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

2018-08-26杨晓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建议小学数学

杨晓菲

【摘 要】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就必须在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地处理和创造性地加工,使教学教材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进而让数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使用;建议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都离不开教材,学生在学习时也离不开数学教材。然而,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挖掘充实与创新,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合理使用教材

查有梁教授曾经说过:“教师上课,既要紧扣教材,又要注重纵横联系和前后联系,教师要作相关发挥,不要全部照教材讲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纵横联系和前后联系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承接。教材把这些知识按难易程度分布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在每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只是数学知识体系上的某个环节中的某个知识层面。因此,在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把它与以往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适度整合,在唤起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就先复习圆柱的体积,根据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及差别,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学生就可以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像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的使用教材,使知识点简单化,加快学生的理解。

二、仔细研读教材,准确合理地使用教材

一些数学老师在面对有些教材内容时,往往不能正确地把握教材,会把它简单化或复杂化,究其原因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不明白编者的意图,从而肤浅地用教材。

三、替换例题中的内容,合理地使用教材

教材中有部分例题素材更新滞后,学生感觉生疏,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地更新,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中过时、生疏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千米的认识”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城市的路标图,而这个地方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他们很难体会到图中所标的“10千米”和“23千米”大概有多远。

因此,我把这个例题更新成我班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足球场一圈是200米,在足球场走5圈大概就是1千米,并带领学生去足球场上走一走,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长,学生举例,找一找身边的1千米。然后再让学生体会10千米和23千米有多长。我校到中心学校大约10千米,学校到圆通山动物园大约有23千米”。学生基本都去过这些地方,因此在此基础上比较容易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教材

合理地使用教材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最佳生长点。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编者按照各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精心编排的,但它有时并不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甚至于落后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必须及时地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找准学习的新起點。

五、改变教学情境,合理地使用教材

我们的新教材是编者从大千世界中精心挑选的,但书上的情境并不都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需要我们合理地使用。

《小学数学教育》刊登过这样一个例子:在教《24时计时法》时,老师发觉教材上只是提出了普通计时法有时有不精确、不方便之处,就介绍了24时计时法。老师觉得如果这样教不免有些乏味,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方便精确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学起来自然也不会有很大的兴趣。于是改变了书上的情境,设置了另一情境:星期六,小强约小明在星期天去打球,说:“咱们六点三十分去体育场,不见不散。”结果小明星期天早上六点就到了体育场,可都七点了,小强还没到。他只好打电话到小强家,小强却奇怪地说:“我约你是晚上六点,你怎么现在就去了?”结果小明白跑了一趟。“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听了这件事都哈哈大笑,觉得小强没说明白是早上六点还是晚上六点,小明也没问明白。学生同时也感到了普通计时法的不方便之处,这时再教学24时计时法,学生易于接受,学起来也津津有味。

六、结合自身的特长,合理地使用教材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书法,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更有利于教师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有的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去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用美术、音乐等来组织教学效果也同样不错。

教师在教学《圆锥的表面积》时,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把圆锥展开,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很快明白圆锥的表面积就是一个扇形面积加底面圆的面积,这样学生对表面积的计算就清楚、明了。

【参考文献】

[1] 李建萍.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 徐国裕.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与教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建议小学数学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