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批评变得美丽

2018-08-26万冬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6期

万冬梅

【摘 要】 许多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疾风暴雨式的教育批评往往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抗情绪。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则能启发学生的觉悟,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批评的艺术,付诸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不失为一门全新的教育课题。

【关键词】 教育批评;说服教育;批评艺术

一、批评要有爱

热爱和关心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核心。这种关心和热爱,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批评时应当源于真诚,源于善意和爱心。

有了爱,批评时才不会对学生威胁恐吓,不会讽刺挖苦,不会恶言恶语,更不会拳脚相加。而是心平气和地指出学生的错误,鼓励督促学生积极改正错误。从爱出发的批评如春风化雨,易为学生接受,甚至会创造奇迹。

比尔盖茨中学时迷上了电脑,但支付不了使用电脑的高额费用。他发现校长的电脑不用自己掏钱,还可以无限地使用,于是他破译了校长的密码,玩自己的电脑,花校长的钱。可好景不长,收到高额帐单后的校长,发现在他出差期间,他的电脑还在使用,经过调查,他找到了比尔,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很喜欢电脑,是吗?”

“是的。”

“是你用了我的钱?”

“是的,不过我是借,将来会还的。”

“我相信。不过,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用我的钱,你觉得对不对?”

“不对。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我们做个交易怎样?如果你能为我设计一个课表软件,你就不用还我钱了,而且我还会给你一笔设计费。你想试试吗?”

“好吧,我来试试。”

这样的批评,学生不会反感,不会怨恨老师,相反会心存感激。比尔成为一代电脑天才与这位校长的一番充满爱的批评肯定有关。

二、批评要有度

批评只是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适度。批评过度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我认识一位学生,平时数学成绩很好,偶尔有一次考砸了,老师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并让他回家叫家长,结果家长没叫来,这位学生离家出走长达一星期。这件事提醒我们教师:在批评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批评应该以学生能接受为底线。言语上不得伤害学生、羞辱学生,批评要对事不对人。只要学生认清了自己的错误,有了悔改的表现,批评即可终止,千万不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实行穷追猛打式的批评,更不要把犯了错的学生当做一反面典型去教育别的学生。只要学生已经改正了错误,就不要旧事重提,以增加学生的痛苦。批评也不可滥用。不宜对同一学生天天批评,月月批评。批评过多会让学生有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想法,甚至有要报复老师和社会的举动。

看到学生犯错,尽量不当众呵斥、批评,最好选择学生放学后单独和教育者交流和沟通,这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选择批评的场所就是选择批评的尺度。“假如批评一个人我会用电话,假如赞扬一个人我会用广播。”这是著名的国外学者李·艾克卡关于批评的告诫。

三、批评要有术

批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讲故事,可以谈心,可以讨论,可以暗示,甚至可以幽默。有一位学生上课照镜子,老师这么说道:“你有没有变得越来越漂亮?希望你听课越来越专心。”这样的批评体现了老师的大度、善意和机智,学生在微微一笑中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会悄悄改正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位老师在教育班上抽烟的同学时是这样说的:“抽烟有三大好处:小偷夜里不到,夏天蚊蟲不咬,永葆青春不老。”在学生感到奇怪之后,老师解释道:“抽烟容易引起支气管炎,夜间咳嗽不止,小偷以为主人没睡着,所以不敢行窃;抽烟烟雾缭绕,无异于点燃蚊香,蚊虫不敢叮咬;抽烟会导致多种疾病,不到老年便被疾病缠身,痛苦而死,可谓青春不老。”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高超的批评艺术所折服,这番话反话正说,虽褒实贬,教育功效极佳。

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全盘否定,而是积极地从他身上寻找另外的一些优良的表现和“闪光点”。先不直接切入他的错误,而是首先表扬他的“守时”、“服管”、“正直”等优点,这就缓解了学生犯错后的紧张心情,也让他直接感受到了师长的公平和善意。

让我们来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吧。

课间休息时间,陶行知在操场上突然看到一个小学生拿泥块追打同学。他上前制止了该同学,并且告诉他放学后去校长室一趟。

放学后,这名小学生——他叫王友,忐忑不安来到校长室门前。门锁着,校长不在。王友转回身一看,校长陶行知正往这个方向赶来。

陶行知来到王友身前,掏出一块糖递过来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你按时赶来,我却迟到了。”

王友小心接过糖,疑惑地看着校长。

这时,只见校长又掏出一块糖,递了过来。

“再奖励你一块。在我不允许你打同学时,你立刻住手了,可见你尊重我。所以再奖励你。”

王友再次接过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还要奖励你一块。”校长又递糖过来。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故意违反游戏规则,并且欺负女同学;你砸他们,属于见义勇为,有跟不良行为作斗争的勇气。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学生,应该奖励你!”

这时候,王友哽咽了,他自责地说:“校长,我不对,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块砸同学都是不对的。并且……这也不算见义勇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同学……他们不是坏人呀……您就打我两下惩罚惩罚我吧……”

陶行知微笑着说:“你这么快就能认识到错误,应该奖励。再给你一块。”

陶行知又递给王友一块糖。接着说道:“我只带了四块糖,我们的谈话就到此结束吧,好不好?”

说完,两人一道朝校门走去。

许多时候,批评不光是一种观照、一种约束,更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

四、批评要有效

批评决不是教师胡乱发一通火,出出气,也不是把学生整得灰溜溜的,抬不起头来。它应该是老师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后,出于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错误并改掉这些错误,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的素养。批评需要做到下面三点。首先应该给学生指出来他错在何处。有些学生犯了错自己浑然不知,有时还理直气壮,老师如果不说清事理,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学生会认为老师是故意找茬,跟自己过不去,更不会接受批评。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地去补救过失造成的影响,主动承担责任。如学生打了人,要让他向对方赔礼道歉,若伤及了对方的身体,应陪对方去医院治疗等。最后要教育学生汲取教训,以此为鉴,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有其他同学犯错,要及时制止等。好的批评有时会让人铭记一生,会对人的一辈子产生积极影响。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还能给学生有益的启示。用得不好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恶化师生关系,还会导致犯罪。所以,教师请注意用好批评,让批评变得温情些,美丽些。

【参考文献】

[1] 李细娟. 教育批评的艺术[J]. 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2] 席晶晶. 高职教育的另一扇窗:赏识教育与批评艺术的“联姻”[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3] 孙前胜,曲宗霞. 批评艺术与教育实效[J]. 江西教育A,2017(6).

[4] 王盼江. 素质教育中的批评艺术[J]. 新校园(阅读),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