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8-08-26黄过房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运用研究问题导学数学

黄过房

【摘 要】 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让学生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题方法等,从根本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问题导学;数学;运用研究

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下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立足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成。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问题导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思维性、灵活性的问题来作为导引线,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同学们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你能够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将具体的内容转化成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想要了解新知,进而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运用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当数学课不是在第一节,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刚刚接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意识还处于游离状态,这时硬性地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公式、原理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而运用问题导学法,则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笔者设置层次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你能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3x2+2x+6=0这个方是什么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是什么?”这样,层层递进,以问题做导向,诱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素养。

三、运用问题拓展知识,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

在教学中,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教师应运用有限的空间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而问题无疑成为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知识的最佳选择。

如,在学习“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之后,笔者设置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深化发展。如,“根据你的认知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认为方程和算式有什么关联性?你觉得面对实际的问题在列方程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列出正确的方程?尝试自己编写问题,并以算式和方程两种方式求解。”这样,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强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运用,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打破教材以及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总的来说,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开展。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法,紧跟时代步伐,追赶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问题导学法,以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等,从根本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殿驹. 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应用技巧[J]. 考试周刊,2017(94).

[2] 陈飙. 问题导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J]. 新课程(中学),2016(11).

猜你喜欢

运用研究问题导学数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