个“家”中,只有女孩子在做着各种“妈妈”应该做的事情,男孩通常是不会参与进来的。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就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影响儿童的性别形成以及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

二、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性别角色认同

角色游戏实质上就是幼儿借助材料道具通过模仿和想象等手段,对现实生活进行的创造性反应的游戏[1]。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和角色认同,这主要表现为在角色游戏中增加对社会角色的了解,并使现实生活的角色再现。

角色游戏中的扮演角色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也是幼儿对现实社会行为活动的一种模仿和再现,而且游戏的角色、剧情、主旨和材料等也均源自于生活。不管游戲角色是否完全符合现实,这都是他们对社会角色进行了解并使其再现的过程。

三、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

幼儿的社会化指幼儿经过环境的熏陶和感染,能够对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生活技能以及人际关系交往具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其自主性,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至关重要。

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更生动的方式认识自身在这个社会扮演的角色,进而使得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的规范认知转化为内在品质。因为大多数角色游戏参演的主题均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自然而然地也会将性别意识和差别编排进游戏里,这样更能强化幼儿性别意识和建立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知。

四、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的扮演要求幼儿要具有合作精神,以及处理同伴之间纠纷等一系列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就会受到群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角色游戏不仅要求幼儿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还要有一定的创造力,角色游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语言交流能力也会在思维的发展中得到提高。就如“娃娃家”的游戏一样,家里的成员够数了就不能再进入。如果幼儿还想进,就要另找其他途径,小男孩可能会扮演送煤气的搬运工,女孩可能会说:“我是你家隔壁小红的妈妈,家里鸡蛋没有了,想向你们借几个。”这些角色不是绝对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五、结语

总之,3~6岁是性别意识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一定要注意在该阶段做好幼儿对性别差异的认知工作,逐步消除孩子的性别认知障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2]这也充分肯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角色游戏是最典型的一种游戏,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满足他们希望扮演某个人物角色的心愿,对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及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梅,段淑君.角色游戏与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J].学前课程研究,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生活教育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影响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